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给中国名牌多些关爱倪顺发有消息说,“中国质量万里行”的主帅艾丰先生出任《经济日报》总编后,日前又张扬起“中国名牌”的大旗,在其麾下推出了《名牌时报》。经济日报如此关注中国名牌,这真是令人兴奋的消息。有经济学家戏称,1997年将是“中国名牌”的“牛年”...  相似文献   

2.
张世洪 《西部论丛》2006,(11):35-37
9月初,“2006年中国名牌颁奖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四维瓷业“SWELL”卫生洁具蝉联中国名牌称号。它是第一批获得中国名牌的卫浴企业,也是西部地区惟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卫浴企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名牌》杂志由新华通讯社主管,是国内最早从事品牌战略研究和报道的综合经济类月刊。创刊于1993年,以促进“中国名牌走向世界,世界名牌植根中国”为己任。始终致力于研究报道中国名牌现象,传播优秀工商理念,促进中国名牌的创造与保护,展示优秀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4.
谁有权评价名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选“中国名牌”,本应是一件人人赞之的大好事。不料,9月1日公布的2004年“中国名牌”刚浮出水面,竟招来了一场轩然大波。此事是否“涉嫌违法”?评价名牌的权力到底属于谁?  相似文献   

5.
3月26日,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向社会公布了40家涉嫌宣传无根据“世界名牌”和违规“中国名牌”、“中国公认名牌”企业的名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相关企业纷纷对其提出质疑。据了解,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是一个社团组织,属国家质检总局下设机构;中国惟一的名牌评选机构——  相似文献   

6.
日前,首批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和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名单公布,海尔集团公司生产的海尔牌电冰箱和洗衣机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产品。海尔的入选充分证明了海尔的成功,尤其是海尔国际化的成功,让更多的人记住了“海尔,中国造”。在国内,恐怕没有哪个城市会像青岛这样盛产名牌,46个中国名牌和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拥有量使其位列全国同级城市之首。海尔、青啤、海信、澳柯玛、双星等一大批名牌和名牌企业为青岛赢得了“名牌之城”的美誉。名牌之路获得如此的青睐,实至名归。目前,青岛已有44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两种产品被认定为中国世界名牌,91个…  相似文献   

7.
一、6个经济大省的品牌竞争力分析 近年来,“国际名牌”、“国际金奖”、“中国公认名牌”、“第一品牌”、“优质名牌”等五花八门的称号逐步得到清理和规范;而相对公正、真实、权威的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的调查及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评估将更好地反映我国各地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工作会议上.62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名牌企业分别获重奖百万。 会上,TCL、华为、珠江钢琴等12家著名企业带头提出要冲剌世界级名牌,在“冲剌世界名牌倡议书”上,12家企业的宣言掷地有声:“中国名牌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向世界名牌冲刺!我们要在现有的竞争优势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强手如林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正当诸多国产名牌内受“假冒伪劣”的骚扰,外遭洋名牌的“围巢和追杀”,“椰风”和“椰树”却在为“攘外必先安内”而同室操戈自相残杀。将国企扭亏的厚望一味地寄托在引进外资和投靠洋名牌,无异于割肉疗疮,中国自己不是同样创造出“海尔”,“春兰”和“双星”等国际名牌吗。如果在扩大引进外资和进口规模的同时,再不受取保护中国民族工业的措施,说不准就会出现“生产什么,什么时间生产”都得由外商说了算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10.
上海,曾经是名牌产品的代名词,不少中国家庭都曾以拥有上海品牌的产品为荣,我们耳熟能详的“霞飞”化妆品、“海鸥”照相机、“凤凰”自行车、“英雄”自来水笔能够见证这一历史,但近年来叫得响的上海名牌越来越少。在2003年333家“中国名牌”中,上海只有21家企业的24项产品榜上有名,落后于广东、浙江、山东而位居第四;是不是上海名牌正走向“式微”呢?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没有自己的世界级名牌 目前,我国市场上已形成了红豆、杉杉、康佳、孔府宴等新名牌与凤凰、金星、茅台等老名牌交相辉映的新局面。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大多中国名牌的市场仅限于国内.它们在国际市场上显得那么脆弱无力,难有一隙生存的空间。也许我们会为青岛双星集团能让1500万的美国人不穿”耐克”、“老板”等世界名牌而脚踏双星鞋感到满足,为健力宝集团能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占领的市场上大量倾销“中国魔水”而沾沾自喜:但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在我国,这些成功的企业不仅是寥若晨星.而且它们与世界名牌相比,实力也相距甚远。在当今国际市场上,不仅世界十大驰名商标里没有中国商标.而且综合实力前百强的世界名牌中.中国名牌也难占一席。 名牌是财富,名牌是市场竞争的致胜法宝。这是每位商者所共认的:“可口可乐”商标本身价值就在2000亿美元以上:“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曾宣称:即使公司的所有企业在倾刻间全部被摧毁,只要品牌还在,他仍可在三个月内再创“可口可乐”往日辉煌。  相似文献   

