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金蓉 《科技和产业》2023,23(12):153-161
以湖南省14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联系率等空间统计方法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探究,并从自然、经济及人文层面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整体呈现“中东北密西南疏”的聚集型空间分布格局;全省存在4大主核心区、多个相对独立的次聚集点以及3大跨界绵延带状连片区;空间分布主要受到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经济发展、客源市场、交通条件、政策规划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据此从政策引导、资源整合、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面对不确定因素的风险不断增加,韧性作为一种新的理念逐渐被应用到城市风险治理中。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黄河流域城市韧性水平进行评价,通过核密度函数、障碍度模型探究黄河流域城市韧性水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韧性水平在2006—2020年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影响黄河流域城市韧性主要障碍因子为经济状态、创新能力和保障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厘清农业经济韧性的内在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为例,利用熵值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评价2012—2021年农业经济韧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韧性总体呈上升趋势,空间差异特征显著,其中,山东、河南表现最好,甘肃、宁夏有待提升;农业经济韧性差距逐渐扩大,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财政支农力度、农村消费能力、第一产业占比为当前影响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韧性的主要障碍因子。因此,应加强财政支农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经济韧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曾倩  沈良峰  汪莎  荣琦 《科技和产业》2022,22(7):118-123
装配式建筑产业生态品质是了解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的关键,在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DPSIR模型选取27个指标构成评价体系,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熵权法、TOPSIS模型进行评价,建立湖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生态品质评价体系,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其生态品质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显示:2016—2020年湖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生态品质的发展状态呈现“Z”形上升趋势;从子系统来看,状态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波动最大,至2020年达到最高;从障碍度来看,省级装配式产业基地数量、建筑业R&D经费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和建筑业能源消费总量是主要的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时空统计方法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障碍因子。研究发现:2009—2020年,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区域间差异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除东北地区外,全国与其他区域均具有空间收敛特征,尤其以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最快;农村金融“量”与“质”的系统性失衡、“质”的空间性失衡对高质量发展造成核心障碍,农业耕地质量及利用效率、农业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对乡村产业振兴造成核心障碍。以上因素应是提升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协同发展的关键瞄准。  相似文献   

6.
罗吉  赵栩  陈睿 《科技和产业》2024,24(5):198-203
通过分析湘南地区红色旅游村落景观空间布局特征,并梳理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为湖南省乡村红色旅游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基于85个红色村落景观研究样本,借助Google Earth与ArcGIS10.7,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多种地理研究模型,对湘南红色旅游村落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湘南地区红色村落景观空间分布密度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湘南地区的东南部主要呈凝聚型,且郴州东南和郴永交界区分布最为密集;影响湘南地区红色旅游村落景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历史背景因素,以名人故居、抗战纪念为依托的红色旅游村落和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村落在景观以及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农村交通公里数、人均GDP和旅游业发展与红色旅游村落分布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湘南地区基于红色人文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逐渐转变为红色文化、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湘南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地区间合作,大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并构建重点特色鲜明、布局完整的红色旅游村落体系,从而推动跨区域“红色+精品传统村落”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发展水平是衡量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和程度的标志,村域尺度乡村发展水平可以真实反映乡村发展现状和问题。以甘肃环县250个乡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综合测算乡村发展水平,并对乡村发展水平地域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县乡村发展水平由西北向东南呈现出低—高—低的梯度变化规律,同一发展水平等级的乡村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不同等级乡村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相对聚散有序,是地理环境、区位条件和产业结构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县村域分类发展策略,指导乡村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西安市城市土地为研究对象,从生态适宜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3方面选取20个指标,采用熵值法对2007~2017年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运用障碍度模型对阻碍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升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7年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由0.1577增加到0.829 2,可持续利用水平由不可持续提升到基本可持续;从准则层协调度来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07~2010年,协调度逐步提高,2011~2013年呈波动态势,且在2012年协调度达到最高值,2014~2017年,协调度基本稳定且处于较高水平;2007~2014年,影响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子主要为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2014年后障碍因子则主要集中在生态适宜性方面,主要包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工业废水处理率等,同时,从2016年开始,城市人口与用地弹性系数成为阻碍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互动协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马尔科夫链法及障碍度模型测算了科技创新指数、绿色发展指数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研究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空间关联性,最后分析了影响协调度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0—2020年,科技创新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两者耦合度和协调度总体均有所上升,增长趋势基本同步,且协调度数值低于耦合度数值;我国大部分地区耦合协调关系不断改善,省域间协调性呈现空间集聚状态,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异特征;协调度一般在相邻等级间转移,且向上转移的概率大于向下转移的概率,协调度越高的省份对邻近省份的促进作用越强,整体上转移类型较为稳定;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是影响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湖南省乡村旅游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湖南省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湖南省乡村旅游扶贫对策为主要依据,从思想理念过于滞后、地方性政策不够完善、政府积极参与强化旅游扶贫工作认识、始终坚持惠民导向、协同不同力量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湖南省乡村旅游扶贫对策发展,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响两者协调关系的因素,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讨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空间分布不均且省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的特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成为影响全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李鑫  帅红 《科技和产业》2022,22(2):257-263
为提高区域恢复力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选用改进TOPSIS法,探究生态、社会、生产子系统及其综合恢复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研究区恢复力状态基本呈现下降趋势,至2018年恢复力状态回归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综合恢复力高值集中分布,低值分散分布;恢复力影响因子与恢复力状态之间为线性关系,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服务分类的模糊性、供给主体和方式的多元性,以及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复杂性使得多指标的综合评价难以进行。灰色关联度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客观、全面地考察农村公共服务评价的各项指标对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影响程度,从中找出影响其有效供给的主要因素。本文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为例,通过灰色关联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进而为有效供给农村公共服务提供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发展理念,在界定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复合指标测度法建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指数对西南地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并建立障碍度模型对其进行障碍因素诊断。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存在时间维度上的波动性,但整体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在空间维度上,各省市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差距有缩小趋势。另外,西南地区城镇化发展在协调和共享方面受到的障碍较大,有待实行专项措施,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综合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5.
康富美 《科技和产业》2023,23(1):214-221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5个方面构建工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 模型、泰尔指数法分别测算湖南省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以及地区内、地区间的差距。结果表明:工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从西向东、从南向北均呈现依次递增趋势;长株潭、洞庭湖、大湘南、大湘西四大板块中组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工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形成以创新和开放发展协同驱动的发展方式。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小婧 《科技和产业》2023,23(3):162-169
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对福建省2016—2020年乡村高质量发展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区域角度看,科技特派员制度与乡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协调发展度均呈现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呈现沿海大于山区的空间格局,耦合协调度类型仍处于磨合阶段。提出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深化机制体制创新、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乡村产业、重构乡村科技服务模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省为例,从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社会保障、生态保育4个角度构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体系,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江苏省乡村地域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各功能间的权衡关系以及江苏省乡村地域多功能性空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乡村地域功能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经济发展功能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农业生产热点区主要位于苏北,生态保育功能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社会保障功能强的区域为南京、苏州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生态保育、社会保障4项功能间存在权衡关系,经济发展功能与其余功能权衡强度最大,社会保障功能与其余功能权衡强度最小;江苏省乡村地域多功能区主要分布在苏南,乡村地域单功能区主要分布于苏中和苏北部分沿海地区,乡村地域非多功能区主要位于苏北西部地区及泰州市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