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关村等国家高新科技园区时,明确要求,高新区要强化又高又新,不搞粗放经营,必须创新驱动,高端解决问题。全面理解、深入贯彻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昆明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工作方案得到了科技部的批复,成为全国7个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试点之一.6月6日,昆明高新区举行了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启动动员大会,这标志着昆明高新区进入到了自主创新,全力推进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新的发展时期.对于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在昆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云南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中,发挥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珠海国家高新区,是珠海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地方,她成立19年来,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经济总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产学研结合,注重创新;产业特色和园区特色鲜明;影响力日益加强。但与其他国家高新区相比,依然存在着园区规划布局分散、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人才流失严重、土地利用率不高、管理体制不顺、发展定位模糊等问题。在国务院审议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了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定位的新形势下,这就需要珠海国家高新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规划园区建设;加快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夯实人才基础;统一规划土地;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柱,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保障.国家层次上的创新必须依靠区域层次上的创新来支撑,建设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将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夯实基础.国家高新区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为国家高新区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遇,它将促使国家高新区加速从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5.
7月6日上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明确指出:到2020年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向全国人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依靠创新驱动,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心和信心.7月7日下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议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新区负责人齐聚北京,共同回顾与总结国家高新区二十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发展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国家高新区所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国家高新区二十年建设成就展.  相似文献   

6.
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言.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对于一个国家高新区而苦.人才资源对于园区发展至关重要。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党巾央、国务院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发出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的号召,结合长沙高新区的实际,研究探索与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对高新区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打造创新型园区、突破人才瓶颈、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同区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实践和探索。创新型科技园区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区域创新体系的中枢。  相似文献   

8.
2013年,国家高新区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升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内生发展”为主线,以“一个行动,两项工程”为重要抓手,发挥国家高新区在经济增长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出一套依靠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增长模式,逐渐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引领.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发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口号。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的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园区成为其神圣的使命。背倚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湖南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建设、湘潭打造“三个基地”的宏观大势,湘潭高新区迎来了国家科技部、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潭市人民政府联点共建火炬创新创业园的历史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致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此,我们更应以打造创新型园区为己任,争当自主创新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0.
7月6日至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  相似文献   

11.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效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报告》中首次提出“创新型国家”战略,它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也明确了中国科技在未来发展中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合肥高新区迎来了建区15周年。1991年建区以来,高新区人奋力崛起、勇于争先,初步建成了一个拥有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的国家级高新区。15年时间,高新区在11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面实现了“十通一平”,建成了贯穿全区的交通路网和比较完善的园区支撑服务体系,成为一座充满魅力的科技新城。  相似文献   

13.
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围家为目标,对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作出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指出“国家高新区的主要任务是实施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这对乌鲁木齐高新区来说,无疑是又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必将极大地促进高新区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丁丹 《辽宁经济》2023,(11):22-26
国家高新区是驱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营口国家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中的排名不断下降,从2011年第72位降至2022年第139位,制约营口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高”“新”特质有待进一步提升。营口国家高新区应按照新时期国家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和要求,以新版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引,增强发展的均衡性,提升发展能级,蹄疾步稳向国家高新区前百强迈进。  相似文献   

15.
7月6日至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科技园区建设促进经济与科技结合,探索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历程.回顾20年国家高新区全方位的探索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家高新区建设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国家高新区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走上创新驱动、科学发展道路作出了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南宁高新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的战略目标和工作部署,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务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8.
国家高新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有效集聚和整合了各种创新资源,正在成为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但是,为突破现有的体制束缚,解决我国转轨中高新区面临的诸多问题,推进高新区的“二次创业”,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新区立法,完善高新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为高新区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完善的法制保障,促进高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高新区以来,苏州高新区始终坚持"科教优先"战略,紧紧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目标,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加快聚集新产业、建立新体制、建设新城区。经过15年的开发建设,苏州高新区走出了一条"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道路。自主创新正在成为苏州高新区由"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跃升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20.
顾 《改革与战略》2015,(4):66-69,144
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建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战略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力。国家高新区是发展众创空间的核心载体,在众创空间发展背景下,其应打通创新资源流通渠道和突破制度壁垒,促进创新资源自由流动和高效对接;加快创新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构建以完备产业链为基础的创新链条,形成国家高新区持续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