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对国民经济支持和贡献不断增加,二者的关系不断密切。对乌鲁木齐市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选取2000—2008年乌鲁木齐国民生产总值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时序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回归分析理论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房地产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房地产投资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之一,是带动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滇西经济圈七个州市2007—2011年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云南省滇西经济圈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滇西经济圈区域整体或是地区间经济增长关联性较强,但地区间存在经济增长不平衡的现象,影响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中劳动力、工资水平、工业化程度、地方政府规模均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有促进的作用,而产业结构由于二、三产业配比失衡出现了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目前,滇西经济圈地区的发展应该重点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规避区域内产业低层次、同质化竞争。  相似文献   

3.
通过1990—2010年共21年来乌鲁木齐市固定资产投资(FAI)数据与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模型,结合因果分析、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确定了乌鲁木齐固定资产投资与乌鲁木齐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和相互的因果关系;分别测算出二者在长期、短期内,数量和结构中的相互影响系数,并据此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条件下,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不断增强。选取2014—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地市级区域统计数据,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成都耦合协调度略微高于重庆,而重庆明显高于经济圈其余地区,且三者之间存在极度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提高耦合协调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肖和珍  胡泉燕 《时代经贸》2010,(22):149-150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带动云南省全面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区域经济,形成“滇中城市经济圈”势在必行,将起到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壮大规模经济和集聚人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资源环境也将会受到严重地威胁,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就建立资源环境保障体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环渤海经济圈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扶持,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而海洋产业则是推动环渤海经济圈快速发展的几大主导产业之一,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对环渤海经济圈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研究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结构对于进一步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相关数据的分析对比来描述该地区海洋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来反映该地区海洋产业的结构问题,并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发展新疆经济,可采取飞机形的空间布局,做大机头,引领新疆经济起飞;做优乌鲁木齐经济圈,支撑新疆经济的发展;建立伊犁、喀什自由贸易区,统筹边境地区开发,推动新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被称为亚洲的中心。如果以乌鲁木齐为轴心,以15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在幅员600——70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乌鲁木齐是一个最具规模、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乌鲁木齐市市长雪克莱提·扎克尔在全国人代会期间对笔者说:“在不远的将来,乌鲁木齐必将成为西部乃至于中亚地区经济实力强、辐射能力强的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9.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带动云南省全面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区域经济,形成"滇中城市经济圈"势在必行,将起到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壮大规模经济和集聚人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资源环境也将会受到严重地威胁,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就建立资源环境保障体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兰峰  李文波 《时代经贸》2008,6(10):96-98
以房地产资本逐渐向内地转移为背景和乌鲁木齐是对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并建立指标体系对乌鲁木齐市等西部18座城市的房地产投资环境进行定量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市房地产投资环境处于中上游水平,在西部地区房地产投资环境具有一定竞争力,房地产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改善乌鲁木齐房地产投资环境和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市郊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一种新型模式。乌鲁木齐市郊旅游的发展一方面拓展了乌鲁木齐市旅游发展的空间,同时也推动了市郊农村经济的发展。乌鲁木齐市郊旅游的发展必须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提高经营理念、加强规模化管理、培养专业人才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成渝等经济圈的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正确认识经济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经济圈的进一步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增长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房地产资本逐渐向内地转移为背景和乌鲁木齐是对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并建立指标体系对乌鲁木齐市等西部18座城市的房地产投资环境进行定量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市房地产投资环境处于中上游水平,在西部地区房地产投资环境具有一定竞争力,房地产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改善乌鲁木齐房地产投资环境和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市是中国典型的内陆城市,远离热点旅游区、民族众多且经济发达程度不高,近300万乌鲁木齐市民的近程休闲与旅游需求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对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新疆首府的乌鲁木齐市旅游空间范围得到不断拓展和延伸,目前已形成环城游憩带的雏形,为满足市民的近程休闲需求以及促进城乡统筹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对环城游憩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可以为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规划与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促进乌鲁木齐市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推动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可为类似少数民族地区大城市发展环城游憩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本文以1978—2013年乌鲁木齐经济数据为基础,以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与因果检验分析,发现乌鲁木齐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双向的促进关系;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率有正向作用,但城镇化对其他两者的作用不明显,即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不足。基于此,笔者提出乌鲁木齐在实现城镇化与区域经济、产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研究和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应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1978—2013年乌鲁木齐市固定资产投资和地区生产总值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市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17.
我国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京津唐经济圈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现了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强大的拉动力,城市圈已成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武汉城市圈从2002年开始规划并逐步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区域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18.
论华南区域经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追求的长期发展战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仅决定社会财富在代际和代间分配的公平性,而且从根本上影响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华南经济圈内的区域经济合作绝不能以牺牲某一地区、某一阶层社会福利的持续性为手段,必须在维护区域经济资源的完整性和效率性的基础上,求得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一、华南经济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性华南经济圈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地区,由此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较为突出。从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来看,该地区的环境经济问题具有以下明显的特性:第一,污染转嫁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为了形成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国家从战略层面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成渝地区行政区经济的现实,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应该选择消极一体化和积极一体化并举的一体化发展之路.并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提出应该充分掌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1989—2011年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数据,探讨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总量、消费结构、消费强度和消费弹性系数的影响,总结三个经济圈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发展方面采取的对策,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