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状态是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体现,煤炭资源开采带来严重的县域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安徽省凤台县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构建凤台县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赋值,并结合灰色聚类模型对凤台县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6年,凤台县生态安全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2年生态安全状态最差,2014年生态安全状态达到良好水平;2010-2016年生态压力波动下降,2010-2012年生态压力逐渐增大,2012年压力达到最大值,2016年最小,生态安全状态不断下降,生态安全响应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镇江市为研究对象,借助生态足迹模型,首次对镇江市2008—2017年生态足迹核算分析,判断镇江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生态足迹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3.0380hm2/cap增加到2017年的5.0214hm2/cap,增幅为65.29%;生态承载力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0.2951hm2/cap下降到2017年的0.2872hm2/cap,降幅为2.68%,最终产生了生态赤字,表现为区域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为此,文章提出以下转变发展方式,即:实现产业转型、引进新技术、开发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以及优化土地结构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聪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26-133
以我国中部六省为研究区域,基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视角构建乡村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综合测度2008-2018年各省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及综合脆弱性水平,研究结论如下:①各省乡村生产脆弱性总体水平先缩小后增大,乡村生活、生态、综合脆弱性总体水平均呈线性下降趋势;②利用自然断裂点法将各省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及综合脆弱性水平分为低度脆弱、中度脆弱及高度脆弱三类并进行可视化分析;③各省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及综合脆弱性的内部差异和变动范围均大体呈扩大趋势,空间异质性均大体增强。最后就有效降低地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及综合脆弱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曾倩  沈良峰  汪莎  荣琦 《科技和产业》2022,22(7):118-123
装配式建筑产业生态品质是了解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的关键,在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DPSIR模型选取27个指标构成评价体系,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熵权法、TOPSIS模型进行评价,建立湖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生态品质评价体系,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其生态品质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显示:2016—2020年湖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生态品质的发展状态呈现“Z”形上升趋势;从子系统来看,状态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波动最大,至2020年达到最高;从障碍度来看,省级装配式产业基地数量、建筑业R&D经费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和建筑业能源消费总量是主要的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5.
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运用DPSIR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西安市2006~201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以指导区域土地合理、可持续利用,为政府部门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表明,西安市2006~2016年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有了一定改善,系统状态经历了不安全到临界安全到较安全三个阶段,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值呈现出波动性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创新研究的新一代范式,关注度日趋升高。运用科学计量方法,系统分析创新生态系统领域研究的发展现状和主题分布。研究发现:20年来创新生态系统领域研究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研究主题大多集中于商业生态、服务创新、平台生态、技术生态和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内容已从创新生态系统的架构解释,转向对不同创新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组织运作、原理和机制的探索。基于此,对未来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福利的陕西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使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最低的经济发展。生态福利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生态资源投入与福利产出之间的关系,是衡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本文综合应用人类发展指数和生态足迹的方法,构建生态福利指数,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评价了陕西省近20年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9年间,陕西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生态福利指数呈现先波动变化再平稳上升后下降的变化。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经历了可持续性减弱到可持续性增强再到可持续性减弱的转变,总体趋势仍是可持续性减弱的。陕西省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全面综合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更要关注教育、医疗等非经济福利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土地长久可持续的利用,必须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研究。本文选择以乌鲁木齐作为研究区域,对比乌鲁木齐市十年来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成总体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状态由“恶劣级”状态逐步向“较安全”状态转变,但根据关联度具体值均位于(-1,0)之间,表明所处状态不是很稳定稳定。以2003年、2009年、2012年为典型分析,2009年进入“敏感级”状态,但与“敏感级”状态的隶属程度并不十分突出,即“敏感级”状态也不是十分稳定。综合对比十年间的生态安全值,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安全的整体水平相对于“恶劣级”、“风险级”级别的隶属程度度逐渐减弱,而对于“敏感级”、“良好级”、“安全级级”的隶属度在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所必然要求的社会状态。实现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余慈中心城为例,对实现公交的区域统筹、城乡统筹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此推动余慈中心城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干旱地区的生态特征和绿洲生态的基本要素,据此对绿洲生态系统这一空间之上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绿洲经济的形成、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绿洲经济学的时代特征、研究对象、任务及其重点;探索了如何确立环境与资源的价值,如何进行区域环境、资源变化状况的数据统计、会计核算和编制国内生产总值汇总表的思路、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1997-2020年中国经济韧性综合指数及分维度指数,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解探究南北方经济韧性的区域差异以及差异来源,运用二次指派程序实证考察经济韧性南北区域差异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经济韧性总体水平虽不高但呈现波动中缓慢增长趋势,结构韧性和创新韧性指数低于经济韧性综合指数,是经济韧性提高的短板;南方地区经济韧性综合指数、规模韧性指数、结构韧性指数、创新韧性指数、开放韧性指数均高于北方地区,而制度韧性指数和社会韧性指数均低于北方地区。