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水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允许交易的是水资源的使用权,依据《黄河水权转让管理实施办法》(2009年),本项目的水权交易是指取水权的交易,获取取水权(即水行政主管部门颁发取水许可证后)有水资源的使用权。因此,对于水利建设项目的水权问题,我们必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吕静静 《浙江经济》2005,(20):56-57
由于水权市场及水权制度尚在培育和完善中,水权转让所占水资源配置的比重很有限,尽管从某种程度上讲,东阳——义乌水权交易已实质完成,但水权转让对水权市场发育的作用不可低估,要珍惜水权转让的实践,研究并总结水权转让的多种形式,探索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水权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坚持水资源国有的基础原则上,应当着眼于建立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水权制度,要从完善水权法律体系建设、政府市场两手发力、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加强各类制度规则配套、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建设分区域水权制度六个方面完善我国水权制度,同时,构建起覆盖配置体系、交易体系、监测体系、政策体系四位一体的水权框架体系,力促我国水权制度建设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4.
“政府中介市场-市场联动定价”机制是城市水定价机制的一种新模式。该机制以多属性、多形态统一水资源理论、公有水资源终端用户水权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总量控制的需求方水权为前提,是政府通过中介参与主导的市场定价机制。该机制是水资源公平有效配置、提高供水企业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的要求。该机制的科学性以及水权制度建设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其推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黄河水权制度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水权制度的演进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水权制度变迁的缩影。本文考察了建国后的黄河水权制度演进历程:公共水权基础上的非正式水权制度;非正式制度依然起主导作用,正式水权制度雏形显现;正式水权制度约束为主,出现可交易水权制度的萌芽。分析了不同阶段水权制度演进的诱因,水资源所有权、配水量权、用水顺序权、水行政管理权等的界定和变化以及在水权制度演进过程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水权制度的摩擦与作用,还对制度演进过程中的用水效率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尚处于萌芽状态的黄河可交易水权制度的建立和西北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陈磊  胡继连 《山东经济》2007,23(6):40-44,48
水权界定的法律缺失、不明晰和监督管理困难造成的水权界定的虚位,是黄河水资源低效率配置利用的根本原因。尽管水权界定面临较高的水权的排他性和内部管理成本,但是明晰的水权界定,可以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效率;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应有的水权效率,黄河流域水权的界定首先要明确水权的法律地位,强化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明确界定黄河水资源的使用权或取水权;科学合理制定黄河水价,形成水资源转让补偿机制;提高水权界定的民主参与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市场原则,解决收入分配不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明确收入分配的概念。在市场经济中,初次收入分配被称为要素收入分配。要搞清楚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分配过程并不产生效率。在这个含义中,生产过程应该注重效率,而收入分配应该注重公平。效率与公平是相互促进的。只有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以及其他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参与者之间的和谐,才能够保证生产和交易的顺利进行。在这个意义上,公平是能够促进效率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把国家计划指令下的资源配置方式改为由市场主导,财产占有制度也随着发生变化。收入分配不是孤立的,而要取决于财产分配。如果让一些人不劳而获就获得财产权,收入分配的结果肯定是不公平的。在中国,财产分配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是国企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转让和资本市场的运作违反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造成暴富者不劳而获。我们不但反对鼓吹贫富差距合理论的观点,也反对以贫富差距拉大为借口否定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贫富差距拉大是没有落实市场交易原则造成的;运用市场机制的公平交易原则,不但能够纠正收入分配不平等,也能够纠正财产分配不平等。要把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必须真正落实市场交易原则。  相似文献   

8.
