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房地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决定了陕西房地产业发展有其特殊性,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间房地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房地产企业面对其开发项目的区位、质量、环境、价格等要素的整体考虑,促使房地产的供求结构合理化,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境界构建合谐社会刻不容缓,本文侧重于研究房地产业的发展问题,以寻求解决陕西房地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资本形成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金融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个主要因素就在于在不同地区资本会形成差异: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东部地区建立了一套有效率的资本形成机制,而这正是落后的西部地区所缺乏的。有效率的金融制度安排会大大促进资本的形成,从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试图从东西部地区资本形成机制的角度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问题进行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概述了“十五”期间江苏省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认为总体情况良好,但存在如下问题:房价上涨过快,居民购房能力下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金融状况不佳,融资渠道单一;经济适用房建造比例低,区域发展不平衡。提出在“十一五”期间为使江苏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需做到:继续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控制房价快速上涨;促进地区平衡发展,促进商品房结构改善;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金融资产质量,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房地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存在开发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只有加大房地产领域改革的力度,加强调控,合理规划房地产发展的步伐,运用市场手段调节土地供需关系,才能促使房地产业走向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西部差距与区域资本形成机制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个主要因素就在于不同地区资本形成差异。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东部地区建立了一套有效率的资本形成机制,有效率的金融制度安排大大促进了资本的形成,从而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这正是落后的西部地区所缺乏的。那么,区域资本形成机制差异形成的根源在哪?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此问题加以探究,进而提出大开发中西部金融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显著差异,表明了各地区经济改革推进上的差异,进而表现出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程度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加剧了东、中、西部地区资金配置的不平衡,显现出金融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明显的不协调.应通过金融制度创新,形成与区域特色有机结合的金融制度体系,加大对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政策倾斜力度,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而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区域市场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使用桂林市房地产市场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采用一系列指标对桂林房地产市场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桂林房地产市场确实存在泡沫。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房地产业的监管,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主 ,同时带动小城镇发展是西部地区城市化战略的最佳选择。房地产业在西部城市化进程中会起到主导产业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 ,实现房地产业与西部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目标首先要从投融资体制创新和完善法律体系入手。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差异巨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也带来了地区间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并逐渐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国内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1990年两德统一后,德国在解决地区间不平衡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为中国继续完善西部大开发政策,逐步缩小地区、城乡差距提供十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房地产业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真正起步,到八十年代末,房地产开发进入了正规,房地业逐步发展起来;进人九十年代初,我国房地产业就以“新兴产业”的姿态出现,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为我国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及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做出了很大贡献。199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已提高到8.47平方米。然而我国的房地产业从1994年以来却出现了“有房无人住,有人无房住”的尴尬局面,房地产业的发展进人低谷阶段,具体问题是:1、房地产销售与开发呈现“冷”与“热”对峙现象。房地产开发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区专业化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和全国经济增长,因此,长期以来,学者们就在探索如何测量和提高地区专业化水平。研究表明,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程度普遍在提高,且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但中、西部增长较快。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加快地区专业化进程可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且有助于消除我国中、东、西部的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投入产出模型研究我国不同区域房地产业与金融保险业的产业关联度特征.结果显示,不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我国房地产业与金融保险业的产业关联度均位居其它产业的前列,说明在国民经济内部,这两个产业的产业关联关系过于密切,从而可能对当地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以北京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尤为典型,应当引起警示.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重要性在不断提高.但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并成为影响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房地产市场供给失衡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摘要﹞房地产业是东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在中央政府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与征收房产税预期的双重影响下,东北三省房地产市场较全国出现了更为严重的波动,呈现房地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时停滞的局面。对此,本文在东北经济以及房地产业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东北三省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情况,分析了房地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前景,对房地产业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行判断。最后,本文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以及房地产业与东北经济协调发展这两个角度,提出合理破解房地产业与东北经济发展困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保持"波动型"上升态势,具有支柱产业的特征;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所发挥的整体作用与国民经济总量密切相关,房地产投资不能离开土地等要素而单方面发挥作用;房地产业受到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的带动,且不能缺少资金的支持。总之,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总量的波动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首先研究美国、日本、东南亚等一些国家房地产泡沫的表现、破灭的原因及对经济的危害和影响,然后再探讨我国的房地产泡沫及我国房地产业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其他国家房地产泡沫的研究,我们可以设法借鉴它们治理房地产泡沫的一些做法和政策措施。最重要的还是能够使我们国家的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使其真正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稳定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金融产业集聚在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区位商法的分析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产业的集聚程度有着较大差距,其中东部地区集聚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则集聚度较低。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结果表明,金融产业空间集聚的差异对我国三大不同地区工业化产生了不同影响。总体而言,银行业集聚对工业化的影响作用最大,而证券和保险业集聚作用则较小,而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省份以及不同时期来说,这一作用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可以通过调整金融业的空间集聚格局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到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关乎到市场秩序的有效运行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实际情况,我们给出了一个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机理的动态模型及其具体的测定方式和治理模式.它能有效地揭示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形成的变化路径,进而使我们有效地节制这些现象的持续转化,并获得相应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基本手段.本文还以陕西及西安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基本数据为基准,对模型进行了严格的实证分析和经验检验,得出了几个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次贷危机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基于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理论视角,运用明斯基模型解释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和发展的线路,认为美国房地产经济经历了“正向冲击速发展”“非理性繁荣”“负面冲击”阶段,最终导致危机爆发.我国的房地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房地产泡沫的出现警示我们要警惕房地产经济的明斯基周期.因此,应善用政府干预这一看得见的手管理房地产市场,加强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加快推动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以防范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0.
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真实表现为正向或负向货币供给冲击;正向或负向货币供给冲击对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即存在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我国货币供给冲击是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的Granger原因,不是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率的Granger原因;我国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主要是与不同地区金融机构分布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