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通过采用1992~201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服务价格上涨率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服务价格波动和我国物价总水平波动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计量结果表明,服务价格波动与我国物价总水平波动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服务价格波动是我国物价总水平波动的格兰杰原因。服务价格波动1%,会带来物价总水平0.5902%的波动。VAR模型的动态分析表明,服务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总水平波动约有5年的影响。方差分解的结果说明服务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总水平波动的贡献率最大达到38.4%。要防止我国物价总水平大幅度波动,政府需要更加重视产业价格政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物价总水平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一反以往平稳的态势,连续以较大的幅度攀升。特别是最近几年,物价涨幅总是在二位数的高位上居高不下。物价上涨过快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诸多问题和矛盾的焦点,成为宏观经济目标控制中的重点,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所谓价格刚性,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价格构成中某些要素的刚性(如工资的刚性、自然资源价格的刚性等)所决定的,各类商品价格上涨促成的价格总水平的运动趋势具有不断上升的特点,这种刚挺向上的趋势,使得价格总水平只能上升,不能下降。而且…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控政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物价总水平的惯性和周期性波动由初现端倪到日升月恒,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传统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直接决定企业产品的价格,由于各种产品的价格长期凝固不变,因而价格总水平也长期地保持稳定,没有周期性波动和价格向上运动的惯性。在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直接由国家定价的产品种类和范围不断缩小,企业逐步具有独立的利益和目标,包括定价权在内的经营权也越来越大,微观定价机制和价格总水平形成机制已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物价惯性和周期性波动也随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渐显露出来,并随着国家对价格管制的放松而日趋明显。物价的惯性和波动在经济中影响愈来愈大,为人们广泛认识和关注,保持物价稳定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对我国物价惯性和周期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物价运动的动态特征,有助于阐释物价惯性和波动的成因,并提出因事制宜的稳定物价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目前在“第九届中国改革论坛”上表示,8月份以来,物价总水平涨幅开始回落,年内价格运行拐点特征已经得到确认,预计今年后两个月消费价格指数可以控制在50%以下。  相似文献   

5.
<正> “八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阶段,价格改革要在有利于实现物价总水平控制目标的前提下,继续进行价格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一、“八五”期间价格改革面临的艰巨任务经过10年努力,我国价格改革闯过重重难关,在曲折中不断向前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价格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许多旧的价格矛盾目前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在通货膨胀的严重冲击下,价格关系又出现了新的紊乱。当前物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物价上涨幅度过大。1979—1989年,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累计上升103.35%,年  相似文献   

6.
<正> 国民经济发展中是否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健康与否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程逐步加快,而物价总水平也随之悄然上升,我国经济是否正面临新一轮通货膨胀,自然就成了经济学家和普通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从全国看,由于居民消费心理较平稳,加上农村市场物价涨幅较低,使全国市场物价总水平相对平稳。1992年各月涨幅除4月份外,都在5%以内,1—8月份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4.8%,预计全年涨幅可控制在6%的计划幅度之内。但1992年市场物价变动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城镇职工生活费用价格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薛暮桥的物价思想可分为两个时期。计划经济时期,薛暮桥的物价思想主要体现在制订价格、稳定价格及调整价格等方面,旨在为新中国建立一套健全的物价管理制度。改革开放时期,薛暮桥从旧的物价管理体系的坚决拥护者变成质疑者和否定者,价格改革和价格管理体制改革成为该时期薛暮桥物价思想的主旋律。他的物价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今日中国的物价管理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采取扩大生产、搞活流动和加强监管等综合措施的调控t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当前我国物价总水平平稳运行。2012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高位回落,同比累计平均上涨3.8%,通胀压力有所缓解。未来一段时期,总需求放缓、通胀预期减弱、猪肉价格上涨周期趋于结束和粮食丰收等因素将抑制物价涨幅,预计2012年上半年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6%,全年上涨3.5%,物价涨幅4%的调控目标可实现。因此,今年后期,物价调控的重点因着重资源价格改革和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9.
另售物价指数是涉及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之一。党和国家的方针,长期以来是稳定物价的方针。这是指保持零售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并对不合理的价格慎重的、适当的调正。反映物价总水平的变动是通过物价总指数来测定的,因此,零售物价总指数能否如实反映物价的总变动,便成为党和国家确定有关政策,改善和安定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多年来,我国零售物价总指数的计算结果,在市场价格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往往与人们的感受差距较大,有时甚至领导摇头、群众怀疑、算者沮丧!尽管有人找各种理由为这套方法辩解,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群众的切身体会是对物价的真实写照,如果我们  相似文献   

