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张薇 《企业导报》2013,(6):258-258
共同富裕是人类千百年来不断追求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共同富裕就有很多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对其也有重大的贡献。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对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宝英 《活力》2022,(19):100-102
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动体现,是实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表达。为此科学地把握共同富裕的内容,就理论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每个人全面发展思想”奠定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基础;就文化维度来看,新时代共同富裕是对传统“天下为公”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就实践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的目标实现;就价值维度来看,新时代共同富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四个维度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小康社会,始终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始终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制胜法宝,在我党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方略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贫困治理观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反贫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消除贫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贫困治理观主要内容包括贫困治理的价值诉求、目标导向、根本保障和路径方法等多个维度,且蕴含着系统严谨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整体逻辑,对指导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也为世界性的减贫脱贫工作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5.
追求人民群众的富裕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宗旨愿景的具体目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人民富裕的蓝图也在实现的路途之中,这些成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于"民富"目标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探讨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民富"理论的历史演进,揭示中国共产党"民富"理论的基本内涵,着力阐述实现诸如提高居民收入,改革财税制度,健全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尽快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千辰 《活力》2023,(6):22-24+46
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代展现出鲜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以历史为参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物质基础,提供了政治保障和根本路径。以理论为指导,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分配公平正义的阐述有助于深化对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内涵机制及价值指向的理解。以实践为基础,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创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制定出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为指导中国革命、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应用在哪些方面,各呈现哪些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会以怎样的模式更好地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强调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追求共同富裕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和拓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开创的,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独特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篇充分闪耀着光辉思想和治国理政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充满中国自信、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更加印证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而且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相似文献   

11.
高凤清  关晓光 《活力》2005,(5):93-9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而启动这一系统的力量源泉,是历史主体的利益追求和驱动。“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名言,深刻揭示了社会历史前进的最终动因,为我们破解人类历史发展之谜提供了理论指南。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幽灵”发展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并焕发出无限生机的社会实践运动和伟大的社会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历史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民利益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它的创立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卓越政治智慧,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大贡献,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程。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国家审计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根据地审计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审计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上认识和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国家审计思想的理论依据,总结国家审计思想的理论创新,不仅是当前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国家、财政与监督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国家审计思想的基本理论依据。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出发,在战争中艰难探索,努力实现国家审计思想的理论创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国家审计思想的理论创新涵盖四个维度: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二是坚持党领导审计监督工作的政治基础,三是坚持审计监督为人民服务的群众基础,四是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审计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巨大勇气。加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路径,现阶段具体到实践工作中需将总路径予以细化,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这个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有一系列突破,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了新的重大发展,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于海瀛 《活力》2012,(12):162-162
马克思主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解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宋立丰  王静  张艳 《财会月刊》2022,(15):153-160
共同富裕是新时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研究如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现有研究更多关注“有为政府”的作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核心力量也应发挥作用。企业生态系统治理助力共同富裕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合理性。面对中国情景下的共同富裕,需要以共同富裕的治理导向为引领,并以企业生态系统助力共同富裕的合理性为依托,在资源、能力、创新、价值和混搭组织五个维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包括组织共建、资源共享、能力共进、价值共生、创新共谋的系统性治理机制,打破现有治理体系中的困境,进而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及基本观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教育,意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变精神为物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代中国,强调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要牢牢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总问题和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内涵,及其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作了探析,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新时代,我国依旧面临很多挑战,其中精神文化挑战是重中之重。新时代的中国应该具备极强的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基础包括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社会基础。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合的理论特征;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创作的红色文化和历史现实;社会基础是在我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及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等问题,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说明,解决了近几年人们在思想上的糊涂观念和理论L的争论,为经济体制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