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能力的确定是民事主体制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除外),即10周岁是现行法确定的未成年人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的年龄分界点。对此问题,法学家们的看法莫衷一是。笔者分别从学界对此的争论、各国关于该问题的相关立法,以及调整年龄线的可行性几个方面来阐述,支持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起始年龄应调整为7周岁。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利用ICSID国际仲裁机制,从立法上,可将我国能作为ICSID当事人的机关规定为"中央人民政府及经其同意的其他政府机构";在ICSID仲裁的争议范围上,应将除有关我国法律有效性的争议和中国法律解释的争议和国有化合法性争议外,其他争议均可考虑同意ICSID仲裁解决;在协议仲裁要件上,我国除在有关的国际条约中约定ICSID仲裁条款外,还可在与外国私人投资者的投资协议中约定ICSID仲裁条款.  相似文献   

3.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之间达成的旨在通过仲裁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契约或协议。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中心问题是解决仲裁协议的有效性问题。本文从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其准据法的具体方法,结合国内外商事仲裁的实践,遵循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提出自己关于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法律适用制度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电子订约的特殊性不足以全面否定传统的民事行为能力制度,但完全适用的观点也没有考虑到电子订约的特殊性。对自然人的电子订约能力问题应当区别经营主体和非经营主体进行讨论。如果经营者确有合理理由相信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时,不应否定合同的效力,当然该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仅负有以合理价格付款的义务。身份认证等措施有助于预防电子订约能力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仲裁相对于一般商事仲裁在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这些挑战集中表现为电子商务仲裁协议(条款)的"书面形式"问题以及网上仲裁地的确定问题.我国在承认与执行电子商务仲裁裁决时,应该将电子仲裁协议(条款)视为书面形式;应该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为主,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补充的方法确定网上仲裁地;亦应按照<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在电子商务仲裁中对非国内仲裁裁决予以承认与执行.  相似文献   

6.
身份身份是自然人在团体或者社会体系所形成的稳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1.身份是自然人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2.稳定性的社会关系是团体或者社会体系造成的.如家庭、民族、政党、等级、阶级等等就属造成稳定社会关系的团体和社会体系.因此,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亲属,监护人与被监护人,某个等级或阶级的成员、官员、平民等等,就都是身份.而所有人与非所有人、债权人与债务人、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作品的作者、专利技术的发明人等等,均不属身份.契约契约俗称合同或协议.(法国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第1101条对契约的定义为:“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后来契约制度的发展已使其含义广义化.在商业或经济层面上,它是社会共认的一种让渡财产权的方式;在道德伦理层面上,它是一个人应该信守自己订立的协议,履行自己诺言的道德原则的体现;在政治层面上,契约成为政府与民众联接起来的法律形式.1.所谓合意,就是订立契约的双方当事人意见一致的状态.2.契约以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契约一方当事人受其拘束,同时也拘束他方当事人.3.契约自由:首先是缔约自由,即是否与他人订立契约以及与谁订立契约,由当事人自由选择,法律保  相似文献   

7.
劳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提供劳务为内容而签订的协议。劳动合同则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两者的法律性质不同。劳务合同是确立民事、经济关系的依据,属于民法、经济法的范畴。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依据,属于劳动法的范畴。②合同主体不同。劳务合同签订后,合同主体仍旧是平等的、独立的,是以自己的名义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便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具有从属性、行政管理性。因履行劳务合同发生的争议可以申请仲裁或直接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持续关注,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成为各关境区海关的重要职能之一。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认为《TRIPS协议》中的规定仍不足以实现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的目标,因此美欧等发达国家主导了旨在加强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执法标准的《反假冒贸易协定》(ACTA)的谈判。ACTA协定正式谈判始于2008年6月,整个谈判过程仅仅经历了3年左右时间。2010年10月,ACTA草案文本主要争议方美国和欧盟迅速达成妥协,于2010年11月15日公布了最终草案文本,2010年12月3日公布了协定的认证(verification)文本。目前,ACTA的缔约方包括欧盟与37个国家,贸易量占全球贸易的一半。ACTA是一个旨在加强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执法标准的多边国际条约。ACTA在综合了各缔约国境内知识产权的执法实践的基础上,其内容主要针对到知识产权保护的民事、行政、刑事、边境及数字环境执法四类措施和保护手段。与《TRIPS协议》相比,ACTA对知识产权执法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可以预见,该协定可能在不远的未来就会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对我国的进出口货物贸易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我国有必要未雨绸缪,尽快开展对协定内容的专题研究,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这也正是翻译本协定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