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茜茜  张烨 《科技和产业》2021,21(12):254-260
从经济发展质量与潜力、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绿色政策与民生保障3个维度,选取31个二级指标构建中国绿色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30个省区市2013—2018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同时对各省各区域间的发展差异程度展开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大部分省市发展速度较快,具有发展绿色经济的潜力;省市间的绿色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步缩小,但是区域间梯度差异明显,呈现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中国31个省市1994-2012年的经济增长和制度质量指标构成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单位根、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检验了制度质量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度质量差异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同时经济增长差异也会致使区域间的制度环境不同。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市场化发展,为经济主体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改善产权关系,提高政府效率,使经济增长和制度环境得以良性循环发展,同时这也是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以及经济落后地区实现赶超最根本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途径之一就是走经济包容性发展道路,量化发展效率是制定可行战略的前提。文章首先建立了经济包容性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和2013年的统计数据,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各省市自治区的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结果表明,增加对宁夏、青海、甘肃、广西、山西五个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和从业人员投入将促进经济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上海经济》2008,(7):77
中国三大经济中心主要省市经济指标说明: 我们选取上面9大省市为中国三大经济中心(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京津冀)备自区域的代表性省市,并依据各GDP之和对之进行了排名。我们发现,江浙沪、粤港澳和京津冀在GDP总量上分别居于第一、第二和第三的位置,9大省市GDP之和占到全国GDP的46.48%,余下24个省市却仅占到了近一半的比重,说明中国经济的集中度较高,经济区域间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包容性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国际合作平台。本文利用“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从包容性增长视角考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互惠效应。研究表明,中国企业OFDI显著促进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包容性增长,政策协调机制有助于强化中国企业OFDI的积极作用,且中国企业OFDI的积极作用通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溢出和民生水平改善产生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同样对中国包容性增长具有积极作用,验证了“一带一路”的互惠理念。中国企业OFDI对经济联系密切地区产生广泛的包容性溢出效应,具有“俱乐部”趋同特征。本文研究对于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昊冉  周金城 《科技和产业》2023,23(24):245-254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地区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和固定效应模型探究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动态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8-2020年两系统发展指数均呈上升趋势。2)耦合协调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具体表现为沿海下游省市>中心省市>上游省市。3)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并且绝对差异缩小,梯度效应减弱。4)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聚集程度、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水平对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旅游业31个省市在2000-2011年间的旅游效率的变化进行了测算,并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旅游效率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至2011年,中国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旅游效率不断提高,但整体水平依然偏低,只达到平均0.649。进一步分析表明由于资源禀赋、旅游投入规模、区位优势等影响,中国31个省市旅游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但不同地区的旅游效率差异随时间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8.
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因此在明确信息基础设施内涵的基础上,从通信基础、网络基础、用户基础、公共服务基础、科研基础五个方面构建信息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全国各省市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同时利用2005年至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在全国和区域间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且区域间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差异性,表现在东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明显,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效应不明显。政府应继续缩小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信息设施建设差距,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促进经济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差异化的现实,本文运用泰尔指数对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三个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具有差异性,但泰尔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公平性有所改善。从区域内与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可以看出,区域内差异是造成床位配置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差异是造成护士配置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区域内、区域间差异共同造成医师配置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10.
长江经济带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绿色发展之路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对研究区130个城市在2010—2019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全局Moran’ I指数,测算研究区2010年、2015年、2019年三个时间点的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关联格局,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研究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全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从时间分布来看,研究区绿色发展的趋势为“N”型波动增长;二是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研究区绿色发展水平下游>中游>上游,省市内部呈现东部发展趋势强于西部发展趋势,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呈现圈层结构;三是从空间差异性分析来看,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均呈现减小趋势,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总体差异呈“Λ”型波动;四是从空间自相关分析来看,莫兰点大部分集中在第一、三象限(高—高聚集、低—低聚集),区域间的聚集效应逐渐增强且聚集效应向外扩散;五是空间杜宾模型结果显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对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产生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产生负向影响,而教育投入和对外开放对绿色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劳动力市场特征不同,使得地方财政支出的结构和重点也有差异,但地区间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6年-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Durbin模型,从地理权重和经济权重两个方面研究地方财政支出对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预算内财政支出对周围省市具有正向外溢性;预算外财政支出对周围地区的技术效率变化具有负向外溢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构建了基于市场化配置程度、市场化运作程度以及市场准入程度三大子系统52个具体指标的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出2005-2018年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综合指数以及三个子系统指数,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揭示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指数总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市场准入程度相对于市场化配置以及市场化运作水平较高;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区域发展不协调,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且东部-中部、东部-西部、东部-东北部地区间差异呈扩张趋势,中部-西部、中部-东北、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间差异呈逐步缩小趋势。文章为构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评价指标提供有力的实证支撑,同时为提高中国及四大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2000-2013年全国29个省市的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分析了不同来源的R&D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R&D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自主R&D投入的产出效果要大于商品贸易和国外技术引进的技术扩散的产出效果;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入扩大了东部地区的研发优势,抑制了中西部地区研发水平的提升。同时,文章就如何加强开放过程中的技术引进和缩小区域间科技实力的差距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山东省内部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文章立足于鲁南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基础之上,以半岛地区作为参照样本,在对比中找出制约鲁南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相关原因,为鲁南地区农民收入的增长找出路,找方向,缩小区域间的财产性收入差距,统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外贸易、区域间贸易与地区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黄玖立 《南方经济》2011,29(6):7-22
本文回顾了中国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及其对区域间贸易和地区专业化影响的相关文献。现有研究的主要结论总结如下。首先,在国际分工和FDI等因素的驱动下,中国地区对外贸易增长呈现非平衡高速增长特征。其次,对外贸易促进了区域间贸易发展,影响着区域间贸易的流量和流向。再次,通过产业空间转移和结构转换,对外贸易推动了地区专业化和产业集聚,是沿海与内地之间差异的重要来源。最后,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对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呈现“先抑后扬”的U型特征,区域市场一体化反过来也影响着地区对外贸易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出口发展的地区差异实证研究:1992-2001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运用不平衡指数I、集中度指数D、标准差S、变差系数V等指标来定量测试1992-2001年中国30年省市和东、中、西部出口发展的省际差异和三大地带差异,并对30个省市的出口发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992-2001年30个省市之间出口发展尽管有差异,但差距在逐渐缩小;而出口发展在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中国出口发展的地区差距主要表现在东、中、西三类地区之间。需要采取措施加快中西部出口贸易的发展以缩小与东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企业发展水平的差异,而市场环境差异是导致不同类型企业发展水平差异的关键.文章运用SUR回归对大、中、小类型企业数量和劳动生产率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指出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异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不平衡指数、集中度指数、标准差、变差系数等指标来测度1993-2003年中国30个省市和东、中、西部消费发展的省际差异和三大地带差异.结果显示,30个省市之间消费发展尽管有差异,但差异的规律不明显;而消费发展在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消费发展的地区差距主要表现在东、中、西三类地区之间.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作为引致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 ,其数量的多寡不仅直接体现了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 ,而且也决定着经济增长的潜力的大小。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发展水平又极为不平衡 ,客观上就使得资本在地区之间的分布表现出集中与分散相统一的二元特征。基于此 ,本文立足于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的前提下 ,研究了我国地带及省区的资本分布格局 ;资本存量、人均资本等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资本在区域间贡献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2003-2014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模型,从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出发,实证分析城镇化与FDI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全国层面上城镇化水平对居民消费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不同地区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有明显差异;FDI对居民消费增长存在正向作用,其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且具有滞后性;城镇化与FDI的交互作用对促进居民消费呈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