12.
周寻 《辽宁经济》1997,(2):42-43
发展中国名牌迎接世界挑战●周寻一、发展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战略问题在当今世界“商战”中,名牌已成为一国的标志,一国的水平,一国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通行证”。名牌的发展,可以使企业获得巨额利润,可以以名牌产品为龙头,造就地区优...  相似文献   

13.
名牌即财富,名牌出效益。谁拥有名牌,谁就能赢得客户、占领市场。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的特有效益,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不少人对这种名牌效益的理解出现偏差,对它任意夸大或抱着一种错误的动机去追求时,就不文明了。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名牌建设朝着正确健康的道路发展,使之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一、名牌现象中不文明的表现纵观当前名牌现象,我认为我国在发展名牌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文明行为:1.名牌评选中的不文明行为。中国评选名牌活动的历史已有(1991年开始)7年了。这期间,各地先后出现了推出“中国…  相似文献   

14.
诸黑 《上海改革》1995,(6):47-47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服装名牌事业,日前,荣获1994年全国服装工业八强之一的宁波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服装工业总公司、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研究中心、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和上海西能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沪联合召开“中国服装名牌发展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领域,青岛是中国最早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城市。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共青岛市 委、市政府在尊重和把握市场规律的前 提下,率先了提出“名牌战略”思想, 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了一批名牌产 品、名牌企业和名牌企业家,被誉为 “青岛现象”。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中国企业面临着空前的全面市场竞争,发展名牌,紧握名牌这柄竞争至胜的杀手锏,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广泛的“名牌战略”热席卷华夏大地。然而,由于名牌战略在中国起步较晚,对其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掌握还不完善,因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名牌”就等于“昂贵”,名牌商品就是价格昂贵的商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社会各业成就斐然,而青岛市则以其独特的现象引世人惊叹,其独特性在于其集数十个主要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于一市,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该市已有130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73个“山东名牌产品”,31个“中国名牌产品”,10个“中国驰名商标”,是国内拥有“中国名牌企业”、“中国名牌产品”最多的城市。海尔集团、青岛港务局、海信集团、青啤集团4家企业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获奖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位。正是这批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形成了国内著名的“青岛现象”。  相似文献   

18.
名牌,是当今人们追求的新时尚,也是企业家殚精竭虑追求的目标。所谓名牌自然是指那些以卓越超群的性能和雅俗共赏的外观来占领市场、征服“上帝”的优质商品。一、国门洞开,唤醒了昏睡中国的名牌意识当改革开放的大门洞开,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世界名牌冲进中国各个角...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服装大国,而不是一个服装强国。服装行业是中国出口的第一支柱产业,但大部分的出口都是为国外品牌订牌生产。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国内缺少国际名牌。为什么会缺少国际名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国内名牌”与“国内名牌”之间的相互厮杀过于激烈,你死我也活不好。前年,上海某保暖内衣厂家赚了几千万元。巨额利润引来众厂家竞相“入市”,“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分杯羹者”由最初的6家猛增到去年的600多家。行业膨胀“已到了疯狂的顶点”,大家的“杀手锏”由广告战、价格战发展到拆台战……“六个南极人”…  相似文献   

20.
目前,发展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已不仅为我国企业界所普遍关注,而且付诸实践,创造了不少国产名牌。近几年来,乡镇企业在争创名牌的热潮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举世闻名的霞飞、雅戈尔、健力宝等驰名商标都是乡镇企业创造的。由于名牌战略在中国起步较晚,对其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掌握还不完善,而乡镇企业又是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农村社区极为封闭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乡镇企业在争创名牌过程中,尤其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名牌要“名”更要“民”名牌,当然首先要“名”,“名不响,则行不远”。无“名”,则无所谓“名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