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基于东北三省1980~2019年气象站点的各气象要素基础数据,依据《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借助SPSS、Arc GIS等工具,通过计算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对东北三省人居环境舒适度时空规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宏观布局来看,东北三省冬季整体变化趋势分为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两部分;(2)从具体的省级行政区以及地级市来看,东北三省及其地级市区域在春、秋、冬三个季节整体上在舒适度等级方面呈现为1级,感受程度为寒冷层级。在夏季6~8月份舒适度等级为3级,感受程度为舒适层级;(3)从年变化趋势来看,6~8月目前舒适度等级仍为3级,是一年中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最适宜的时间段;(4)从年际变化趋势来看,温湿指数整体波动幅度较大,2000年出现最低值,2010年以前呈现似周期性波动,其后至今上升幅度明显增大。风效指数整体波动上升,变化幅度较平缓。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环境恶化对人类的伤害也触目惊心。高碳排放导致气候变暖,进而引发一系列恶劣气候现象,遭受损害最为严重的就是粮农产业。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及时发表相关研究报告并呼吁,发展中国家应创建"气候智能型"农业以应对日益变暖的世界并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发展受到重视。未来,人口、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利用辽宁省23个气象站点1960年-2014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日照时数资料,计算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基于《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并利用ArcGIS10.2软件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辽宁省大部分地区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10月至次年4月感觉为寒冷,5月和9月感觉为冷,6月、7月和8月感觉为舒适。(2)辽宁省各地区月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在一年中的数值均先增大,最大值出现在7月,之后减少,即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在7月最为舒适。(3)辽宁省1960年-2014年温湿指数、风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即人体感觉舒适性有所提高。(4)空间上,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辽宁省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气候舒适性整体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研究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对人口分布、旅游规划有重要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产系统中,由病、虫、草、鼠等构成有害生物子系统,这个子系统中,生物组分种类繁多,而目具有复杂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又受到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条件的影响而产生复杂的动态变化,这对植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增加了新的问题,因而,有必要认真探讨环境变化对植物病虫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华南地区1960~2011年101个时间序列较长的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和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华南地区光能、热量和水分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华南地区年总辐射量呈现“U”字型变化趋势,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1960~2011年,华南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019℃/10年、013℃/10年和023℃/10年,温度生长期内≥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为767℃/年,总体呈上升趋势,与1960~1980年相比,1981~2011年华南地区≥10℃积温高于8000℃以上的积温约向北移动了040个纬度,高于7500~8000℃积温约向北移动了025个纬度,高于6 500~7 500℃积温约向北移动了015个纬度,这将有利于热带作物的生产和种植。同时,近52来年均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38mm/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与全国降水量分布呈一致性。1960~2011年,华南地区光能、热量和水分等农业气候资源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农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作物生长期延长,生长季热量增加,种植界限向北、向高海拔扩展。 相似文献
7.
火,从古至今,在人类的生活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好了对人类有利,但若是控制不好,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在陕北地区,这里的山连着山,若是发生火灾切得不到及时的扑救,那么后果就是不堪设想的,与其在发生火灾时对其实施有效的救灾,远不如在火灾发生之前就做好防御工作,将影响减至最低。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暖对新疆杏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对新疆杏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为科学制定新疆杏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新疆102个资料序列较长的气象站1961—2016年≥10℃积温、85%保证率极端最低气温、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的日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累积距平、t检验以及ArcGIS空间插值技术,在对近56年影响新疆杏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杏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对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杏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新疆杏种植的气候最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 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吐鲁番盆地腹地; 次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中东部和吐哈盆地南部; 北疆大部、阿尔泰山、天山山区和昆仑山区为不适宜区。[结论]受气候变暖的影响, 1997年后较其之前,杏种植气候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有不同程度扩大,不适宜区明显缩小。气候变暖对新疆杏种植总体趋于有利。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在海南省火山口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调查数据,根据环境态度,运用K-Means聚类法将旅游者划分为近生态中心主义者和近人类中心主义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持不同环境态度的旅游者全球气候变暖认知及低碳出行意向上的差异。结果显示:⑴前往海南火山口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旅游者以近生态中心主义者居多;与近人类中心主义者相比,近生态中心主义者中女性所占比例较高,学历也较高。⑵近生态中心主义者对全球气候变暖致因、气候变暖认知、后果意识及其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显著高于近人类中心主义者。⑶近生态中心主义者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选择低碳出行方式的意向显著高于近人类中心主义者。因此,加强环境教育,有助于旅游者低碳出行,进而减少旅游业对气候变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的胡杨树轮样芯,建立胡杨树轮宽度年表,并对年表的统计特征及各气候要素响应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将标准年表(STD年表)与采样点附近吉兰泰、巴音诺尔公、惠农气象站的降水、温度等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胡杨树轮宽度变化与降水、温度等气候要素相关性不显著,表明降水、温度等气候要素均不是胡杨生长的限制条件。结合胡杨生长特性及腾格里沙漠地区气候特点,可推测当地胡杨生长主要受到地下水的影响。通过对胡杨树轮宽度年际变化的分析,得出乌兰布和沙漠腹地1828~2011年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年表序列的功率谱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序列具有较为显著的2.5a,3.6a,7.5a,50a,73a周期,且在百年时间尺度上具有下降趋势。推断未来的十年,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地下水位将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2.
