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地(主要指水稻主产区)国有粮食企业改制过程中,不少企业片面地将粮食购销企业理解为是只抓粮食购销,因而忽视粮食加工,结果粮食加工业“萎缩”,甚至原有阵地丧失贻尽。这不仅无法实现粮食顺价销售,增加了新的亏损挂账,而且也导致了粮食经济产业发展链的断层。粮油加工业曾是国有粮食行业的优势板块,所生产的产品也曾是人民群众日常主食品中一枝独秀的亮点。在新形势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变“收原粮、卖原粮”的经营方式,向加工环节延伸,能够有效地实现粮食购销企业粮源优势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有利于提高粮油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综合经济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粮食购销政策的逐年改变,国有饲料企业逐渐失去主渠道经营的优势。随着改革开放力度、广度、深度的逐年增加,饲料市场的构成出现了经济成份的多元化,国有饲料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而外资、私营企业反而增加,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最大的冲击是以“正大”为代表的独资、合资饲料企业和以“希望”为代表的私营饲料企业的迅速发展。另外加上养殖业发展中的不稳定,更给国有饲料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使国有饲料企业处于凄风苦雨之中,陷入濒临倒闭的边缘。当前国有饲料企业普遍是“包袱太大不好干,体制不活无法干,资金缺乏很难干…  相似文献   

3.
《粮油市场报》9月11日刊登的一条消息称:据浙江温州的粮食部门反映,温州市今年收获早稻2亿公斤,国有粮食部门只收购6000万公斤,其他粮源分别被粮食加工企业、个体粮贩、农民等“瓜分”。以往的“藏粮于库”成了“藏粮于市”。笔者对打破过去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集中统一收购的格局,变“藏粮于库”为“藏粮于市”表示赞同。藏粮于市的好处:一是由于粮食收购渠道拓宽,农民出售粮食有选择的余地,谁的价格高就卖给谁,这有利于增加粮农收入,调动其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二是随着粮食收购市场的逐步放开,包括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内…  相似文献   

4.
中谷粮油集团王藻亿撰文认为:国有粮食企业应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粮食企业向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有其必然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第一、国有粮食企业集团是国家对粮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托力量。第二、国有粮油企业集团是粮食企业形成合力,发挥群体优势和规模效益的有效组织形式。第三、国有粮油企业集团是我国粮食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力量。在粮油集团的运作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正确处理好粮食行政与企业集团的关系。二是粮油集团的正常运作需要访一定的经济、物质基础。三是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划清职责、分工负…  相似文献   

5.
未雨绸缪从长计议 稳定国有粮油工业刘飞,傅晨曦“民以食为天”。米油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如何做到保质、保量,并以适宜的价格保障供应,除了发展生产,加强粮油市场管理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粮油加工。稳定和发展国有粮油工业,不但是粮食系统...  相似文献   

6.
粮油工业企业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张晋南无工不富,无粮不稳,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基本格局的总结,这个格局完全适用于粮食商业。国有粮食商业手中无粮难以发挥支持生产、供应市场、稳定价格的主渠道作用。但是,只买卖原粮,不发展粮油工业(舍饲料工业,以下同),...  相似文献   

7.
对粮油工业实行“两个转变”的几点意见宁允祯国有粮油工业是为"米袋子""菜篮子'服务的重要行业,为繁荣市场、保证供应做出过很大贡献。1991年福建省粮食系统的粮油工业曾实现利润3415万元;饲料工业1993年也曾实现利润893万元。近二年由于多种原因,...  相似文献   

8.
国家粮食安全是通过保持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地位来实现的。掌握和控制较大份额的市场粮源是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市场国际化、粮食经营市场化的历史性、战略性转变新时期巩固和发展其主渠道经营优势地位的前提,也是推动粮油产业化经营的基础。面对多元化的粮食经营主体和国外价廉质优的粮食的激烈竞争,建立国有粮食企业农庄是巩固粮油购销市场化条件下国有粮食企业在粮油市场上主渠道地位的有效方式。掌握和控制市场粮源的关键不在粮食流通环节,而在生产环节。“粮企农庄”是指粮食购销企业利用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采取转包…  相似文献   

9.
粮油食品工业是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振兴粮油食品工业对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粮食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抓住机遇,再振我市粮油食品工业雄风,我认为:一、提高对粮油食品工业重要性的再认识粮油食品工业是国有粮食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历来有“三分天下有其一”之说。它包含了粮油加工、粮油食品及以粮油为原料的医药、化工等多门类企业,是振兴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在粮食总量增加、粮食消费扩大、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国际竞争激烈的今天,对粮油加工企业的结构整合、粮油的加工…  相似文献   

10.
粮办工业是国有粮食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三分天下有其一”之说。它包含了粮油加工、粮油食品、饲料生产、粮机制造、粮油包装及主要以粮油为原料的医药、化工等多门类企业,是为国创效、为民强体、为部门振兴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希望所在。在粮食总量不断增加、粮食...  相似文献   

