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人自古就有“好名”的传统,官宦崇尚“名臣”,武者佩服“名侠”,百姓格守“名节”。难怪有人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名”史。如今,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了“好名”的传统,而且还“贴”上了时代的特色。这就是推崇“名人”和“名牌”。近十几年来,由于强调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于是,中国的企业家们着实风光了一番,有拿下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的,还有获得“世界名人”称号的,真可说得上是国内外“驰名”了。  相似文献   

2.
打名人文化牌,加大两岸"五缘"旅游吸引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耀星 《经济地理》2003,23(1):135-138
海峡两岸闽台之间公认的名人文化旅游资源,植根于两岸“五缘”关系。两岸名人文化具有品位高,类型多,情感深。开发闽台名人文化应强调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避免片面开发,分散开发,单方面开发问题,注重争议人物文化开发、文艺载体开发问题,提升两岸“五缘”品位,将宗教信仰还原为名人文化,综合开发名人文化的旅游功能,大力开发名人文化的物质载体,设计跨区域旅游线路等。  相似文献   

3.
汉语介词具有“赋格”的作用,介词“从”可以标记四种格关系:源点、行径、根由和时间。运用“格”语法理论对“从+NP”格关系进行分析,旨在对介词“从”语义功能的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闫岩 《时代经贸》2013,(1):20-23
北京华韵尚德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韵尚德)茌北京东三环边上的一栋楼里办公,一进公司大门便看到公司的口号:“百行以德为首”,其中“德”字是红色的,既是道德的“德”,也是7000公里外的德国的“德”。  相似文献   

5.
时尚的进化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切都在进步。比如BP机,过去腰间挎个BP机多神气啊。而且还流行蒲洒说一句“有事儿呼我。”现在已经流行“有事儿给我发个‘伊妹儿’”了,BP机早已沦为“屁屁机”。比如安全套,过去需要凭结婚证到计生部门领,现在则可以到大街上的24小时自动柜员机买。比如生孩子,过去需要父精母血去培养,现在则有“名人精子库”和“美女卵子库”了。比如开会,过去流行“交流会”、“研讨会”、“博览会”、“展销会”……而自从“’99全球财富论坛上海年会”之后,许多会议都改叫“论坛”了。前不久某乡镇企业举行…  相似文献   

6.
一、“依法治国”必须与“以德治国”密切结合 “德”、“法”之争,古已有之。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围绕着“德治”与“法治”,“礼治”与“刑治”,“王道”与“霸道”,“仁政”与“暴政”的争论异常激烈,直到今天这种争论仍然存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德治”,提出要“为政以德”;但孔子也曾提出“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法治”,提出要“以法为教”,但韩非曾提出“誉辅其赏,毁随其罚”,“赏誉同轨,非诛俱行”的原则,强调道德舆论的毁誉必须与法的赏罚相协调。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德主刑辅”的思想。认为“刑者德之辅”,“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而苟子则认为但靠赏庆刑罚不能尽人之力,教化不足万能的,主张教与诛、礼与刑相结合。总之,古人在如何处理德刑关系上,主要有“德主刑辅”,“刑主德辅”,“德刑结合”几种观点。事实上,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成才先成人     
人才=德+智+体+美+劳,任何一个方面缺乏都会影响到人才的素质,而其首要是德。以大量的事实对德的重要性作了历史的总结。阐述了“成才”先“成人”是新世纪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德与寿     
人降临到这世间,总希望能在这“地球村”上做个“永久性”的居民。不是么,有哪个来的时候就买好“回程票”的呢?没有的。可见,人总是盼望长寿的。 怎样才能实现长寿这一愿望呢?老子说:“德是寿之本”、“寿源于德”。这说明德与寿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的联系。 “德”,即品行、道德。善于养生者,重积德,少嗜欲。“积德”,就是行善、做好事。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实,乐于奉献,舍己为人,助人为乐,时时处处关心人、同情人、帮助人,这对增进身体健康有特殊功效,甚至可说是永葆青春的灵丹妙药。 道德是人的灵魂,而乐于好施则是…  相似文献   

9.
何晓春 《新经济》2009,(9):36-37
德马是做什么的?“厂内物流专家。” 德马想做什么?“工业品的IKEA(宜家)。” 德马物流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宋伟的回答言简意赅,充分显示了德马物流的清晰定位。  相似文献   

10.
至道无难     
王晓丹 《商周刊》2013,(7):85-85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老子《道德经》  相似文献   

11.
王芬  袁奇林 《经济师》2023,(9):13-14
高职院校作为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摇篮,有必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充分调动多方资源,融入“工匠精神”,创新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德技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基于此,高职院校思政课应把握改革创新原则,持续推进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促进理论指导实践作用的发挥,让高职学生成长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德治教”在高校的具体实施,本从当前高校现状出发,把“以德治教”具体分为“以德正本”、“以德立范”、“以人为本”、“以德行政”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倡导营造学校高品位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思考问题、感悟人生、理解道德、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跨越发展,做大做强、扶大扶强企业是重大措施;同时,争创名企、名品、名人,又是做大做强、扶大扶强企业的有效途径。把争创“名企、名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并着力推进,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突破性、长远性和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的为政之德即“官德”始终受到社会关注,被视作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胡锦涛同志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都强调了这“三常”。常修为政之德是领导干部一门重要功课。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把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的新高度。“以德治国”的基础是以德育人,这对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慧慧 《经济师》2023,(2):155-156
导生关系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一对重要关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构建和谐导生关系,将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双一流”高校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文章在阐述“立德树人”与和谐导生关系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导生关系中潜在的危机和冲突,并进一步指出了影响导生关系的内外部因素,最后提出了构建和谐导生关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打造“大思政”的工作格局。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音乐课程教学与思政理念进行整合,发挥协同效应,能够有效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思政素养和民族音乐自信心,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邢章萍 《经济月刊》2010,(8):114-115
您见过用身体的轮廓和光影的变幻创造的城市吗?如果您没有见过,那我推荐您到现在位于上海世博园C片区的“德中同行之家”去体验一下这座神奇的“城市”。这座历经两个月、经过大约20万人参与的虚拟的“德中城市”在6月30日这一天终于落成。  相似文献   

19.
2002年至2009年的7年间,德清工业经济规模产值从97亿元到456亿元,增至近5倍。德清经济在宏观经济比较严峻的形势下仍保持平稳增长,其主要做法就是实施“四大工程”,即实施大平台承接、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大产业支撑,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2003,(10):80-81
日前,广东中山名人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与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呼吁:中国电子辞典急需“正本清源”。牛津大学出版社辞典专家Ann Lawson博士和亚太区经理刘勇强先生专程来华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