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楚亮 《财经科学》2011,(10):82-88
本文在四省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讨论了农村居民收入和外出行为对于家庭财产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财产分布不均等程度要高于收入的不均等性,金融资产的不均等性尤其要高一些;财产不均等与收入不均等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性,收入不均等将转化为财产不均等。本文的结果也发现,家庭的外出决策对于财产积累,特别是金融资产的积累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微观世界     
《新经济》2011,(2):12-13
CDRF汤敏:最近在河南的调查显示,种粮每亩种子农药肥料成本为320元,机耕机播机收排灌154.5元,人工成本367元。而亩均卖粮收入1340元,加上76元种粮补贴,户均承包5亩耕地,则户均收入2875元,仅相当于一个农民工外出打工两个月的收入。谁还去种粮食?或说,粮价不应该涨吗?  相似文献   

3.
村庄用地潜力调查是村庄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摸清村域尺度土地潜力状况对于国家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使用0.25m分辨率高清遥感影像判读,在山东省巨野县12个村庄进行了实地应用,将村庄各土地类型定量化从而测算了近期和远期的土地整理潜力。结果表明:巨野县12个村庄平均的近期潜力为68.2亩,占村庄总面积的3.69%,近期土地的潜力构成因地而异;远期潜力分户均标准和人均标准两种,无论在数量上或比例上户均标准的潜力都比人均标准潜力大,超标现象也更加突出;同时发现,村庄的土地资源潜力并不只是在宅基地本身,更多地蕴含在空闲地、坑塘水面等其他土地类型之中,宅基地的空置和废弃仅是其中的表象之一。该研究成果可直接为我国村域尺度土地整理潜力调查与评价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本文利用农业部1986—2001年间六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进行了经验分析,发现:第一,分析期内农户呈现出收入流动程度随时间先增大后逐渐稳定的趋势,这使得持久收入不均等程度显著小于年度不均等,1995年以后虽然有较大的年度收入不均等,但持久收入不均等较小;第二,分析期内农村收入流动始终大于同期城市收入流动;第三,在1986—1990年间,农民平均收入较高省份的收入流动程度较大,而在1995—2001年间,各省收入流动差异并不明显;第四,农民收入水平有条件收敛的趋势,同时,教育水平提高、外出打工,都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产权理论,阐释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农民产权“幻象”及其原因,并考察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致产权细碎化和强排他性,导致农民滋生产权“幻象”,弱化了村庄集体行动。(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具有自我强化功能,村股份合作社在利益分配、决策参与方面所发挥的调节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弱化改革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冲击,但组织化程度提高并未能缓解改革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弱化效应。(3)对人口规模较多、东部和西部地区以及人口流出的村庄,改革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弱化影响更为明显,而对人口规模较小村庄而言,改革却会提升村庄集体行动能力。本文结论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为在产权细碎化情境下促进村庄集体行动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面临户籍等制度约束,表现出诸如非"举家"迁移、"抱团"等独特现象。"家庭决策"和"社会互动"是解释这些独特现象的两个重要视角。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数据,实证探讨家庭决策机制和社会互动效应对中国农村家庭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这两类因素对家庭劳动力省内流动和跨省流动的作用。结果发现,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较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其劳动力外出打工率较高;村庄社会网络对家庭劳动力流动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家庭社会网络对劳动力省内流动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劳动力跨省流动具有正向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使用一个全国性的大样本来定量化地考察村庄经济变量和自然特征变量对农地再分配的影响,同时也将村庄政治变量和社会文化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显示:农地税费负担对土地小调整有正向影响,农民收入来源假说没有得到证实;土地资源禀赋对土地大调整有负向影响,但对小调整没有影响。交易费用假说只适用于土地大调整,对小调整不适用;村庄民主假说没有得到证实,但村民对村委会工作的关注程度对土地小调整有负向影响;村庄社会文化变量对土地再分配特别是土地小调整有重要影响,农民偏好假说成立。村庄农地再分配制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现阶段不应该取消或禁止,而是改进和完善,在土地产权稳定和调整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印度不平衡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中国和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情况,并分析了不平衡增长对不均等和贫困的影响。通过对家庭调查数据和官方加总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增长存在不平衡——区域间、产业间和家庭层面上,这表明减贫工作进展不平衡,若增长更平衡,减贫效果可能更好;另外,收入不均等程度也在提高。本文探讨了增长不平衡及其应引起重视的原因。具体讨论围绕"有利的"和"不利的"不均等两个概念展开——不均等与不平衡增长对公平性以及长期增长与发展的有利或不利影响。我们认为,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保持有利的不均等——继续鼓励创新和投资,同时降低不利的不均等的程度,尤其是通过人力资本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帮助贫困人口参与市场。  相似文献   

9.
分析贵州不同类型家庭外出务工对家庭的影响,发现夫妻共同外出务工家庭多以进工厂的方式外出打工,他们收入要高于户主单独外出务工家庭收入,而夫妻共同外出打工对留守老人与儿童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户主单独外出务工的家庭。  相似文献   

