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老人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需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本文采用2005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库(CLHLS)22省调查数据,建立了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模型,实证分析了医疗保障对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第一,医保制度对老人医疗服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就医程度,而非就医选择行为的改变,同时医保制度又明显地促进了老人及时就医率。第二,医保制度对减轻老人家庭医疗负担具有显著作用。第三,城镇医保和公费医疗所发挥的作用明显高于其他保险形式。本文的基本判断是,国家医保政策在改善中国老人医疗服务利用和减轻老人家庭医疗负担方面确实发挥了良好的积极作用,并且更多惠及了就医必要性更大的老年人群,从资源配置角度看是提高效率的。因此,进一步推进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不仅是国家惠及全民的医改重任,也是中国医疗卫生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医疗保险的研究已有很多,但针对城乡医保统筹的研究仍显不足.本文基于CFPS2014年和2016年的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识别城乡医保统筹对参保农民医疗服务利用率、总医疗费用、自付医疗费用、自评健康和客观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乡医保统筹显著提高参保农民的医疗服务利用率、总医疗费用、自付医疗费用、自...  相似文献   

3.
方黎明  乔东平 《财经研究》2012,(11):103-113
文章基于对河北省霸州市、湖北省赤壁市和重庆市合川区三个县级行政区域城镇贫困居民的抽样调查,考察了城镇医疗保障制度降低贫困居民就医经济负担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居民的就医经济负担,但由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实际报销比例偏低、贫困居民对医疗费用的承担能力有限以及大量贫困居民存在灾难性医疗支出,他们的就医经济负担仍然较重;在住院治疗中,降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简化报销程序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城镇贫困居民的就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推行力度的不断加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本研究选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调查的数据,使用倾向匹配(PSM)与双重差分(DID)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于居民医疗服务利用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显著降低了居民的住院可能性,但对于居民住院费用以及门诊医疗服务的影响并不显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显著降低了农业户口居民的住院可能性,但对于非农业户口居民的影响不显著;此外,还显著降低了自评健康状况好和自评健康状况一般人群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水平,而且对于自评健康状况好的人群影响程度更大,相反,它显著提高了自评健康状况不好人群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的经验研究均发现,退休导致职工医疗服务利用增加和医药费用上涨。本文基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患者报销明细数据,使用按日度量的年龄作配置变量的断点回归设计,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具体而言,首先,退休对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没有显著影响,但导致患者次均住院费用下降16.5%。其次,患者退休后住院费用下降不是因为医生为患者选择了低自付费用的治疗方案,而是患者身体健康状况改善或个人支付能力下降所导致的。最后,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公共部门职工和男职工退休后次均住院费用下降,而民营部门职工和女职工的次均住院费用退休后没有下降。由于职工退休后不会多消费住院医疗服务、不会多花住院医药费用,延迟退休不一定能抑制医药费用上涨。  相似文献   

6.
我国控制医疗费用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医疗费用的状况(一)从医疗费用控制结构的需方角度看需方费用控制就是由患者分担一部分医疗费用或责任,增强患者的费用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以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职工人数4300万,不到全国总人口的4%。商业医疗保险规模很小,1997年商业医疗保险的覆盖人群只有500万左右,占当时人口的0.4%,保费收入13亿元,占全国当年医疗服务总费用的0.76%。医疗自费群体人数超过10亿。由于自付群体的医疗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主要是尽量减少就医和用药。商业医疗保险面对医疗费用失…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方案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参保对象、缴费办法、医疗保险待遇、基金管理及政策执行等五方面,对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农民工医保方案进行评述。农民工医疗保险方案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医疗保障项目与农民工实际需求脱节;城镇医疗服务供给与农民工需求不匹配;农民工老年医疗保障存在政策缺失。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方案需要从弹性医保制度的建立、农民工医疗服务体系的健全及农民工老年最低缴费年限的合理设置着手。  相似文献   

