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企业社会责任为视角,分析沪深300指数2012-2014年的企业样本数据,研究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通过构建五个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履行对股东、债权人、政府、客户和员工的社会责任与风险承担能力正相关,这五个指标中影响风险承担能力最主要的是企业对股东、债权人以及客户的责任.本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较好能为各利益相关方创造综合价值,满足其利益诉求,同时也是企业提高风险承担能力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2.
创新战略是企业为应对市场竞争,满足顾客需求,实施创新活动的一种整体规划或者方案,公司创新战略制定受董事会决策的影响。基于团队断裂带理论,将董事会群体断裂带区分为生理特征断裂带和任务相关断裂带,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2013—2017年样本公司相关数据,研究董事会群体断裂带与创新战略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引入股权集中度这一调节变量,探究股权集中度在董事会群体断裂带对创新战略影响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以下结论:①董事会生理特征断裂带与公司创新战略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②董事会任务相关断裂带与公司创新战略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③股权集中度在生理特征断裂带与创新战略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④股权集中度在任务相关断裂带与创新战略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企业选聘董事会成员、提高创新战略决策质量以及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董事会断裂带以非正式子群体形式嵌入公司正式制度运作过程中,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政策执行。本文利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董事会断裂带对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能力断裂带能促进企业战略变革,而董事会身份断裂带对企业战略变革不利。进一步研究发现:第一,董事经验深度和宽度通过强化组织实施战略变革的能力和资源基础,促进了董事会能力断裂带对企业战略变革的正向影响,减弱了身份断裂带对企业战略变革的负向影响;第二,董事会流动率能有效防止董事会内部能力子群体的利益结盟和身份子群体的冲突升级,促进董事会能力断裂带对企业战略变革的积极影响,削弱董事会身份断裂带对企业战略变革的消极影响;第三,外部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促使子群体立场的扭转,由内部分歧转向一致对外,身份隔阂缓解,任务交互加强,促进了董事会断裂带对企业战略变革的正向效应,抑制了董事会身份断裂带对企业战略变革的负向效应;最后,相比较地方国有企业,央企董事会断裂带对企业战略变革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重要议题。统一户籍登记制度改革标志着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成为历史,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居民身份认同变化可能会深刻影响个体行为。本文从微观角度探讨统一户籍登记制度对个体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讨论其影响个体经济行为、金融决策的深层次机理。本文发现,统一户籍登记这一制度安排打破了城乡分离的身份认同,“身份不确定”导致的审慎风险态度得到释放,使个体做出更积极的风险承担行为。进一步地,户籍身份统一带来的更高风险偏好程度、更广泛的金融信息关注度获得是影响风险承担意愿的可能渠道。 相似文献
5.
商会组织是企业拓展社会网络和积累社会资本的重要平台,旨在推动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企业参与异地商会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异地商会有助于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上看,参与异地商会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同时助推了企业并购活动。进一步研究发现,异地商会对地区间社会信任具有替代效应,并且提升风险承担的作用,在传统商帮文化浓厚的地区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参与异地商会有助于企业减轻供应链环节的风险。本文为验证商会的风险共担特征提供了实证依据,为理解商会组织的社会功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探究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于企业创新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本研究建立包含团队断裂带、团队异质性、环境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声誉等要素在内的企业创新影响机制模型。通过对66家电子信息企业样本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本研究探究企业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各个要素对于企业创新的协同效应与联动关系。研究发现: 高企业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有三条,路径1强调在高环境不确定性、高企业声誉情境下,低高管团队学术背景异质性及低断裂带距离有利于实现高企业创新绩效;路径2强调在高环境不确定性、高企业声誉情境下,高团队学历异质性与低断裂带强度有利于实现高企业创新绩效;路径3强调在高环境不确定性、低企业声誉情境下,高团队断裂带强度与低团队断裂带距离有利于实现高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结果拓展了社会身份理论在企业创新领域的应用,也为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8.
9.
