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厦漳泉地区17个典型乡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尖点突变模型测算出其生态安全突变值,根据其突变值对乡村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识别,并进行归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生态安全状态可分为处于上叶稳定状态、处于下叶稳定状态、中叶状态3种类型;一直处于上叶状态的乡村有5个,处于下叶状态的乡村有4个,处于中叶状态的乡村有8个。在此基础上,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为例,从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社会保障、生态保育4个角度构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体系,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江苏省乡村地域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各功能间的权衡关系以及江苏省乡村地域多功能性空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乡村地域功能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经济发展功能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农业生产热点区主要位于苏北,生态保育功能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社会保障功能强的区域为南京、苏州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生态保育、社会保障4项功能间存在权衡关系,经济发展功能与其余功能权衡强度最大,社会保障功能与其余功能权衡强度最小;江苏省乡村地域多功能区主要分布在苏南,乡村地域单功能区主要分布于苏中和苏北部分沿海地区,乡村地域非多功能区主要位于苏北西部地区及泰州市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从两个方面计算献县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选取了建设用地利用强度、投入水平和使用效益三个方面9个评价指标在纵向上对建设用地利用水平进行动态分析,利用强度、产出效益和弹性扩展系数三个方面6个评价指标在横向上进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空间集约度比较。结果表明:献县建设用地节约利用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各乡镇之间集约度有所差异。利用SPSS软件对各乡镇集约度进行聚类分析,将各乡镇分为两级,在日后建设用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分配各乡镇建设用地的开发区,可挖潜区及限制区。  相似文献   

4.
基于游客感知视角,以婺源县14个乡村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 H P)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法和IPA分析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婺源县乡村旅游数字化建设的整体感知绩效值为5.01分,介于"较满意"和"满意"之间;婺源县乡村旅游消费支付方式感知绩效评分最高,为5.042分,环境安全监测的感知绩效评分最低,为4.821分;游客对婺源县乡村旅游设施和旅游管理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游客对婺源县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交通设施、安全监测、管控秩序、环境卫生、产品价格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过去乡镇财政财务部门理财观念陈旧,认为乡镇财政的主要责任是收收支支,发展生产是有关部门的事;增加财政收入主要靠国家政策的调整,地方干劲不大;各乡镇财源建设起步晚,财源基础薄弱,长期靠县财政补贴过日子,等、靠、要思想严重。因此,各乡镇财政部门要抓住当前改革有利时机,解放思想,从多渠道,多方位搞好乡镇财源建设。 一、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基本财力保证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快粮棉油主产品生产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县每年对农业生产投入财力很多,使  相似文献   