8.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研究:个人账户与医疗支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政策推行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它的功能和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南京市医疗保险数据,采用非平衡面板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及Robust和Cluster校正的方法,对2002-2006年门诊患者个人账户与医疗支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人账户在一定程度上有朝着约束医疗费用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对于退休人群而言,医疗个人账户资金在医疗需求更大的人群中得到了释放,而在医疗需求较小的人群中得以储存.该研究的基本结论是,个人账户对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与预期的政策目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医疗卫生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老年人医疗费用支出问题尤其突出。因此,以健康老龄化为背景,基于对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年平均医疗费用支出约为5376元,且医疗费用支出在不同特征老年群体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人医疗费用支出不仅受慢性病患病情况、医保参保情况、健康行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主要照料人情况影响,也会受年龄、居住地、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等社会人口特征影响。因此,应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加强社会保障、完善家庭赡养功能,以减轻老年群体医疗负担,促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医保政策调整对农村居民门诊医疗费用影响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多阶段动态变化过程中的阶段性效应及递进性影响。方法 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创新支付制度、提高卫生效益”试点项目5年的调查数据,选择15岁以上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及多阶段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医保政策调整对农村居民门诊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 政策调整项目干预县及对照县的次均门诊总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干预组的次均门诊自付费用呈波动状态,较基线期(2009年)升高了2.55倍,对照组呈逐年递增状态,到2019年增加至890.52元;基期干预县门诊自付比为90.29%,至2019年与基线期相比降低了15.74%,对照县为86.82%,至2019年降低了6.56%。医保政策调整3年后农村居民的门诊自付比和次均门诊自付费用分别降低了7.63%和52.73%,但后期作用效果不显著。结论 医保政策调整降低了项目干预县农村居民的次均门诊自付费用和自付比,但其影响存在短期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入户调查"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现有几种主要医疗保险对于城镇居民药品经济负担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门诊费用还是住院费用,有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的药品经济负担较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低,其中拥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其他医疗保险的人群的药品经济负担,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拥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其药品经济负担没有明显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刚刚开始实行,参保人群的潜在需求还未充分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卫生费用持续增长,从而使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面临严峻危机。本文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职工人均医疗费用增长率、年平均工资增长率、人口负担比、基金投资率等参数做出假定,根据医疗保险精算理论构建数学模型,推断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的年度,继而变动相关参数分析其对医保基金的影响力,最后提出控制老年人医疗费用的标本兼治之策,为建立专门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就诊人群医疗费用支出的分析,探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病人对医疗机构选择的变化,及其对医院市场状况的影响。方法: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前后5年间,部分单位的医疗费用、个人负担,以及就医机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医保政策改革后患者将更加理性地选择就医机构,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A医院以其优良的医疗质量和合适的市场策略在医疗市场中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医疗保险改革及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期以来,发达国家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主要内容之一是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医疗保险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医疗费用支出增长迅速,对医保基金的平衡产生一定的威胁.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的背景及采取的主要措施,期望能对我国医疗保险费用过度增长的有效控制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省通过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稳步实现居民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完成了医保制度与人群上全覆盖、大病医疗保险全面展开、异地就医结算取得重大突破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等目标,其改革的路径以及部分地区推行医保城乡一体化和引入市场机制的经验值得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7,(5)
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山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不能满足分级诊疗的要求,不同层级的公立医院都存在功能错位表现:首先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担当看门人的重任;其次是二三级医疗机构无法提供优质高效的住院服务;第三是医疗服务参与各方对分级诊疗制度存在抵触情绪。文章提出了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立的思路,指出要充分发挥基本医保(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下同)政策引导作用,坚持按病种管理、差别化支付的原则,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支付比例,拉开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和省、市医疗机构的起付线与支付比例差距,深化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分级诊疗,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建立科学保障机制。进一步规范分级诊疗程序,明确分级诊疗标准和基本医保支付政策,加强分级诊疗管理。  相似文献   

17.
潘兆麟 《江南论坛》2001,(11):46-46
医疗服务行业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是一场革命,它将深刻地触动医院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和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目前,医院面临的现实,一是国家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与社会的高需求的矛盾;二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所有病人看病都要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从医疗费用的控制角度来讲,既约束了病人,也约束了医院,同时也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三是面对医院分类管理和医药分开核算与药品收入占医院业务收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调查数据,运用面板随机Probit模型,研究发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显著促进了居民基本卫生服务利用,政策实施效果良好。而且,其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具有全面和分层次促进的特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促进了全体居民进行健康体检,促进了弱势群体的门诊服务利用,显著提升了低健康群体的住院服务利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促进了低健康群体卫生服务利用的合理增长,中高健康群体未出现过度利用医疗资源的问题,制度较好地兼顾了公平与效率。促进保健、自我诊疗与门诊利用是未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的优先投入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2005-2007年江苏省昆山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通过四部分模型研究基本医疗保险下的居民医疗支出持续性特征。研究发现,居民医疗支出持续性特征相当明显,如将其忽略会使其他变量存在估计偏误,其中对年龄的影响最大。持续性特征表现为:t-1期和t-2期的医疗支出对t期就诊或住院概率表现出不同的信号功能,t-1期的医疗支出对t期门诊或住院医疗支出的持续性效果是t-2期的6-7倍。对持续性特征的深入研究将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调查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本文的实证结果证实了逆向选择的存在:在未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人群中,健康状况较差的个体更倾向于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者接受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率的概率更高;保险对住院服务利用率的影响大于对门诊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在已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中,健康状况较差的职工也更倾向于购买补充商业医保,但是健康状况最差的个体购买补充商业医保的概率最低,而购买商业医保后住院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