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的联动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完全有必要构建两地股市危机预警,这对于提前防范两地股市风险和加强两地股市监管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两地市场联动的事实,借鉴各国股市预警措施,构建两地股市危机预警。  相似文献   

2.
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一体化趋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的一体化趋势是当前理论界和证券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股改为转折点,将2003年1月2日-2007年12月28日分为两个阶段,运用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沪深股市和香港股市的日股指收盘数据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经过股改的冲击,恒生指数、红筹股指数、H股指数与上证指数、深成指数之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之间的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次贷危机对中美股市联动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证研究了受次贷危机影响的中国内地股市、香港股市与美国股市之间的联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次贷危机前后中美股市三大股指间长期均衡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均有所改变,次贷危机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再有波动协同关系,沪深300股指充当了标准普尔500股指的先行指标。最后文章对所得结论进行了分析与解释,并得出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林江 《新经济》1995,(3):6-11
中国企业到海外集资,首先会考虑到香港。因为香港毗邻中国内地,又是亚太区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股市在亚太区是比较规范和成熟的。随着内地与香港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因素”在香港股市上的反映之一是红筹股的崛起。红筹股是指在香港上市的由中资企业控股的股票。  相似文献   

5.
香港股市是在近年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首选之地,内地赴港上市企业数量的日渐增多,使得香港股市在IPO数量、首次融资额、市场交易量、上市公司业务经营所在地甚至是投资者与投资资金的来源都出现了"内地化"趋势.本文分析了这一趋势特征、形成的原因和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股票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的理论互动机理,选取中国内地、香港及美国三地股市和黄金、石油、铜三类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VAR-TGARCH-AGDCC多元模型,从均值溢出效应、动态相关性维度来检验和比较股票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互动特征。实证结果显示:三类大宗商品市场中,黄金市场具有显著的风险分散功能,与股市的相关性持续较低;石油和金属铜市场受金融危机冲击,"去金融化"进程加速,与股市的联动性在后危机时代显著上升。从中美股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互动差异来看,美国股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信息传递和互动关系最为明显,中国内地和香港股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联动特征相对微弱。这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的重要信号,同时也要求我们更加注重防范市场间的风险传染,加强金融监管,维护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建 《经济导刊》2013,(Z5):69-69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挂牌运营,引起了香港政界、商界、学界和舆论界的极大关注和热议。基于不同的认知和利益需要,关于上海自贸区对香港的影响,香港各界呈现出多种看法。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香港的外贸、物流、旅游、零售、楼市、股市等经济环节都与内地经济高度关联,内地经济  相似文献   

8.
"权证"是因应了股改的特殊历史需要而"重回"深沪股市的"新事物",从2005年10月底至今短短两个月间就经历了由极度火爆到声息渐平的巨大转变,它究竟是疲弱股市的强心剂,还是"一现昙花"?近年来内地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停滞、投资品种例行受冷落的背景下,由这个新生"宠儿",市场似乎再次感受到新金融产品的激荡力。单纯的价值或价格是我们关注的,但我们不仅仅关注这些。我们试图探寻的是,权证作为股票市场的衍生产品,为什么会受到疯狂追捧?市场究竟需要发展什么样的金融工具?从股改的"副产品"受追捧而G股普遍贴权的情况看,权证能救赎的,是股市还是它自己?  相似文献   

9.
沪港通真正打开了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股市的大门,使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香港股市投资上海股市股票.本文以沪港通为背景,选取2014年1月2日至2016年2月29日沪股通和港股通成分股的日收盘价,分别以沪深300指数、恒生指数作为沪市、港市的市场收益率.无风险利率利用分别利用SHIBOR和LIBOR替代,以沪股通代表上海股市,港股通代表香港股市,分析沪港通对沪市和港市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经济导刊》2004,(12):10-11
在中国内地股市新股交易是典型的投机交易。在中国股市中,几乎没有人愿意买入并长期持有股票——这是不成熟市场的显著特征。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中国越来越需要一个能够有效地把资金分配给高速成长的工业基地的股市。  相似文献   

