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合奏时,时而气势如排山倒海,时而又细腻委婉;独奏时,既有奔放的激情,又有深情的倾诉,陕北长铜杆唢呐的音乐让人如痴如醉.年近70岁的汪世发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一生与唢呐不离不弃.他说:“我用生命热爱着唢呐.”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市向西北行199公里,便进了贵州高原大娄山脉的习水县。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重重大山阻隔了广播电视信号,阻隔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山外是日新月异、赶潮追日,山里却怨天尤人、慢慢悠悠。如今,一根根“银线”拉近了昔日与外界的差距,这就是被当地老百姓称作民心工程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村村通”通民心今年5月30日上午,一向沉寂的习水县良村镇干溪苗族村寨显得格外热闹,村里的小孩、老人、姑娘、媳妇们就像过年一样,穿着苗族盛装,一大早就来到村口,用苗族的最高礼仪──吹芦笙、唱苗歌迎接习…  相似文献   

3.
“村门生辉处处放光彩,寨堂笙歌阵阵迎客人。” 这是融水勾滩寨寨门上的一副对联,横披是“寨门生辉”。远方客人光临,使寨门生辉,这是他们的肺腑之言。苗族是好客的民族,一首苗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已使人们对苗族的好客之情有所了解。但是,如果你以为那就是苗族的全部迎宾礼谷,那就错了。 沿贝江溯流而上,一路竹林。一路  相似文献   

4.
张廷营 《魅力中国》2013,(10):81-81
唢呐是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中国民族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刚柔相济,善于演奏高亢明亮,热烈欢快的旋律,亦能抒发悲凄哀怨、悔恨伤感的情怀。据考证,唢呐从金元时期传人中原,后广泛流行于民间,婚丧喜庆,歌舞戏曲无处不有,明代后期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用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音乐,早期的豫剧伴奏乐队曾有“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钹共八口”的说法,唢呐是主弦八角月琴的兼职乐器,直至20世纪30年代豫剧引进了板胡,唢呐则由板胡来兼代,  相似文献   

5.
苗族蘆笙會     
蘆笙在苗族文化藝術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苗族的詩歌、舞蹈,繪畫、雕刻、民間故事、歌谣無不充滿了對它的生動描写和热烈贊頌。蘆笙包含着苗族人民共同的心理文化和思想情操,是苗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蘆笙,黔東南苗語稱為“给”,川黔滇苗語稱為“更”。據專家考證,蘆笙已有2500多年歷史,最遲在先秦就已產生。馬端臨《文獻通考》;“唐九部夷樂有葫蘆笙。”苗族古歌《跟種》:“理来客家遇,  相似文献   

6.
苗族风情     
苗族先民于秦汉时聚居在“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历史久远,其先民可能是古代三南的一部分。一说渊源于殷周时代的  相似文献   

7.
苗家茶道     
历史上的苗濮人是茶叶的先导,对茶叶的生产和利用有过特殊的贡献,在茶文化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贵州的苗家茶道,祭礼必备茶、喜事不离茶、待客先敬茶,世代相袭。苗家茶道风格古朴,带有明显的楚文化色彩,展现着浓郁的苗族风情。整个茶道包括“敬祖”、“叙史”、“献茶”3部分,3个部分又分別以吟、诵、唱的形式表现苗族文化,把饮茶与说唱艺术融为一体,成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较为隆重的大场合、茶道仪式须由男巫师主持,男巫师苗语叫“巴迪雄”(苗)主持,  相似文献   

8.
苗族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其后裔在国内国外分布很厂 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被称为苗疆腹地。 清水江畔龙舟节 清乾隆年间徐家干著的《苗疆闻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边陲地区苗族村寨的实践式考察,总结出相对于“经纪体制”的“寨老体制”.作为自然领袖,寨老在仪式、规范、传统、意识形态的领域管理寨子,其权威产生于寨民的信任和认同,是苗族社会所特有的“信任型权力”;作为“台面干部”,寨老辅助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建构,是联结国家与苗族基层社会的地方性权威.苗寨社会“寨老体制”的权力合法性来源于与其社会的天然血缘关系及于国家的辅助工具作用.至今存在于苗寨中的地方性权威延续着多重的象征意义,是不可复制的精神领袖.  相似文献   

