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迷你型萝卜是一种小型萝卜,生育期较短,肉质根生长迅速,每茬生长期不足1个月,根皮深红色,色泽美观,可以生食、炒食或腌渍,风味独特,是优质无公害蔬菜,深受消费者欢迎。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品种选择目前国内尚无大规模推广的迷你型萝卜品种,进口品种主要有日本的"二十日大根"和"四十日大根"两种,其中又以"二十日大根"栽培更为普遍。这两个品种的肉质根均为圆形,直径  相似文献   

2.
某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业结构,组织农民生产大根萝卜,并想方设法与龙头企业签定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人们满怀希望,精心培育,哪知采收时节,龙头企业"不挑肥不拣瘦",偏偏只要胸径6cm左右中等个儿的,而不合标准的几分钱一斤都不收。农民没有从调整中得到实惠,龙头企业也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到外地求购。大的卖不了,小的不好卖,这就是市场对农产品标准化提出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的乡村干部、农民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面对此伏彼起的农产品"卖难",人们更多地把"罪责"归咎于结构的不合理。这固然没错,但远不是唯一原因。大根萝卜是用来加工出口的,大了须费时费力把多余部分削除,小了又无法上流水线作业,价格自然低贱异常。  相似文献   

3.
<正>11月,蔬菜批发价格月环比下降11%,蔬菜交易量月环比下降2%。市场对26种蔬菜进行监测分析如下:11月的26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2.57元/公斤,环比下降3%。11月西兰花的价格最高,平均价格为7.72元/公斤,冬瓜的价格最低,平均价格为0.68元/公斤。11月份蔬菜价格与10月相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一是进入11月,大白菜、萝卜、大葱等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长江村农民杨碧林,过去他只种稻谷、棉花,每亩年收入还不到300元。近些年,他改种大棚蔬菜,亩收入达3000多元。仅2002年,他种植的韩国萝卜、洋葱、辣椒、蕃茄等时销蔬菜,每亩收入达到了5000多元。目前,长江村像这样的农户共有34户。  相似文献   

5.
某乡1993年拓植500多亩果树,由于土壤和技术原因,果树数年后仍未挂果,农民一气之下砍掉果树重新种粮。1995、1997年两年,该乡又相继引种了上千亩日本洋葱和“理想大根”萝卜,均因产销脱节,洋葱和萝卜大部分烂掉。乡领导懊悔地说,本想通过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没想到好事变成了坏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不算,农民对乡政府的信任度几乎降到了  相似文献   

6.
沪郊金山县漕泾镇有个农民,在自己的4亩责任田里,春种瓜、夏种稻、冬搭个塑料大棚种蔬菜。一年结果,亩产"万元产值、千斤粮"。那农民笑盈盈地说,田里搞搞副业生产,实在是一种"富业"的门路。按老办法种麦、种稻,这是正业。而在大田里种上瓜果、蔬菜或菌类等,只能算是副业生产。而现今的农民,在种植上跳出了老框框,春种草莓和各种洋瓜果,卖上了好价钱。再是收起晚稻后,搭个大棚,种上反季节蔬菜,莴笋、黄瓜、茄子……既丰富了市场,又物以稀为贵,收入颇丰。而且,象漕泾镇那个农民的种植方法并非仅有。全县能产"万元产值、千斤粮"的田块,正象滚雪球似地增加。副业确实成了农民勤劳致富的"富业"。会动脑筋的农民,使副业变成了"富业",这是十分可喜可贺的。然而,现今能亩产"万元产值、千斤粮"的农户,只占上海市郊农户的5%左右,绝大  相似文献   

7.
曾经是棉花主要产地的启东市和合镇,去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4350元,比前年增长9.84%;今年和合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得力于近两年来,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致富这个根本目标,坚持市场第一,强化服务功能,优化农业结构,改善生产条件。壮大龙头主攻市场,优化结构"销"开道镇蔬菜公司当龙头。以镇多种经营指导站、农业技术服务站为主,部分村级干部、农民经纪人为辅地组成了和合镇蔬菜公司,并在蔬菜种植比较集中的村庄,以村党支部书记、运销大户为主组建了11个蔬菜分公司,形成了以镇为中心、村为网点的销售龙头。这个龙头有近  相似文献   

8.
本应肩挑背扛忙春耕的农民,现在在现代农业蔬菜基地里,操纵着叉车,把一筐筐萝卜搬进了停靠在村头的货柜车里。"把土地包给业主种蔬菜,我家的收入翻了好几番。"62岁的吕世碧是一位普通农民,她把自家的2亩地租赁给外地业主规模种植无公害蔬菜,她到蔬菜基地上班,既收租金,又拿薪金。据了解,像吕世碧这样的"双栖"农民,在蓬安有很多。这样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他们的种植模式。业主李丽琼驾驶着一辆拖拉机高兴地说,"我们不仅实施标准化种植,而且用  相似文献   

9.
正"桥头河的萝卜一上街,药店老板要收摊;桥头河萝卜不放油,筷子夹起两头油。"这句俗语道出了湖南省涟源市桥头河镇萝卜的优良品质。桥头河镇蔬菜种植已有300多年历史,以萝卜为代表的蔬菜享誉省内外。近年来,桥头河镇以蔬菜立镇,将蔬菜产业作为小镇带动老百姓致富的主导产业。2013年,桥  相似文献   

