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青  谢军 《特区经济》2010,(11):267-269
本文通过对处于我国出口贸易三甲省份的广东、江苏和浙江省的对比分析,从企业的专利技术积累方面探究广东出口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来源所在。本文发现广东样本企业的外观设计技术具有相对竞争优势,而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对出口绩效的贡献与其他两省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移动医疗为研究对象,以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DWP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专利计量的分析方法,借助Thomson Innovation(以下简称TI)科技创新平台和Excel作为主要分析工具,对移动医疗技术相关专利文献信息中的专利申请态势、专利信息主题、专利区域布局、专利申请人等信息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挖掘了移动医疗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得出主要结论:移动医疗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数量逐年递增;移动医疗技术领域的主要技术来源国和技术市场国是美国、韩国、中国和日本;移动医疗技术领域重要专利申请人主要包括三星电子有限公司、Health Hero Network公司和日本电气公司等。  相似文献   

3.
金晶 《特区经济》2011,(12):302-304
数字动漫产业作为21世纪最具成长潜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经济结构转型中创造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在全球化的竞争时代下,要创造领先优势,取得专利权的保护并进行战略性专利布局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而对于技术密集的数字动漫产业而言,企业的专利拥有量及布局管理更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闽台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从6个方面对在福建区域投资的闽台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针对各自特点提出促进这两类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黄蕾  张鹿 《科技和产业》2015,15(2):29-34
柴油发电机组是柴油发电的基本载体,其生产以传统机械制造业为基础,技术却涉及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学科,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的高端产品主要通过专利许可的方式进行生产,关键零部件受制于国外的专利技术约束主要通过进口方式解决,国内该产业发展必须依托转型技术的研发与突破来获取新的竞争优势及后续产业发展的动力。本研究以专利测度技术创新态势为背景,全面分析全球专利数据,剖析柴油发电机组行业的技术态势。  相似文献   

6.
对云南省近十年来的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进行检索,经过数据的筛选,从每年专利申请数量、主要申请人、技术领域等多个方面分析,分析其中的规律,对科研机构及政府产业布局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专利购买是家族企业获取外部技术资源的一条经济、合法的途径。选取沪深两市467 家上市家族公司为研究样本,以2015 年的专利购买数据为研究对象,考察家族企业专利购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专利购买对家族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对家族企业研发投入无抑制作用;家族控制权以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负向调节专利购买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专利购买后家族企业研发投入效率提高,家族企业专利购买金额占研发投入比例较低,对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不明显。因此,充分利用专利购买获取外部技术资源,是迅速提升我国家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洪凡 《科技和产业》2023,23(10):1-6
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国家从各方面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技术-经济的发展过程,高质量的情报支持有助于加快企业创新步伐,取得创新成功。针对企业技术创新流程系统构建了专利情报分析框架,根据不同阶段的情报需求特点提出情报研究内容,设计了专利分析指标组合和分析方法,以期深化专利信息资源的研究利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9.
运用incoPat 科技创新情报平台,以 2004—2023年的专利数据为依据,分析广西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特征和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广西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已驶入“快车道”,但核心的“三电”技术、智能网联和新能源生态等创新能力不强,全链条研发体系尚未建成。基于研究结论,从加强产业顶层设计、推动“质”“量”齐头并进,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强链补链延链,以“小”汽车扩东盟大市场吸引下游充电建设主体,打造“桩联网”商业运营模式5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球价值链、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大变革.中小企业这个微观经济主体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想在变幻莫测的全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中小企业必须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驱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核心。然而,关于加强专利保护是否能有效刺激技术创新一直存在争议。技术创新过程涵盖创造性智力劳动,而专利保护的正是人们创造性的才能、活动及其成果。专利保护的主要目的是刺激创新,那么,它是否真的影响技术创新活动?影响程度有多大?本综述结合专利保护、技术创新相关研究,对该问题进行重点考察。  相似文献   

12.
从专利角度看重庆产业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指标是进行科技产出比较、市场竞争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常用于衡量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基于产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专利、就业人口、工业产值等数据,通过对重庆七大产业的专利授权量、引进企业的专利占比、专利投入、专利密度等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产业的创新活跃度、创新方式、创新投入对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目标以及评价内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确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以此为理论依据选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专利技术信息考察贵州农业技术创新基本情况,通过与我国其他省市农业专利技术申请情况的比较,以及对贵州农业专利技术申请量与农业增加值之间相关性的分析,对贵州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指出,贵州农业产业专利申请量与农业增加值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存在农业产业专利拥有量少、技术创新能力低等问题。最后提出提升贵州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在广东进行实施许可的388项农业发明专利为依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技术创新服务广东乡村振兴的专利实施许可网络特征。得出以下结论:①技术创新服务广东乡村振兴的让与专利来源具有明显的地理邻近特征,广东本省的让与专利数量最多;受让专利分布具有明显的经济邻近特征,经济发达的珠三角核心区受让专利数量最多。②个人、民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是让与专利的主要个体,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是受让专利的主要个体,而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则是促进技术创新服务广东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③技术创新服务广东乡村振兴的专利实施许可网络呈现一定“小世界”特征,网络结构呈较明显的“大分散、小聚集”趋势;个人、民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在网络广度和深度拓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洛阳市针对地方央属科研院所(企业)目前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收集了具有代表性的13家央属科研院所(企业)2014-2018年科技转化情况数据和调研数据,深入剖析并提出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创新完善转移转化激励机制、打通转化渠道、强化配套政策衔接和落实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严扬帆 《改革与战略》2012,28(4):149-151
文章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现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条件下,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通过自主研发与联合研发、建立策略性技术联盟,实施国家汽车重大技术创新计划,攻克关键技术、发展新型能源清洁汽车等技术创新策略,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霍一博 《科技和产业》2022,22(9):151-155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地方科研院所靠近市场,对服务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总结地方科研院所在区域融合、研发、人才、平台方面的属性特点,从价值链、创新链的角度分析科研院所是成果转化的关键力量及其在区域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分析科研院所在区域创新中 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在体制机制、重大成果培育等方面提出科研院所提升区域创新服务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分析自主创新能力内涵,给出房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FUZZY理论建立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提高我国房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利转让与许可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环节。全国高校数量众多,专利授权数量和有效专利数丰富,但高校专利转让及许可实施效果欠佳。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2013—2020年全国高校专利转化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从有效发明专利数、专利转让率、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等维度,深入研究全国高校专利转让与许可现状,分析制约高校专利转化的关键因素,并从完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加大与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对接、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