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在中央大力整顿作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下,感悟毛泽东的为民情怀,对领导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人民群众顶天立地” 农村家庭出身的毛泽东对人民群众感情极深,随着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毛泽东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人民群众“顶天立地”。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不忘人民。他曾谆谆告诫全党:“为群众服务,这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心系群众的故事,至今仍在人民群众中流传。 心系群众生活 在战争年代,毛泽东把“组织革命战争、改善群众生活”并列为革命的两大任务,教育干部要经常关心群众生活,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大到领导贫苦工农打土豪,分田地,建政权,小到为群众修桥补路,办学打井,处处为大家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3.
“先取势,后取利”,再造“市场格局”。 当年,八路军第一次出师抗日之时,毛泽东就说:“我们就是要插杨柳,让老母鸡下蛋。立足自己,吃饱了饭再说”。他明确的指出,八路军的任务就是在华北敌后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4.
李先明 《经济前沿》2004,(11):i014-i014
我崇拜陶行知先生,首先是他全心全意献身于人民大众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为人民大众的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实写照。毛泽东主席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他的确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5.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向郑培民同志学习。郑培民作为党的一名高级领导干部,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我认为应该学习他“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优良品质;学习他心系群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最高追求的公仆情怀,特别是对基层有感情,对群众有爱心,以实际行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他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矗立在领导干部面前的丰碑和一面镜子。我们应以他为榜样,为民造福,为民解难,永远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一贯倡导并身体力行“不做寿”。1943年,延安各界提议给毛泽东的50寿辰搞庆贺典礼,中央一部门的负责同志写信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回信说:“生日决定不做,做生日太多了,会生出不良影响,目前是最困难的时候,时机也不好。”到毛泽东54岁生日时,正值1947年党中央“十二月会议”期间,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又想给他做寿,但是他坚决不答应,并且讲出了三大理由:“一是战争时期,许多同志为革命流血牺牲,应该纪念的是他们,为我祝寿,太不合情理;二是部队和群众粮食紧缺,搞庆祝活动会造成浪费,脱离群众;三是我才五十四岁,往后的日子长着哩,做寿是不会使入长寿的。”  相似文献   

7.
一、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我们党只有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才能真正成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只有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带领群众为实现其根本利益而努力,才能得到人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相联。他的精神品格,曾是时代与民族的人格化身;他的思想,曾塑造过一代乃至几代中国人的心灵。他的一生与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连在一起,在他人格和思想的闪光之处,正是他心中装着人民,想着人民,并为人民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毛泽东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全部,都源于人民观、融汇于人民观。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全面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人民观,落实到信访工作实践中,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江南论坛》2005,(10):F0002-F0002
无锡市崇安区人民检察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区委所确立的“构筑服务业核心区,城市文化特色区、创业安居首选区”的三大目标定位,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公正执法、为民执法”的思想,在思想观念上坚持“亲民”,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浓厚感情执法,本着对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办案。  相似文献   

10.
作为县级领导干部来讲,要“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应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必须深入基层。要想“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必须深入基层,若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去考察老百姓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不了解群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感情问题也就解决不了,同群众在感情上就有一定距离。只有深入到群众中间,坐到一条板凳上看问题、想问题,才能产生共鸣,才能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领导干部下乡少,即便是下乡,也只是走马观花的多,真正在第一线蹲住的少,工作极其一般化。为此,我们规定,…  相似文献   

11.
周建飞 《江南论坛》2014,(10):44-45
正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当前,之所以一部分党员干部在"群众路线"这个问题上时常出现偏差,说到底还是对人民群众缺少真感情。对人民群众感情真,群众路线自然走得正;对人民群众感情真,党群关系自然贴得紧;对人民群众感情真,干事创业才有  相似文献   

12.
位于陕西省西北部、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的定边县,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红军长征由甘入陕的第一站,也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边特委、三边分区机关驻地。作为老区,人民群众对党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定边县已成为“中国西部百强县”、“中国农业发展百强县”、“全国县级区域石油产能第一大县”、“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和“中国马铃薯六大生产县之一”等等,步入了持续跨越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3.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人民主体论”的价值取向下 ,倾注了满腔心血 ,提出并实施了既有继承、更有创新发展 ,且各具特色的“救民、富民、强民”的治国方略。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人民主体论”价值观的形成及其“救民”之路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 ,既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也是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对此毛泽东有精辟的表述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 ,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一切从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世界历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广阔背景上,讨论了邓小平的历史地位问题.作者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包括了“第一次革命”和“第二次革命”.毛泽东是实现“第一次革命”,从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民领袖,邓小平则是代表了“第一次革命”发展到“第二次革命”的全过程,从而走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伟大革命家.在这个过程中,他成为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汇入世界时代新潮流的杰出开拓者和规划了中国由传统社会转变到现代社会的非凡设计师.在思想文化方面,他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全面基础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的伟大理论家,是向民族肌体注入了强劲的现实主义精神,熔铸中华民族现代文化气质的卓越领导人.正如人民群众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的,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邓小平则规划和实施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设计了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使国家强盛、人民逐步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其核心和灵魂就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我们各级干部要深入进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学习、再教育 ,坚持群众观点 ,从党性高度、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 ,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 ,认真排查对农民群众的态度、同农民群众的关系、与农民群众的感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夯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 ,全力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关心群众生活 ,带领群众去实现和发展自己的根本利益 ,保持农村的稳定。首先 ,要摆正关系 ,注重实践 ,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16.
适应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人民性意蕴,体现在其理论内涵和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主体以及实践原则之中。当然,这里的人民是“现实的人”,具体表现为人民群众奋发有为,不断促进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华佗是东汉末年安徽亳州的一位名医。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不仅成了医生们心目中的楷模,而且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敬仰。特别是他“治贪”之巧妙,令人拍案叫绝,赢得了人们的世代颂扬。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风建设说到底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人民群众看党的作风建设,不是看你怎么说的,而是看你怎么做的。今年年初,无锡市地税局党组提出,全局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把2002年作为转变作风年、调查  相似文献   

19.
冯桂斌,大同市公安局新荣派出所所长,在他担任所长的两年多时间里,坚持战斗在严打第一线,亲自参与、组织破获刑事案件60多起,缴获脏物赃款折价达40多万元,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达20多万元,被群众誉为“人民的卫士,罪犯的克星”,他本人连续多年被评...  相似文献   

20.
邓 小平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邓小平的群众利益观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实现群众利益 ,贯彻群众路线方面 ,邓小平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认真学习和研究他的群众利益观 ,对于进一步深刻理解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一、坚持群众的实践主体性与利益价值主体性  的有机统一———群众利益为本的理论前提  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作为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深深懂得这一点。他熟知中国革命和建设力量最深厚的基础在人民群众之中 ,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早在革命年代 ,他就以战略家的气度指出 :“没有群众自觉参加政治斗争 ,要想削弱封建阶级的政治地位是不可能的。”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邓小平指出 :“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 ,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② 深信只要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赞成拥护 ,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因而 ,他坚定不移地把群众作为实践的主体 ,充分发挥群众实践的主体作用。坚持以群众为主体 ,就要发挥群众的创造性 ,尊重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