6.
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有助于绘就乡村生态振兴的壮丽蓝图。二者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双向赋能,内在耦合。在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福建省各地积极探索“绿盈乡村”发展模式,在复兴乡村生态文脉、实现乡村生态宜居及畅通生态致富门路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乡村生态文化价值观念淡薄、共建行动迟缓、产品供给不足及制度亟待健全等问题。通过分析福建省乡村生态文化的发展现状,从理念培育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创新驱动机制及制度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优化乡村生态文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乡镇汽车渡船是乡村交通网络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与公路、桥梁等起着同等作用,是乡村交通运输中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工具。与此同时乡镇渡船也关系到人命财产安全,但现实生活中一些地区的乡镇汽车渡船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只有察觉这些不安全因素,并形成相应解决策略才有利于渡船的安全运行,因此加强乡镇汽车渡船的监督检验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乡村煤改气项目是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对促进农村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乡村煤改气的快速发展给安全运营带来新的问题和压力。将网格化管理融入乡村煤改气的安全管理中,有助于在提升安全服务效能的基础上,实现优化人力资源、降低运营成本,从而保障用户安全用气,提升社会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的动态变化和地区差异,利用时间序列数据(1952-2009年)和省际面板数据(1995-2009年),分别以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和碳强度等三类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使用多种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时间序列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显著地正的影响,弹性在0.10%-0.12左右。(2)静态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存在显著地负的影响,弹性为0.19%,而城市化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碳强度尽管存在负的影响,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3)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均表明,城市化并非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因素,而人均GDP、能源强度、人口等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显著地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都市乡村振兴事关都市安全大局,更基于示范区乡村空间的新期盼,需要从发展理念等全方位重塑乡村振兴的工作体系,通过一系列计划来推动落实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之际,沉下心来思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未来三年怎么看、怎么干,实属必要。示范区由青浦、吴江、嘉善组成,是沪苏杭三大都市圈交互渗透的关键节点,其生态绿色的天然使命,引发我们对大都市乡村空间地位和作用进行深入思考,进而重新审视乡村振兴内涵并梳理其任务。在大都市有效辐射范围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潘明栋 《浙江经济》2022,(11):75-76
<正>紧抓乡村全面振兴、山水林田湖草沙命运共同体和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等关键节点,积极探索山区县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实现途径近年来,松阳县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缩小城乡差距领域试点的重要抓手,紧抓乡村全面振兴、山水林田湖草沙命运共同体和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等关键节点,积极探索山区县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实现途径,着力破解山区县耕地碎片化、用地无序化、利用低效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镇保护与活化日显重要。文章以古村镇文旅资源活化案例为研究样本,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镇文旅资源活化的内在逻辑与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维度,提出古村镇文旅资源活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区建设》2023,(4):14-15
<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南通广大乡村正涌现出越来越多乡村振兴“典型”。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在江苏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培育工作,计划五年内建成市级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250个乡村振兴先进村。2021年,首批各有50个村庄作为培育对象入选。如今的南通,一个个乡村正在蝶变,一片片产业正在发展,一处处乡风正在改善……先进村在“单打一”上出亮点,示范村在“弹钢琴”上见成效,南通的乡村已初步呈现产业欣欣向荣、生态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治理井井有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以陕西省统计年鉴、西安市统计年鉴及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无偏GM(1,1)模型对2017~2025年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测,并构建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西安市2017~2025年土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政策依据。结果表明:西安市2017~2025年土地生态安全为较安全,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会持续有所改善,但效果不够显著;影响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有人口密度、单位耕地面积化肥负荷、单位耕地面积农药负荷和后备土地资源率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总结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改进投入产出模型,消除中间投入中进口产品国外CO2排放的影响,计算国内直接碳排放强度矩阵;然后根据现有投入产出表,测算并比较1987年、1997年和2007年中国工业部门出口贸易的国内CO2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并利用两极分解法对1987~1997年和1997~2007年两个跨期中国工业部门出口贸易的国内CO2排放情况进行结构分解,对比分析效率效应、生产结构效应、出口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对CO2排放的影响;最后立足于行业部门碳排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行,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实践的结合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大量涌现。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近些年,我国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乡村发展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路径,具体涉及提高乡村生态文明理念、开拓新的发展路线、加速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等,以期给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提供一定支持。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社会、经济、生态三大因素出发,选取人口密度、城镇化率、人均GDP、农用化肥施用量、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构建北部湾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研究表明,北部湾城市群15个市(县)的土地生态安全差异显著,其土地生态安全主要受到经济因素、生态因素和人口因素的综合影响。北部湾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得分排名为湛江市>茂名市>海口市>北海市>南宁市>东方市>玉林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昌江县>阳江市>崇左市>澄迈县>儋州市>临高县。其中,湛江市和茂名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得分分别为0.917、0.517,均大于0.5,处于安全状态;海口市、北海市、南宁市、东方市、玉林市和钦州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得分处于0到0.5之间,处于较安全状态;而防城港市、昌江县、阳江市、崇左市和澄迈县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得分界于-0.5到0之间,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应及早进行土地生态安全整治,以提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儋州市和临高县土地生态安...  相似文献   

18.
何丽芳 《北方经济》2012,(18):23-24
城市湿地是一个新的概念,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乡村或荒野湿地不同的特点。城市湿地分布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观赏游憩和文化科学等生态文化价值。城市湿地保护利用应注重合理规划保护、维护城市生态和公众安全、维持生态服务功能、推动公众参与等措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战略当中,生态宜居是基础,生态宜居既是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内在要求。云寨村通过加大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力度、坑塘绿化、污水处理、闲置庭院整治等多种措施,使得整个村的环境面貌发生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对云寨村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研究,总结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改革稳步推进,各乡镇卫生院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挑战和机遇.文章现以某县几所乡镇卫生院为例,对其生存和发展状况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