王学鹏 《特区经济》2007,(12):236-238
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问题由来已久。水多洪灾,水少旱灾,长期困扰流域经济发展。根本上源于水权制度问题。明确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合理配制水权、完善水权交易制度、建立水权交易市场,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水市场的自我管理相结合,做好淮河流域水资源的规划,合理优化配置淮河水资源,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加强城市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要实现城市经济的高增长,目前迫切要解决水瓶颈制约问题,特别是必须帝现水资源的系统化的需求管理,在此,笔者对水资源的需求管理进行了补步的界定,认为通过参健全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前提下,建立起合理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级差水价体系,科学界定水权,从而建立起高效运行的水权市场,实现水资源在城市内部,城市之间的合理配置,能够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可交易性流域水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产权、水权及相关理论进行了探究,分析了水权的可分割性、可交易性和竞争性,以及水资源使用者的长期合作博弈性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可交易性流域水权机制的设想:确立流域水权初始分配制度;构建流域水权交易的二级市场;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产权、水权及相关理论进行了探究,分析了水权的可分割性、可交易性和竞争性,以及水资源使用者的长期合作博弈性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可交易性流域水权机制的设想:确立流域水权初始分配制度;构建流域水权交易的二级市场;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2.
水权制度运行即水权运营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的关键。水权运营主要采取市场化方式。为促进水权运营健康发展与规避市场失灵风险,发挥税收杠杆作用非常重要。水资源税、水污染税、水营业税(增值税)等税收的开征与监管从理论与实践上是一个税法与水法研究有待深入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产权理论与流域水权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玉桃 《南方经济》2006,(10):32-38
行政分割、部门割据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已成为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最大障碍。本文从产权和产权制度的特征与功能出发,分析了水权与水权制度的涵义,试图运用产权理论说明我国应选择何种流域水资源产权的配置模式,才能使其效率达到最大化。文中着重分析了流域水权配置的三种模式:行政管制分配、用水户参与分配、市场交易分配,并比较了三种配置的效率。最后。构建了我国的水权配置模式图。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尽人皆知。而目前我国水资源配置方式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了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市场对水资源进行配置势在必行,建立我国的水权流转机制十分必要。本文指出,我国水权流转机制的构建首先应该从立法做起,确立相应的监管制度、许可登记制度以及水权定价制度,并且各种制度之间应该相互配合。然后建立水权流转二级市场,使水资源在不同的流转形式下得到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及水竦境保护,主要指在水资源(水权)运营中,一方面是水资源及水环境免受破坏(污染),另一方面是水源地及涵养水源区的保护。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是水法(环境资源保护法)规制的主要对象。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基本原则必然是水法(环境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受益方对受损方利益补偿原则,预防为主与防治结合、从源头防治与保护原则,公众参与保护及全过程监督原则和协同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Boltzmann分布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模型,利用相关研究数据估计了总量减排指标下,中国6个碳交易试点省市2000-2010年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问题.实证研究表明:Boltzmann分布是碳排放权在6省市之间的“最概然分布”.目前,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后,6省市之间暂时不会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如果未来更多的省市参与碳交易,那么该模型下上述情况将会发生变化.实证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公平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收入分配归根结底是按权利分配,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权利不平等。权利,在内容方面归类为市场权利、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在结构上分为归属权和行使权。根据权利整体归类和状态结构可知,市场权利归属不平等,社会权利行使不平等,政治权利归属与行使都不平等,三者组成权利不平等体系而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在理念、制度和政策上尽可能保障权利平等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方向。通过效率与平等的合理抉择、建立市场民主、构建公民社会以及遏制既得利益集团强势地位等途径实现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18.
刘力 《新西部(上)》2014,(5):169-169,164
排污权交易制度核心环节的初始排污权分配应采取以拍卖出售为主导的分配模式。本文通过探究国外初始排污权分配制度的发展实践与立法经验,论述了我国初始排污权分配的实践困境与立法对策,旨在为相关制度的移植与借鉴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则及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文章认为,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在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和机制创新的原则下,以民族团结为前提、加强地区合作、与地方特色产业结合及做好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陶一桃 《南方经济》2014,(8):117-119
以强制性制度变迁确立市场经济,和在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确立的前提下完善市场经济,两种情形下政府的职能与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或许更需要政府通过比较强势的干预,推进市场经济的形成,从而加速完成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而后者则要求政府在尊重市场规律和机制的前提下,矫正市场失灵,服务于市场而非驾驭、主导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