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促进农村消费,净化农村消费市场,商务部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两年时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究竟为中国的农村市场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广大农民得到了哪些好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在哪里?记者日前采访了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大涨大跌,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所造成。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分别从流通技术上、流通基础设施上、流通信息引导上,提出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措施建议,并从更广的视角农村和流通产业两方面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2006年开始,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与省新村办互动,率先在赣州市试点并推广了农民住房贷款业务,较好地满足了农民建房资金需求,拓宽了金融支持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发展合作组织 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经历了以市场化为取向的重要变革,目前已经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并存的农产品流通局面,单个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有所缓解,但农产品流通效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产品物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党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战略举措和新农村建设目标。对于这样一个伟大工程,应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关键切入点,扎实稳步地推进。因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可以从多个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并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但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必须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其发展,以便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7.
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形势喜人,到处涌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现在的农民是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讲文明、讲礼貌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但是,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大国受旧的传统文化束缚,还存在着旧的传统风俗习惯和不良风气。本文就现在农村存在的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乡风陋俗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回顾过去几年,从中央到各地,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直接给农民以实惠,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整步伐加快,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集中,优质农产品集中度提高。优质粮食产业发展加快,畜牧业不断壮大,园艺产业和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增长质量提高。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全国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增加,农民就业结构非农化进程加快,非农就业占农村劳动力总数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0.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让农村文化建设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必须发挥农民这一主体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让农民自办农村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1.
建设新农村需要加快农业保险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保险新一轮试验和调研在中国保监会的力促下启动两年了,而且批设了三家农业保险公司,虽然试验有了小小的突破,但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农业保险业务大规模的发展还尚待时日。笔者认为,这种局面的关键是政府迄今没有整体性制度建设计划,而农业保险的第一需求来自于政府,如果政策性保险只是停留在号召、提倡或临时性补助上,政府的这种需求不可能变成现实有效需求,这种保险制度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那么,商业保险公司只能承担一些商业性的不亏损的“小打小闹”的农业保险业务,永远停留在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土地流转能否有序和规范地进行,直接关系着"三农"问题的解决。本文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土地流转的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集体经济本是适应较高生产力且有多种实现方式的现代生产组织形式,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方式.但改革开放后,受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弊端和农村主客观条件影响,农村集体经济一度出现萎缩甚至一些地方出现卖光花光现象,然改革实践最终证明,接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接续发展的对策:一是提... 相似文献
14.
略论构建城乡互动的新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阻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约束的分析,提出要消除城乡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就必须深化城乡体制改革,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15.
鉴于农村金融服务对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陕西农村金融服务供求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当代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可得性视角下农地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金融可得性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农地流转,提高农户金融可得性能够提升农户农地流转的概率;(2)金融可得性视角下农户农地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高农地转出组或是农地转入组农户的金融可得性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收入;(3)金融可得性可以通过影响农地流转,促进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进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1978年,我国农村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最早提出了农村土地流转,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开始了关于土地流转的相关研究。在二十几年的发展进程中,国内学者对土地流转的成因、现状、出现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农村土地流转相关问题作一综述,以期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政策外部性关联与协同效应为切入点,通过陕西省西安市新农保试点区县农民问卷调查,对引入土地流转因素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测进行精算建模和政策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因素对新农保参保率、缴费率具有显著影响,基金收支呈现由盈余转向缺口、并逐年扩大的趋势,基金、制度存在双重失衡风险。通过关键制度因素的单一、组合调整结果分析对比,提出促进土地流转与新农保制度良性融合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应用HP滤波方法构造我国增长循环的合成指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HP滤波方法和阶段平均法(PAT)对我国经济指标进行了趋势分解,并做了比较分析,然后利用除去趋势的一致经济指标构造了我国增长循环的合成指数(CI),并与增长率循环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对当前近郊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所面临的新形势和编制体系检讨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城市近郊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体系,并对编制体系、规划编制逻辑关系进行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