10.
<正>案件2016年2月,新街镇纪委收到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纪委下转的一封举报信。随后东沟门村党总支书记张金仓、村委会主任刘拴皂、村会计袁金广3人的违纪行为暴露在聚光灯下。东沟门有6个组的农民分散居住在山上,生产生活极其困难。2009年,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向宝鸡市西山建  相似文献   

11.
农村长大、北京读书、美国留学,却又回到故乡创办农场,做回农民。经过一个寒暑的耕耘,今年夏天,安徽怀远"85后"小伙王辉收获了亲手种下的第一季庄稼。"去年11月抢种的麦子,这几天刚刚卖完。"说起今夏的收成,王辉难掩心中喜悦,算了笔账:"现在市价1.14元一斤,12万斤小麦收入近14万元,除去每亩成本330元,还有约8万元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按理说,订单定心,签订了购销合同,形成了"订单农业",只要老天照应,依照订单生产,基本上没多少不测可言,何来"订单风险"规避?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在"订单农业"的实践运作中,"订单陷阱"像个幽灵,与之俱来,令人不得不对"订单"多留个心眼。湖南省沅江市竹莲乡,因乡政府跟广东一公司订立了收购合同,大举倡导农民种萝卜,结果萝卜丰产了,  相似文献   

13.
正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懋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于2008年,现资产总额达7030万元,发展入社社员1850户,同时也是从事蔬菜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沂南县建立韭菜、生姜等蔬菜基地13处,黄瓜、萝卜等腌渍厂12处,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孟良崮"战役中不可磨灭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萝卜芽菜是以萝卜种子自身的营养为主培育生产的蔬菜,营养丰富,质地鲜嫩,风味独特,口感特好,不受农药化肥污染,是一种无公害的绿色保健食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其生产投资少、成本低,1kg萝卜种子可培育出10kg萝卜芽菜,1m^2可生产出5kg芽菜,投入产出比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农民朋友致富的好项目。现将其生产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微型速生萝卜──“樱赤”"樱赤"又叫樱桃萝卜,是北京市特种蔬菜种苗公司从日本鹿儿岛引进的一个食用、观赏兼用的微型速生萝卜新品种,去年天门市珍稀良种研究所驻三台推广站从该公司引进试种获得成功。其特点为:(1)生长迅速,从出苗到萝卜长成只需一个月,一年内...  相似文献   

16.
湖北郧西鄂陕边贸市场:地产蔬菜独领风骚设施反季品种逆流而上9月市场“菜篮子”产品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整体呈下降的趋势,肉类产品平均价格比去年下降12.4%,叶类蔬菜、茄果类蔬菜平均价格比去年下降6.3%,粮油价格相对平稳,水果价格略有下降。从目前情况看,10月中下旬本地蔬菜仍然唱主角,占主导地位,并将以微幅下调的价格优势占有市场;设施蔬菜、反季节蔬菜价格上涨。预计大白菜、萝卜、苞菜0.8元/公斤;黄瓜2.5元/公斤,青椒2.5元/公斤,莴笋2.4元/公斤,花菜、四季豆各3元/公斤。(孙善云)  相似文献   

17.
有“土参”之称的萝卜属根茎类蔬菜 ,其生长过程需消耗多种化学元素。实际生产中 ,农民朋友在按照控氮、稳磷、增微、补钾的原则给萝卜科学施用肥料的同时 ,结合采用微肥和化学调控新技术 ,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追施叶面肥叶面肥(植物生长剂)含有10多种萝卜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 ,农民朋友若在萝卜的不同生长期及时追施叶面肥 ,将有利于萝卜的生长发育。具体方法如下 :亩用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绿芬威50克 ,或磷酸二氢钾150克 ,或田润牌叶面肥250克 ,或硫酸锌200克 ,或松刚绿圣250克(上述叶面肥任选一种即可)加水50 -…  相似文献   

18.
正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自然条件适宜蔬菜生长,20世纪就有种植萝卜和辣椒的传统。近年来,信丰县成立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引进先进设施技术并加以改造,实现了设施蔬菜从无到有、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2020年信丰县蔬菜种植面积21万亩,年产量60万吨,总产值18亿元;已建成设施蔬菜基地76个,发展职业菜农3200户。围绕蔬菜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信丰县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职业菜农"的组织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在福建厦门市同安区军营村,高品质越夏小番茄"军营红"种植如火如荼。每年,"军营红"给村集体带来20万元收益,每亩收益是传统品种的2~3倍。通过提供优质蔬菜嫁接苗、推广先进栽培技术,诸多类似军营村的地方实现了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农民增产增收。这是福建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福建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就业增收,  相似文献   

20.
种植蔬菜,曾是相当一段时间里农民致富的一条成功之路。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种菜致富道路上顺畅惯了的农民,却愈来愈感受到卖菜的艰难:时鲜菜还在大棚,外地同类菜已占领市场,反季节蔬菜的价格优势在日趋庞大的种植大军面前已少有体现,许多大路菜纵然品种再全,质量再好也难跷身价。不少菜农种一亩菜只有往年零头的几百上千元收入,面对仿佛一夜间萎缩的蔬菜市场,在发出"种菜之路是否走到尽头"感叹的同时,还得在今后种与不种及如何种菜上作着艰难的选择。主动出击市场,为发展农村蔬菜业探索新路。农村蔬菜市场本就容量不大,随着种植队伍和规模扩大而出现饱和现象不足为怪,但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农村中却还有一定数量的农民在蔬菜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