10.
居住在黎平北部山区的广大侗族同胞,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丧葬仪式的严密规程,其中唢呐吹奏贯穿在整个丧葬仪式过程中,迎来送往均离不开唢呐伴随,每个分段的吹奏都有其严格的讲究。因此,唢呐吹奏在整个丧葬仪式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笔者试从仪式中的唢呐、唢呐的制作、唢呐吹奏、唢呐曲等几方面加以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苗家刺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服饰千姿百态,绚丽多姿,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四川南部泸州苗族蜡染独具特色,在苗族服饰中独一无二。《中国苗族服饰》一书赞誉川南泸州“叙永、古蔺蜡染流畅精美”,她们不仅擅长蜡染,而且擅长刺绣和挑花。她们在自己织出的柔软、细腻、耐磨的麻布上绣出精美的图案,挑出艳丽的鲜花,色彩布局极富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在贵州西部重镇六枝西北40公里的绿色世界中,掩映着12个自然苗族村寨,居住着世界上仅有的以“长角”为头饰的苗族支系的5000多儿女,始终保存着传统的风情习俗,维护着人类生态的这方净土及优美的自然环境。 梭要苗族最奇特之处在于,其  相似文献   

13.
李虎 《魅力中国》2013,(16):130-130
苗族板凳舞,苗语称“卡牛档”,是流传于黔西南州境内安龙、兴仁、贞丰等地“黑苗”村寨的一种生育礼俗舞蹈。黑苗,苗族中的一支。因妇女身着黑色服饰而得名,从其语言及迁徙历史上看,黑苗属中部方言苗族支系。由于祖先崇拜、民族性格等诸多原因,至今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服饰样式和习俗。板凳舞,是每人用两手拿着两张小板凳相互敲击而跳跃的舞蹈,也是他们保留下来的一种文化事象代表。在流传地的苗族村寨,凡有人家生育小孩,在办“月米酒”这天,外婆家前来“送背带”祝贺,在离开主人家的时候,外婆家的妇女们就会唱起“咔依…..”的祝福歌,围成圈跳起板凳舞祝福小孩快乐成长,长大成才。在舞蹈中,乘着酒兴,节奏越跳越快,人越来越多,气氛越跳越热烈。许久才自然散去…一本文拟从板凳舞历史沿革、舞蹈内容及特点、发展现状等方面对苗族板凳舞进行描述,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各位专家学者对板凳舞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即使是同一种乐器,在各个地方和各个民族中也往往各有不同的剧种特点和民族乐器演奏风格,如河北的“吹歌”、中原一带的“唢呐曲和咔戏”、河南的“曲剧、豫剧”、陕西的“鼓乐”、江南的“丝竹”、苏南的“吹打”和笙吹锣鼓等等。笙在戏曲乐队和民间乐队中使用的非常广泛,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今年的3月31日,对于海南垦区黄岭农场牛坡园村的苗族村民来说,真可谓是“双喜临门”,因为这天是黎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也正是在这一天,20多户苗族村民欢天喜地地搬进了新居,从此宣告长期以来的“破瓦房,臭水沟,三个石头支起锅”的原始生活景象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绿树花草掩映下的一排排整洁的平房。  相似文献   

16.
图片新闻     
《中国老区建设》2009,(9):54-55
贵州松桃:特色“农家乐”乡村旅游生意红红火火 连日来,贵州省松桃自冶县特色乡村旅游迎来重庆、湖南、云南、浙江等地的游客,原生态民俗民风倍受青睐,乡村旅游红红火火。近年来,该县依托苗族原生态民俗民风及浓厚的苗族绝技绝活文化资源,全力打造一批“农家乐”特色旅游乡镇和旅游村寨,目前已初步形成农家餐饮经营型、山水养殖科普型、避暑休闲度假型和民风民俗体验型的“农家乐”乡村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7.
居住之变     
这些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速度迅速加快,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随着住房商品化改革的加速到位,中国快速进入了一个盖新房、买新房的“搬家”时代。不仅如此,大拆迁、大建设、大搬家还彻底改造着我们的社会关系,完善着私人财产权制度,瞬息万变。似乎霎那间,一个在戏楼里听唢呐呜咽的看客,转变成身着燕尾服进入音乐厅的绅士,身份在变,价值在变。我们不得不说,居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彭水苗族上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上游,素有“渝东南门户”之称。  相似文献   

19.
宁坚 《西部人》2003,(9):38
在贵州省台江县,有一个被称为当今最古老的情人节--苗族姊妹节.姊妹节又被苗族同胞称为“藏在花蕾里的节日“.   姊妹节是苗族人民的民俗文化奇观,曾经一度成为后来的中原民族的一种情爱生活方式.尽管中原地区的情爱生活方式被后来的“男尊女卑“和“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阉杀了,但在苗族民众中,这个传统的情爱生活方式却一直传承至今,尤其在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的台江县,从未间断过.   ……  相似文献   

20.
乔红 《魅力中国》2010,(15):20-20
黔东南苗族是我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它分布广泛,历史悠久。具有“以歌养心,以舞养身,以酒养神”的苗族生活。美丽的黔东南还具有原汁原味的节日文化,斑斓典雅的服饰文化,独特的习俗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