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共同的精神文化是新疆与中亚五国合作的基础和现实条件,而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内地对口支援及内地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有利因素等,是新疆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先天优势和政策性后发优势。加强新疆与中亚五国的对外经济关系,必将促进新疆和中亚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
新疆与中亚诸国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上世纪90年代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以来,中亚五国一直是新疆外贸的主体。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疆与中亚各国贸易发展环境从内外两方面都发生了诸多有利的变化,为双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本文从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商品结构和市场多元化几个方面说明了未来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魏华  赵振增 《特区经济》2010,(11):109-110
本文通过对新疆与中亚五国的农业资源禀赋的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在劳动密集型作物和产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中亚五国在土地密集型作物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新疆在农业投入方面与中亚五国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两者在农业合作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及中国的其他区域相比,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新疆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口岸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人文优势,多年来占据中国对中亚贸易额的70%以上,在发展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新疆毗邻国家陆路口岸跨境合作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新疆是我国陆路边境口岸最多的省区之一,中国新疆陆路口岸与邻国口岸之间的合作不仅关系到新疆口岸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和新疆与以中亚为主的周边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还直接关系到国务院32号文件提出的面向中亚的扩大对外开放战略和国家沿边开放战略的实施,同时也间接地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国防安全和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本文在对新疆毗邻国家陆路口岸跨境合作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我国与中亚五国的金融合作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并且金融合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新疆与中亚五国金融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为新疆与中亚五国金融合作更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欢迎订阅     
《新疆财经》2015,(1):81
《新疆财经》是由新疆财经大学主管、主办并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经济类综合期刊。《新疆财经》立足新疆、面向全国,努力探讨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探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为有志于经济改革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提供一片园地,为新疆的经济腾飞做出贡献。欢迎订阅!欢迎赐稿!《新疆财经》主要刊登内容有:经济理论、区域经济、中亚经济、区域金融与保险、财税理论与实践、公共管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三农"问题研究、能源经济、工业经济、调查研究、比较与借鉴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关系中许多现存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政府。本文从中央政府和新疆地方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了政府在开拓中亚市场中应采取的措施,为企业开拓中亚国家市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北五省区,即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前沿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这些省份既要突出各自的比较优势,又要注重区域协调,避免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和低水平重复。目前,新疆、陕西、甘肃三省区发力较早,下文将重点分析这三个省区的比较优势和未来规划。新疆、陕西、甘肃的比较优势新疆的比较优势有六点:(1)区位优势:新疆临近中亚,在其5600多公里的漫长边界线上,与8个国家接壤,拥有17个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相似文献   

10.
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的建成,势必将改变新疆乃至整个西部的交通格局,更有利于与之相关的国家地区服装产业和服装流通渠道的进一步完善与强化,更好地将新疆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集合起来。而更主要的是,新疆的地理位置优势还在于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有着诸多的竞争优势,蕴藏着巨大商机,可以成为外资企业进入中亚市场的前沿地或基地。与中国在中亚等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和韩国比,新疆与中亚市场相邻,地理位置近,运输成本低。新疆和周边国家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新疆发展加工贸易的必要性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帼力 《特区经济》2007,(8):206-207
新疆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基础十分薄弱,加工贸易量与内地差距很大,长远看新疆加工贸易前景好,潜力巨大。新疆本地产品出口比重较低,加工贸易量明显不足,随着新疆整体设施环境的优化、贸易的整体转型升级,以及逐步承接的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新疆加工贸易对外贸增长的支撑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新疆应紧紧抓住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机遇以及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良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引导加工贸易在新疆落地生根和转型升级,提高新疆加工贸易在外贸进出口额中的比重,优化新疆的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推进新疆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第三利润源”物流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联西出的独特地缘优势为其与中亚国家进行贸易提供了便利。然而,新疆与中亚国家开展物流活动仍然存在物流衔接不畅、物流行业管理不善、现代物流企业缺乏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因此,应努力从实现与中亚国家物流标准的衔接、提高通关效率、加强物流行业管理及建设现代物流企业等方面来促进新疆面向中亚的国际物流顺畅化。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intensities and synchronization of business cycles in East Asia and Europe (EU-15). It extends the work of Shin and Wang, 2004, Shin and Wang, 2005 by providing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between East Asia and Europe. The paper finds that intra-industry trade, rather than inter-industry trade, is the major factor in explaining business cycle co-movements in both regions. The paper also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intensity and output co-movement is stronger in East Asia than in Europe. The major policy implication of this finding is that East Asia needs to further strengthen macroeconomic policy coordination with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4.
比较优势理论的要义是贸易可能性,而不是贸易效益。比较优势战略作为比较优势理论在发展战略的具体运用,并不能保证一国获得持续、较高的贸易效益。追求贸易效益的最大化是理性国家对外贸易长期追求的目标,只有在比较优势基础上,获得贸易的竞争优势,才能实现发展中赶超。中国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对贸易水平的提高和贸易结构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应在贸易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我国惟一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地区,新疆对哈贸易占中哈双边贸易的80%以上,哈萨克斯坦是新疆第一大边贸伙伴,占全疆边境贸易的85%以上。利用地缘优势发展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新疆的地区性合作关系是双方共同的利益。在中哈边界地区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能够保证两国接壤地区的长治久安、共同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6.
陈敏 《特区经济》2011,(1):232-233
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双方农业贸易的发展与合作对经济的促进和贡献越来越明显和重要。基于双方国家农业互补性、竞争性因素的客观存在,双方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深远,应充分发挥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促进中国对东盟农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基本上都将战略重点放在其比较优势领域,并形成了四种不同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文章认为,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应从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中国人口的能源使用、消费行为两条主要途径出发,不断创新,形成中国独特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胡俊芳 《特区经济》2006,(12):45-47
比较优势理论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石,认为各个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并可以从中获益。但比较优势并不总是能转化为竞争优势。对中国外贸数据的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有将这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主体才能获得较多的比较利益。影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比较优势、交易效率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欧玉芳 《特区经济》2007,224(9):268-270
自比较优势理论创立以来,该理论一直都是指导国际贸易活动的准则、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然而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时,比较优势理论也不断经受着其反对者理论和经验验证上的挑战。在其追随者们不懈地努力下,比较优势理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使得即使在贸易理论辈出的今天它依然在国际贸易中保持着其毫无争议的主流地位。本文就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梳理,勾勒了比较优势理论演进的大概脉络,最后简要讨论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