There is a limited case for assisting trade-exposed emissions-intensive industries during a transitional period during which Australian resource industries but not all of their major competitors are subject to emissions constraints. There is no case for protecting Australian industry from all adjustment and loss of asset valu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The valid case is analogous to anti-dumping assistance, being confined to the case where weaker emissions constraints elsewhere would force adjustments that would be reversed later. The case for assistance is limited by the effect of others' weaker emissions constraints on global resource prices. 相似文献
13.
水污染是中国东部河网密布的平原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分析了南通市各类污染河流的景观格局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水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就河网格局方面提出几点治理措施:排污河道固定化、集中化;排污河网便民化;排污体系独立化;排污河网景观格局合理化。 相似文献
14.
试论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库的发现对西部调水计划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提出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来自祁连山冰川积雪的补给,研究结果表明:在祁连山一巴丹吉林沙漠一额济纳盆地之间存在一条“地下河”,根据蒸发量估算出地下水库的动储量达到5亿m^3/a,同位素氚和氟利昂测定地下水的补给时间为30年左右,承压地下水水质良好,矿化度仅为0.7g/Lo讨论该地下水库的开发利用将对我国河西走廊及其以北的内蒙地区的水资源配置发挥的作用,建议不要修建正义峡水库及其配套的输水渠道工程,并废弃掉中下游的地表水库,向下游的调水量可维持在5.6亿m^3/a,将3亿m^3/a黑河的水通过输水管道送到石羊河流域,可以考虑停建“引大济西”和“引大济黑”工程,以免在西部水利工程建设上出现高投入、低产出的决策失误,为国家节约数以亿计的公共工程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鄱阳湖区洪水灾害与孕灾环境变化的关系,包括全球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大规模围湖造田和三峡水库的运行等与洪水灾害的关系,针对鄱阳湖区洪水灾害,提出了洪水灾害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6.
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动的环境效应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食品消费支出、衣着支出、日常用品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作为自变量,代表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组成;以生活污水排放量和生活垃圾产生量为因变量,代表环境因子,通过构建多元通径分析模型来定量分析1989~2002年间兰州市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动的生态环境效应;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力度综合来看,按大小对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影响依次为衣着消费支出、食品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和日常用品消费支出;对生活垃圾产生量影响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食品消费支出、日常用品消费支出和衣着消费支出。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区域水环境污染EK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探讨环境指标选择对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影响,利用对数多项式函数,通过改变具体水环境污染指标,分别采用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当量以及提出污染感知度等环境指标与人均GDP进行模型拟合。研究发现,环境指标越能反映真实水环境污染情况,拟合结果越符合EKC规律,中国的水环境污染和人均GDP的关系在统计上符合EKC规律。探讨水资源丰富程度和经济发达程度对EKC的影响。水资源匮乏的省份,水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符合EKC规律。经济发达的省份,水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全部得到扭转,经济落后的省份表现不一,部分省份的水环境污染依然在加剧。 相似文献
18.
主要讨论了植物在在干旱、高盐、高寒和污染等极端环境下对植物的伤害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及植物如何在极端环境下来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生理机制、遗传特性等来进行资源配置,以便适应环境并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岛旅游地的影响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华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1):63-64
气候既是海岛旅游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又是主要的资源,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影响海岛旅游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客流的空间与季节移动,并导致传统海岛旅游目的地的萎缩。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海岛旅游业的影响日益显著,必须及时调整海岛旅游发展的对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探究旅游者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改善海岛旅游目的地服务设施;重新进行海岛旅游规划;重视旅游主体人群的教育,以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以环渤海经济圈为例,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环境资源约束下环渤海经济增长绩效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对该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环境资源约束下,环渤海经济圈总体以及圈内各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大于1,表明经济发展方式都都有一定程度的转变。不同的经济基础、地区工业结构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会影响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同时能源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对经济增长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