10.
1988年是价格改革的“多事之秋”,价格无论是上涨幅度、上涨面,还是上涨的影响,均为历年之冠。物价上涨已经成为困扰着改革深化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正确地判断与分析当前的物价形势,并寻求恰当的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一、物价上涨的态势1.从零售物价总水平看,1988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扶摇直上。1月为9.5%,2月11.2%,3月11.6%,4月12.6%、5月14.7%、6月16.5%、7月19.3%,8月首次突破20%大关,达23.2%,9月又高达25.4%,10月进一步上涨达26.1%,1—10月全国零售物价总水平比去年  相似文献   

11.
<正>2008年3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月份CPI数据。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7%。这一数据,创1996年来月度涨幅新高。此次"两会"把控制物价设定在4.8%,显示中国官方已注意到物价上扬的压力。有关专家称,中国政府今年施政一定会抓紧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并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民众对通胀的预期。  相似文献   

12.
价格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关键,同时又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性问题。随着价格改革逐步展开,社会各阶层对物价变动也较以前更为关注。消费者的价格预期已经成为影响当前市场需求与物价运动的极为重要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规则选择:一种股票市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市场发展表明,金融资产价格应成为物价总水平题中应有之义,而货币供给M1则不再是理想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据此对三种主要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的选择应以泰勒规则为框架,加大股票市场对一般物价水平影响的研究和积极推进利率改革,以早日实现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4.
由于前几年国家整顿金融秩序,控制投资规模,物价总水平持续回落。物价总水平的持续平缓下落,在现实工商业活动中表现为企业间降价竞销激烈。对于这种降价促销现象,有的新闻媒体由于没有从深层次上认识近年产生降价现象的根源,把总体上正常的、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商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价格体系的改革也在向纵深发展,但难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因此,在进行工资改革和价格改革过程中,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确保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因价格的深入改革而大幅度地下降。对此,我认为在当前实行工资和物价挂钩势在必行,它是解决由于价格改革而不影响广大群众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的一个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理顺价格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正在调整一些商品不合理的比价,提高部分主要矿产品和原材料的价格,逐步解决粮、油等农伺产品购销价格的倒挂。这样,势必使许多产品价格提高,价格总水平有所上升,从而使一些以这些产品为原材料的工业企业,相应地增加成本费用开支,也增加了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潜在因素。但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确保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不因价格的调整而降低,又是这次价格改革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国家政策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分析——以棉花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以来,我国一些主要农产品开始减产,价格开始逐渐回升,到2007年快速上涨,引发全国物价总水平不断攀升。以棉花为例,阐述了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变迁,分析了国家政策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年前,随省物价调查组对我省部分物价进行了调查,总的印象是我省近两年来不少消费品价格相继上升。尽管从一九八○年十二月国务院发出《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后,物价上升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问题并未彻底解决。本文仅就物价上升原因及稳定措施提出一点探讨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我国资源价格改革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资源价格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人担心资源价格改革会引发社会价格总水平的提高,从而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但从市场结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三方面看,资源品上游价格对下游价格传导的效果存在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资源价格改革不一定会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0.
黄达 《金融评论》2011,(5):1-10,123
针对近年来全国各界对通货膨胀的关切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提法,本文认为有些认识和思路值得反复理清,包括:如何界定通货膨胀及如何看待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如何匹配;中国可能期望的,也是难以避免的通货膨胀率是什么水平。文章提出治理通货膨胀要服从核心任务,应建立现实的通货膨胀观念,并在对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提法进行多视角诠释的基础上,给出了控制物价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