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川 《特区经济》2010,(9):150-152
旅游城镇是区域旅游业发展中最为灵活的环节,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与资源、环境、社会难以和谐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在于通过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建立形之有效的推动、支撑和参与等三大系统,探讨建立符合桂北地区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旅游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是指在尊重旅游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旅游业加以倡导,通过法规标准对旅游业进行规范,通过规划对旅游业进行指导,通过发布信息对旅游业进行引导等等导向和调控、协调、服务性工作,树立旅游业形象,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政策、法规性整合行为.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被视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条经验,也是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我国现阶段"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可在依法治旅、政策引导、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基本建设和旅游环境的营造上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等都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作为西藏的特色支柱产业,旅游业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搞好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以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为主,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加强基础设置建设;实行区域联合发展战略;加强民营经济在旅游产业中的比例和作用;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加大对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4.
依据指标选取原则,选出与旅游业有关的8个指标和两个经济发展指标,根据重庆直辖10年的数据,分析得出重庆旅游海外客源市场波动性较大,受外界因素(经济、疾病等)影响较大。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在稳步增长,是重庆旅游业的主导客源市场。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在不断完善,旅游业的支柱地位初步形成。同时,通过回归拟合得出,重庆国内旅游与海外旅游业发展与重庆经济发展相关性显著,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玉林旅游工作注重旅游项目规划和项目建设,攻坚克难,着力建设旅游强市,全力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玉林旅游业发展现状玉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真武阁、勾漏洞、云天文化城等120多处旅游资源,以名胜古迹、侨乡风情、宗教文化、商贸旅游为特色。玉林旅游业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业的融合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业融合主要包括原生性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和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业的运用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但呼伦贝尔旅游业的发展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针对这些制约因素,发展呼伦贝尔旅游业应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一是科学制定旅游开发总体战略规划;二是突出地区、民族特色;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四是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五是努力打破季节"瓶颈",打造"银色呼伦贝尔"品牌,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就"东三省"的发展而言,坚持贯彻振兴工业的核心原则,结合当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综合性探索,进而全面提高东北旅游业经济的GDP经济产值。由此可见,务必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路径、发展目标进行探讨与建设,开发新型东北的旅游方式、旅游项目,从而提高产业核心格局。基于上述,本文分析了当前东北振兴视角下的旅游产业发展情况,针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发展建议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如果没有世博会,上海旅游业很难达成"十一五"规划设定目标。世博闭幕后上海旅游业又将面临旅游需求不足的难题。尽管迪斯尼项目2014年运营可能会刺激上海旅游业复苏,但是新世纪以来上海旅游业的N型曲线发展轨迹却难以避免。本文在回顾和分析上海支柱产业的选择历程、旅游业的产业定位,以及上海旅游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后指出,上海旅游业存在发展瓶颈是旅游业在上海国民经济中尚未正确定位,应从多层次构想上海旅游产业发展途径,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安阳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安阳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本文认为,安阳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全面、细致的创意策划和科学规划,打造名牌精品,拉长产业链条,强力宣传与推介,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政策措施是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服务和监管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刘恩峰 《特区经济》2010,(9):148-149
秦皇岛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对秦皇岛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秦皇岛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对策,为早日实现"旅游立市"的发展目标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卫 《特区经济》2009,(11):134-135
本文通过数据及资料分析总结了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的主要特点,提出了建立一体化的旅游管理体系、寻求创新的政策支持、打造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等三个旅游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循环经济背景下的安徽旅游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盛毅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1):23-25,29
大力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旅游业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客观要求,是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提升旅游产业效益、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对安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安徽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旨在为安徽旅游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俊  刘建徽 《改革与战略》2011,27(5):123-126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之间具有强烈的互动关系,两者的互动发展具有必要性。文章通过世界各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案例的系统思考和梳理,归纳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产业融合的旅游新产品模式、产业联动的新型旅游营销模式、产业链延伸的文化产业景点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陕西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纵观陕西30年旅游业的发展可概括为五大变化:旅游景区(点)丰富多样,旅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旅游板块个性确立,旅游城市数量增加,区域旅游特色形成;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协调发展,旅游收益大大增强;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6.
甘肃河西地区旅游业整体开发的基本条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芳 《开发研究》2004,(5):66-67
甘肃省河西地区因自然环境的独特与历史发展的久远而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备发展现代旅游业的优越条件。但该区域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不充分,原因之一是河西五地(市)缺乏整体开发的思想,未能打破即得利益、部门利益、地区利益的界限。笔者认为,进行整体开发,形成连线成片的经济规模,是河西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通过对资源特色及客源市场的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吴曦 《开放导报》2021,(1):79-87
旅游业所特有的辐射和联动作用是拉动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蕴含着国内经济大循环所需的强劲动能,旅游业的进一步完善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旅游业国内游市场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旅游业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旅游线路、项目及产品加快推陈出新,低碳旅游进一步推广,在线旅游资产进一步丰富等."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完善国内游市场,深度开发入境游市场,优化旅游业对外开放,广泛推动低碳旅游模式,深入实施"旅游+"工程,积极构建在线旅游资产,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陕西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纵观陕西30年旅游业的发展可概括为五大变化:旅游景区(点)丰富多样,旅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旅游板块个性确立,旅游城市数量增加,区域旅游特色形成;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协调发展,旅游收益大大增强;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9.
浅论政府在西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芳 《特区经济》2007,(8):202-203
西部地区蕴藏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和极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将西部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缩小区域差距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本文分析了西部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认为政府应该一如既往的在西部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和生态保护、旅游要素整合、旅游形象宣传、增强创新意识以及提供必要便利条件等方面引导、支持西部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是实施“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在旅游业的空间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可以实现地区间良性互动,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的破坏性消耗,追求双赢或多赢,促进区域旅游业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随着WTO所给予的三年保护期的结束,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可以打破地区壁垒,拓宽企业运作的资源空间和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