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柴燕肖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136-137
随着金融危机在世界各国的蔓延,靠外需拉动国内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困难,但作为经济发展三驾马车的出口,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外需,要想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扩大外需。首先介绍金融危机后我国外需的现状,然后分析外需的作用,最后提出扩大外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5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而稳定外需对  相似文献   

3.
对扩大内需政策提几点建议:一是在优化结构、促进转型的基础上,努力扩大有效投资。二是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继续稳定出口,争取市场不缩小,份额不降低,传统市场要守住,新的市场要开拓。三是充分发挥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恢复有关房地产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现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既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在实践中认真实施这一战略,对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茅锐  夏雨 《财贸研究》2023,(8):56-70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迅速增长,但需求端的挑战亦不容忽视。作为重要的农业主体和出口部门,涉农企业的“出口转内销”决策对消解外需冲击、促进农业升级有着重要意义。识别了外需冲击下涉农企业出口与内销间的替代关系,同时检验了“出口转内销”是否存在产品和企业异质性,并考察了“出口转内销”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涉农企业在外需冲击下存在“出口转内销”行为,1%的出口下降平均会引起0.366%的内销上升;“出口转内销”在不同产品与企业间存在异质性,原料产品和内向产品(如简单产品、面向东部膳食区产品)更容易转内销,而外资企业和小规模企业转型效率高于国有和大规模企业;外需冲击会造成涉农企业经济绩效下滑,但农产品“出口转内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需冲击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田丰 《中国海关》2009,(4):77-77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通过积极主动地对外开放以及国内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因应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势,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获益者之一:但这种发展模式也存在一个重要的弊端,即很容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当外需扩张时,中国虽然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过高的外需也会导致总需求过度扩张,为缓解通胀压力,不得不压缩国内需求,其恶果是容易引起内外结构失衡,给未来造成较大的调整压力。  相似文献   

7.
内需和外需是一国整体需求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通过民生问题的解决,内需能够促进外需。其具体机制包括总量扩大机制、层次提升机制、需求保障机制。因为民生问题解决失误,我国内需对外需促进的许多良性机制失效。目前我国外需市场中普遍存在的贸易磨擦严重,低水平重复,国际化水平低,品牌能力低下等问题均与此有关。为稳定和进一步拓展外需,我国需要在内需市场中更多地立足于民生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创造外需     
朱伟 《中国海关》2012,(9):18-19
7月进出口数据出炉,数字似乎有点难看。温家宝总理在南方视察时也不无担忧地说,今年的出口形势很困难。一切似乎又回到了2008年,稍有不同的是,那次闹心的是美国,这次衰退的是欧洲。不幸的是,这两个地区和国家都是我们最主要的外需市场,他们打个喷嚏,我们的出口就感冒。哀鸿遍野之下,中国外贸企业何去何从?被动等待外需回暖,还是积极作为,主动创造外需?有实力者,蛰伏冬眠一段时间也未尝不可,但若想谋求更大发展,就需积极行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扩展新兴市场。主动创造外需才是解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孙平 《中国海关》2012,(9):29+17-29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三十年里,外需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中国积极参与了制造业的全球分工,成功地为世界市场提供了诸多“中国制造”的产品,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经济的总量。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一直保持在20%多。  相似文献   

10.
江小娟(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外需虽然在总需求中处于次要地位,但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能够调节内需波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年份出口与国内需求反向波动,发挥了调节总需求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我国有两次收紧内需、控制通胀的经历,外需对增长的贡献1986年和1987年分别达到31.8%和26.2%,1989年和1990年分别达到44%和50.4%,发挥了稳定总需求的重要作用。二是吸纳就业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此前表现强势的中国外需,正在经历双重结构性变化:一是从供给侧来看,全球供应链持续恢复使主要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上对中国的进口依赖有所下降;二是从需求侧来看,高通胀压力下美国消费增长弱化,从而可能将对中国出口产生边际上的抑制性影响。直面外需之变,政策、机构、企业各个层面都需要审慎应对。  相似文献   

12.
《大经贸》2009,(6):77-77
本刊讯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在已确定的进一步稳定外需的六项政策措施中,包括2009年安排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840亿美元和安排优惠出口买方信贷规模100亿美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动荡,我国长期以来内需不足、外贸依存度过高、经济增长主要靠外需拉动的发展模式所产生的问题开始凸显。通过对我国内需与外需发展现状及问题的阐述,深入探析我国内外需发展失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长速度、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促进形成内需与外需协调增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呈现出过度依赖外需、内需与外需失衡的突出特点。自2003年以来,我国加快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步伐,如何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改变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外需的格局成为题中之义。2007年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环节之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虽然主要依靠内需拉动,但内需的增加却是依赖于投资尤其是财政投资拉动,居民消费不足的格局及动因并未改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发展不能只靠内需,我国商业发展将与外需越来越紧密,我国外需越是"被调控"越靠商业搞活,从而表明搞活外需是我国商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有助于搞活外需的商业方式则有:守株待兔、"网销"天下、落地生根、借鸡下蛋、立地成佛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1月17日发布的“2012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表明,企业景气状况下滑较多,其中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困难相对较大。外需不足、产能过剩、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和困扰企业发展。但总体来看,明年的形势将好于今年四季度。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内需和外需的界定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角度界定内需和外需,社会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项内容,其中消费和投资属于内需,净出口则属于外需。用公式表示即为:总需求=内需(消费+投资)+外需(即净出口=出口-进口)。  相似文献   

19.
论内需与外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内需与外需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内需与外需之间的辩证关系,其次剖析了我国内需不足与外需扩张的根本原因,即长期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以适应追求高增长目标的需要,最后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我国当前外部失衡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政府在坚持稳定外需的基础上,提出以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的重大决策。"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发挥进口对中国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优化贸易收支结构。胡锦涛主席在2011年4月15日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再次重申扩大进口的政策主张。表明将扩大进口的贸易平衡战略提上重要的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