(2)经济韧性综合指数空间差异整体呈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经济韧性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3)创新韧性差异和开放韧性差异是南方地区经济韧性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结构韧性差异和制度韧性差异是北方地区经济韧性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创新韧性差异、规模韧性差异以及开放韧性差异对经济韧性差异的作用强度由北向南增强,而结构韧性差异、社会韧性差异和制度韧性差异对经济韧性差异的作用强度由北向南减弱。研究创新:基于规模韧性、结构韧性、创新韧性、开放韧性、制度韧性和社会韧性六大维度构建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空间差异及形成机理进行探讨分析。文章丰富了经济韧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为揭示我国经济韧性南北的区域差异现状、探索协同发展路径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乡村韧性空间格局分析与障碍因子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乡村韧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以及障碍诊断模型等方法,研究湖南省乡村韧性的空间格局特征,并进行分区与障碍因子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韧性综合度介于0.179 7~0.667 0,高值集中在省会及其周边县域,低值集中在湘西地区;4个维度韧性分布以高值聚类为主,呈正相关;根据综合度和协调度将全省划分为6个类型区,生态韧性与经济韧性为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3.
包一帆  陈军 《科技和产业》2022,22(12):376-381
城市群作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基于协调发展视角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韧性进行测度分析。先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4个维度构建城市韧性评价体系,再通过熵值法测度2011—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城市韧性,对城市群整体以及各个子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表明:4个维度对城市韧性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经济韧性关中对城市韧性的影响最显著。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综合韧性较低,且发展不均衡,但近年一直是呈现缓步上升的趋势。最后提出关于城市协调发展、提升城市韧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区域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状况不同,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制定差别化的土地政策。以韶关市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市域土地综合分区的差异性。以主体功能定位为导向,提出了分区差别化土地利用策略。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差别化的城镇建设用地政策和农业用地政策。研究成果有利于推动区域城镇化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模型,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五省,即云南、广西、西藏、新疆、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及能力量化处理,基于其2006年的相关指标数据,分别得出五省可持续发展总体实力及其三个子系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综合得分并据此排序,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对三个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在Q型聚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型的特点。旨在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和前景,作一相对准确且具参考价值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和权利动作的载体。空间在历史发展中产生,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重新结合和转化。空间结构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特定经济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产、自然条件、工程技术和建筑空间的综合反映。城镇与乡村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总体经济最优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才能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尽管当前国内外文献对科学发展综合评价的研究不少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它们并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科学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因此,对科学发展综合评价开展进一步研究十分必要。文章在跟踪国内外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综合评价出现的新动向,分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集成评价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南欣 《科技和产业》2023,23(4):192-198
从相对数和绝对数指标出发,测算中国31个省区市影子银行发展水平,运用Kernel核密度估计研究2008—2020年中国影子银行发展水平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分布动态演进。研究表明:中国影子银行整体发展水平逐年稳步上升,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发展尤为明显,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影子银行发展速度最快;全国范围内影子银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区域发展不均衡程度未改善,其中东部沿海、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空间差异最明显,北部沿海、西南、西北综合经济区呈缩小态势。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全方位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下,成渝经济圈和成渝机场群正迎来重要的转型机遇。然而,成渝机场群在走向世界级机场群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在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对如何实现成渝机场群的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成渝机场群的发展特征,总结了机场群目前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优化交通联运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等建设意见,致力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机场群的融合发展和可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20.
厘清农业经济韧性的内在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为例,利用熵值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评价2012—2021年农业经济韧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韧性总体呈上升趋势,空间差异特征显著,其中,山东、河南表现最好,甘肃、宁夏有待提升;农业经济韧性差距逐渐扩大,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财政支农力度、农村消费能力、第一产业占比为当前影响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韧性的主要障碍因子。因此,应加强财政支农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经济韧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