《经济科学》2014,(1)
本文梳理了宏观货币政策调控对微观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的非对称效应。基于我国上市公司1998-2012年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立场转向紧缩,企业风险承担会显著下降,且紧缩性数量型和价格型操作工具对企业风险承担都具有负向调整效果;企业非对称效应明显存在,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以及耐用品生产企业的政策反应更为敏感;产业间非对称效应表现为货币政策立场转为紧缩时产业间企业风险承担的反应方向和深度各异,其中信息技术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传播与文化产业风险承担下降幅度相当并在所有产业中下降幅度最大;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下降幅度较小;而采掘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则会上升。因此,及时建立企业风险承担的检测、评估体系,有效识别企业和产业非对称性效应引致的偏向性影响,同时保持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审慎性,才能实现经济"稳中求进"。 相似文献
10.
以2011—2017年高能耗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和方向距离函数计算企业的综合风险承担水平和环境绩效,再用Tobit回归模型实证风险承担水平与环境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风险承担水平负向影响了企业环境绩效,且决定风险承担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企业规模对风险承担水平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风险承担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规模越大的企业环境绩效越好;企业所有制未能调节风险承担水平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最后,从风险角度提出了改善企业环境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以2012—2021年我国40家A股上市金融企业为研究样本,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企业高管同普通员工间薪酬差距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考察了企业财务结构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金融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与风险承担正相关,内部薪酬差距的扩大显著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企业财务结构在二者间发挥了中介效应中的遮掩效应,即内部薪酬差距的扩大虽然会直接提升风险承担,但也会通过企业财务结构间接地降低风险承担。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对风险承担具有非线性影响,超过一定阈值后,薪酬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反而会降低风险承担;此外,员工整体薪酬水平对于内部薪酬差距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文章研究深化了对于金融企业风险承担影响因素的认识,为金融企业风险管控提供了新思路,为有关部门出台金融“限薪令”等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中介指标,利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形式和路径因各国经济金融制度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中国银行业为研究对象,选择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就2002~2013年间利率对其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良贷款率而不是风险资产比率更适合衡量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利率水平与不良贷款率之间的确存在着显著的反向变化关系;银行风险具有动态性和延续性;银行异质性与利率的交互作用尚没有对银行风险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检验——基于GMM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财经》2014,(12)
基于我国72家商业银行2006-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选择上的风险承担代理变量,运用GMM方法,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完整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整体上看是存在的,且受宏观经济和微观银行特征影响:一方面,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激励表现在资产选择行为上,而非负债选择行为;另一方面,银行资产风险承担上升会引起信贷投放增加,而负债风险承担增加会鼓励信贷投放减少。这意味着从金融稳定角度看,货币政策非中性。因此,我国在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下的货币政策设计时,应当兼顾金融稳定目标。 相似文献
15.
大量研究表明,社会资本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有效的治理机制,因而企业社会资本理论成为当前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分析维度和测量方法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并从公司治理、融资行为、技术创新和企业家4个方面,对现有关于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就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6.
风险承担水平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评估政府补贴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因果效应。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倍差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并未在总体上明显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不同额度的政府补贴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即只有适度的补贴提高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而高额度政府补贴则倾向于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最后,我们还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此进行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寻补贴"投资和研发激励的弱化是高额度补贴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重要影响渠道。本文为深入理解中国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变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事后客观评估中国政府补贴的经济效果和完善补贴政策的设计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投资者情绪置入货币政策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中,探究货币政策如何通过投资者情绪的中介渠道影响企业风险承担.采用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向企业风险承担的传导中,至少部分是通过投资者情绪的中介效应实现的.进一步的分组回归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的中介效应在不同规模、不同产权性质企业间存在差异,在不同行业间表现不一.这丰富了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相关文献,有助于我们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理解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机理,以便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宏观货币政策,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8.
《经济研究》2017,(8):140-154
市场取向的改革本质上是利益结构的调整,改革中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类似于罢工、群体性事件等社会冲突现象。本文通过匹配地区社会冲突、制度和企业决策数据,考察了社会冲突、制度对企业风险承担决策的影响,我们发现:(1)社会冲突加剧会减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但是制度与冲突的交互项为正,良好的制度可以缓解社会冲突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冲击;(2)通过将制度细化为契约制度和产权制度,结果发现产权制度本身对于中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作用更加明显,但是在缓解冲突的负向冲击上,契约制度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3)制度对于社会冲突对企业风险承担负向冲击的缓解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但是随着2008年经济刺激计划的推行,市场化进程放缓和中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有所下降,制度的润滑作用也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