11.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正在尝试的“订单粮油”,在市场化程度较高、交易规范、农户法律法规意识较强、粮油种植集约化的地区,无疑是规避风险,推动粮油产业化经营的明智选择。但对于生产量小且分散、农户逐利心切、法律意识淡薄的丘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来讲,“订单粮油”只会增加粮食购销企业收购成本,无益于收购目标的完成。原因主要有三:观念冲撞。粮食购销企业期望通过“订单粮油”进入“保护价收购”逐步退出带来的理论上的“真空地带”(实际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与其他成分的收购商是彼退此进,无所谓“真空”),以保持收购市场“老大”的地位。实…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旧体制交替和碰撞时期,国有粮油工业企业如何摆脱困境,挺直脊梁,继续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看企业自身在竞争中能否争取主动,克难制胜。为此,笔者结合粮油工业企业的现状,提出一些对策。现状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几乎所有国有粮油工业企业都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作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革,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改革并未如期所愿,而是步履难艰,经营日见萎缩,亏损越来越多,包袱越来越重。其表现:一是体制不顺。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政策变化,近几年来,国有粮油工业企业在体制上尚未理顺,政企分开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13.
有粮食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意义当前,国有粮食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压力和内卢部要求,都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市场占有份额,谋求发展的需要。粮食企业是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束缚最大的行业之一。长期以来,传统的布局、设计和运行为全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这种追求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日益成为国有粮食企业健康发展的障碍。目前,国有粮食企业的现状是: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单一,效益低下,粮办工业企业由于长期固定资产投入不足呈现出…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各地国有粮食企业正在有组织地开展“放心粮油”、“放心粮店”活动,这是针对粮油市场出现的一些混乱状况导致粮食经济信用危机而采取的对策。一个时期以来,随着粮油市场竞争加剧和经营主体多元化,少数不法分子在粮油商品中滥施、滥用添加剂、增白剂等化学物质,甚至制售有毒大米、有毒食油。这些害群之马的所作所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危害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扰乱了正常的粮油市场秩序。为遏制直至解决这一问题,在国家粮食局的支持下,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组织、发起了“放心粮油”、“放心粮店”活动。这是粮食行业贯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粮油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多种经济成份和多渠道的经营者参与粮油市场竞争将更加活跃。无论那种经济形式的粮油经营者,都是面对着市场——粮油商品消费者的竞争,得市场者存,失市场者亡,这充分体现着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在商品经济时期,经常都会见到一些店铺倒闭关门,但同样也会有新店主在爆竹声中开张营业。这显示了市场经济绝不同情弱者的特性。那么,国有粮食企业如何转变观念去赢得市场呢?一、首要的是加快经营机制转变,狠抓企业内部管理,彻底转变忽视粮油商品质量的观念。在人们的消费…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最近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鼓励符合一定条件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经县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审查粮食经营资格,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后,按国家规定从事粮食收购”。国务院要求非公经济“按国家规定从事粮食收购”,当然包括要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实践中,“国标”似乎仅是要求国有粮食企业执行,而对其他粮食经营主体却无人向他们提出执行“国标”要求。这不仅制约了国有粮食企业参与市场的平等竞争,也是不合格粮油,乃至“毒米”、“毒油”不断流入零售市场危…  相似文献   

17.
农发行加强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管和渗透.对贷款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帮助企业经营决策,减少成本,增加利润,确保国家资金安全,这到银企双赢的目标。一、国有粮油购销企业的本量利及其相互关系国有粮油购销企业的“本”,是指粮油商品销售进价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等。商品流通费用是指粮油购销企业在组织粮油流通过程中.所必须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包括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两部分。根据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粮油购销公司在本量利分析时,可以将全部成本  相似文献   

18.
一、改革概况湖南新化县粮食局原有3家小型工业企业──大米厂、饲料厂和面粉厂,从1995年开始,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1995年以资产联合为主要内容,把3家企业合并为粮油工业饲料总厂;第H次是1996年以资产重组为主要内容,把累计亏损120多万元的面粉厂分出并到经济效益好、实力雄厚的原城关粮站,成为附营工业,工商注册为上海粮站。1997年8月解散粮油工业饲料总厂,将其中的大米厂改组为国有独资企业粮油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将饲料厂改造为海地饲料股份有限公司,152万元经营性亏损和15万元净资产作为国有股参股,以分红弥补以前…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油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有粮油工业企业经过改制改组和结构调整,获得了新的生机;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粮油加工领域既加剧了竞争又充满了活力;外资的大量进入,不仅提高了粮油工业的国际化水平,也为我国粮油工业的技术变革、规模提升、市场拓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我国粮油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产业初级加工产品多,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低、资金短缺、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技术装备相对落后、机电一体化水平低、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随着我国粮油工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粮油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粮油工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产业安全、产业整合、粮食转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不仅会制约我国粮油工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粮油工业的产业安全和整个粮食安全体系的稳定运行。 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一般理论,在我国的粮油工业发展进程中,政府应本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确保粮油加工产品安全、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合理利用和充分节约各种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力度等基本原则,重点采取十个方面的政策措施:(1)科学认识粮油工业的产业地位,确立粮油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路;(2)科学进行粮油工业的区域布局,避免产能资源的闲置和浪费;(3)合理引进和利用外资,增强粮油工业的产业安全;(4)确立粮油工业的产业组织政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确立粮油工业的产业结构政策,进一步促进粮油工业的产业结构升级;(6)明确粮油工业的产品发展方向,推动粮油工业产品结构的优化;(7)明确粮油工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提高粮油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8)完善粮油工业产品标准体系,确保粮油工业产品的健康安全;(9)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确保粮油工业的快速发展;(10)完善粮油工业管理体制,营造有利于粮油工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国家粮食安全是通过保持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地位来实现的。掌握和控制较大份额的市场粮源是国有粮食企业巩固和发展主渠道地位的前提,也是推动粮油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掌握和控制市场粮源的关键不在粮食流通环节,而在生产环节。“粮企农庄”是粮食购销企业利用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机遇,采取转包、租赁等形式从农民手中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从事粮油种植,掌握优质粮源,并通过“粮企农庄”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农村粮油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建立和发展“粮企农庄”将对巩固和发展国有粮食企业的主导地位,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