10.
税制、公共服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菊  刘浩 《财经科学》2014,(3):99-111
本文拓展了政府征税和公共服务支出对收入差距变化影响的模型,采集1997—2011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对基尼系数的分解研究发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是基尼系数居高不下的主因。结果显示:间接税比重过大、直接税不完善及残缺致使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功能弱化;而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加大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有鉴于此,提出我国结构性减税的重点是缩小间接税比重、改革完善直接税、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支出的力度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提高农民工收入是转型期我国经济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使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1-2014年数据,采取PSM-DID等识别方法,在生命周期的视角下研究了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对于提升农民工外出收入的异质性影响.随后从就业方式、从事行业和从业地点等维度进行了差异性甄别和机制性解释,并就两者如何影响收入不平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1)由于现阶段农民工被锁定在低技能行业,相较于基础教育,职业培训对农民工外出收入产生了更大的正向影响,这不仅体现在短期的"即时效应",也表现为基于生命周期的"长期效应".(2)这些影响在不同外出就业类型、从事行业以及从业地点均具有异质性.(3)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不仅能够提高农民工的收入,还能降低农村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并且职业培训的效用更大.文章对于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增加农民工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村庄公共产品的充分提供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基于CHIPS2007年行政村调查数据,本文采用联立离散选择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结果发现:村庄内部社会资本对村庄公共产品整体供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水利和灌溉方面,但对于道路、教育和医疗方面的公共产品供给没有显著影响;而村庄外部社会资本对以上三方面的公共产品供给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村主任直接选举有助于村庄公共产品的供给。这表明村庄社会资本对促进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性,并对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农村固定观察点村户两级跟踪调查数据,基于“反事实”分析框架探讨了矿产资源开发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矿产资源开发有利于周边村庄农户增收,相比非工矿郊区农户,工矿郊区农户不仅非农收入增长更快,而且农业收入增长也更快。矿产资源开发对周边村庄农户增收的溢出效应存在两个显著作用机制:一方面,矿产资源开发为周边村庄农户提供了大量非农就业岗位,促进非农收入增长;另一方面,矿产资源开发形成产业集聚,由集聚产生的外部性有利于农业资本深化,促进农业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户微观角度,首先运用经济学理论模型推导出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影响,然后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测算农地整理影响下的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进而得出劳动力转移和耕地流转的规模。结果表明,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受到农地整理的影响;农地整理区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大于现有农户农地规模,农地整理区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为1.96hm2;湖北省农地整理区户均应转入农地量为1.17hm2,户均劳力转移人数为1.25人。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机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通过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户农地经营规模,并加大农地整理力度和提高农地整理质量,从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课题组"(RUMiC)2008年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基础上,使用两种互补的参数和半参数方法估计农村住户劳动力外出从业如果未发生时的农村居民反事实收入分布,进而比较基于反事实和事实收入分布的不平等和贫困指标值,以考察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对农村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的影响。结果发现,现阶段农村住户劳动力如果不外出从业,将更加集中地处在农村收入分布的中低端;而农村住户劳动力的外出从业降低了农村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程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贵州省农村居民外出工资性收入正逐步成为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目前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的这一现象,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对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农村居民外出从业工资性现金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农村居民外出从业工资性现金收入对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高中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最明显;可以预测随着农村居民外出从业工资性现金收入的不断增加,当其达到1 400元/人时,其对大专及大专以上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将大于对中专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为此,要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得提高家庭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影响、合理引导农村居民家庭将外出打工收入用于对家庭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家庭外出从业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对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受教育程度的投资等政策。  相似文献   

17.
农户借贷行为及其福利效果分析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李锐  李宁辉 《经济研究》2004,39(12):96-104
本文研究分析了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对收入和福利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 :受教育年限、土地规模、非农收入、所在村庄的发展水平和同一村庄其他竞争农户的特征对特定农户的借款数额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此外 ,农产品的价格对农户借款数额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产粮区的农户获取借款的难度明显比其它地区的农户大得多 ;借款对农户纯收入和福利状况在统计上有很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农村贫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同时发生的居民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贫困减缓具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在住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时期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对于农村贫困减缓的作用大小,估算了不同年份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贫困减缓弹性,并根据Shapley分解讨论了分项收入对贫困程度的影响以及分项收入不均等性的贫困减缓弹性。  相似文献   

19.
蔡武 《经济前沿》2012,3(2):107-113
文章构建了城乡分割体制下的简单二元经济模型,从理论上分析非农就业、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不均等的关系,并采用静态和SVAR动态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非农就业与城乡居民收入不均等负相关,且长期内将持续缩小城乡收入不均等;城镇化以及城镇化滞后于非农就业的程度与城乡收入不均等正相关,且长期内均将扩大城乡收入不均等,但影响逐步衰减。最后基于产业梯度推移理论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并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单因素不等重复试验的方差分析方法,对湖北省英山县4个村庄308位农村居民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收入农民、中等收入农民和贫困农民的收入满意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贫困农民收入满意度最低,收入不满意度最高.为了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应尽快消除贫困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