11.
我国股市自诞生以来一直表现出极大的波动性。波动性是股市的正常特征之一,但如果波动性太大,即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幅度的涨跌,将给投资者带来极大的风险,使人们 望而生畏,不敢问津。更有甚者,有可能给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我们从80年代至90年代日本、台湾、香港股市巨大的波动性给这些国家或地区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可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2.
吴昊  王智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116-119
采用DCC-MVGARCH模型对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之间的大陆、香港和台湾三个地区的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进行了动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大陆与香港、台湾股市之间的联动性均呈现增强的趋势,但大陆与香港股市之间的联动性高于大陆与台湾股市之间的联动性;香港与台湾股市之间的联动性虽然没有呈现增强的趋势,但其相关程度较高,且波动明显。  相似文献   

13.
九十年代头两年香港股市上的红筹股主角毫无疑问是中信泰富,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全资控股的"中信香港"对"泰富发展"进行股权收购作为起点,通过一系列的配股、收购和置换等方式将"中信香港"原有资产注入了"泰富发展",同时获得资本市场资金回流,最终实现了"中信香港"的买壳上市。现在"中信泰富"按市价总值计算1996年已经是香港股市前十位的上市公司之一,股价从1991年的1.3元/股增加到1996年底的44.9元/股。中信泰富的买壳上市是中国资本市场上比较精彩的经典力作。这一并购重组案例也是华资在香港股市最富影响力的"买壳上市"案,为中国内地大型集团利用香港证券市场资本运营提供了借鉴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4.
后股改时代     
<正>非流通股上市、配股再融资、 IPO……一系列的利好消息激荡了近期的中国内地两大股市,大盘走势时而狂乱飙升,时而直线下坠,——追涨杀跌,格外扣人心弦。6月,内地股市似乎就要回归到它起伏平稳的正常轨迹。非流通股上市也许可以逐步消除股市创立至今16年的沉疴,而增资扩容则明显会引领着大批资金涌入股市,甚至IPO也将再度激起投资者久违的冲动。一切都似乎因为全流通时  相似文献   

15.
“权证”是因应了股改的特殊历史需要而“重回”深沪股市的“新事物”,从2005年10月底至今短短两个月间就经历了由极度火爆到声息渐平的巨大转变,它究竟是疲弱股市的强心剂。还是“一现昙花”?近年来内地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停滞、投资品种例行受冷落的背景下,由这个新生“宠儿”,市场似乎再次感受到新金融产品的激荡力。单纯的价值或价格是我们关注的,但我们不仅仅关注这些。我们试图探寻的是,权证作为股票市场的衍生产品,为什么会受到疯狂追捧?市场究竟需要发展什么样的金融工具?从股改的“副产品”受追捧而G股普遍贴权的情况看,权证能救赎的,是股市还是它自己?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市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与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它也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可能相当严重并亟待解决.但是,中国股市的问题是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也只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积极推进发展.但"A+H"却不是如此,它实行的实际上是中国股市的硬着陆,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对中国股市的深化改革和积极发展有着一系列严重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一、数据和研究方法(一 )数据本 文采用的股票价格指数的数据是香港所有普通股指数、上海证券综合指数和深圳成份指数 ,时间跨度是从1993年 1月 4日到 2 0 0 2年 8月 2 8日 ,共计 2 2 5 9个观测值。数据来源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网站 ,以及中国金融统计年鉴和证券统计年鉴。选取 1993年以后的数据是因为中国股票市场在 1993之前尚不规范 ,而且规模较小(钟蓉萨和顾岚 ,1999)。另外 ,由于香港和内地股市每年的交易日不是完全的一致 ,所以本文对于小部分数据进行了微小的调整 ,但是这不会影响总体的结论。股价指数的日收益率用股票指数的对数差分形式乘 10 0表示 :Rt=10 0 [ln(Pt) -ln (Pt-1]。从整体上看香港股市收益率的波动在回归后有比较明显的加剧 ,而内地股市收益率的波动则在回归后有明显的减弱。因为我们想检验香港回归以后香港和内地股市的波动的联系是否有所加强 ,所以本文把整个时间序列以回归日分为两个时段 :从 1993年 1月 4日到 1997年 6月 2 7日为第一个时段 ;1997年 7月 3日到 2 0 0 2年 8月 2 8日为第二个时段。...  相似文献   

18.
陈功 《经济》2005,(7):66-68
2005年6月23日,作为中国五大商业银行之一的交通银行终于在经历了漫漫征程之后,成功登陆香港股市,内地银行由此历史性首度在海外成功上市。  相似文献   

19.
郭楚 《新经济》1995,(1):31-33
高后,更掉头向下,由年头跌至年尾,跌幅居世界主要股市的首位,达368%,港股总市值损失约1000亿港元,加上英资怡和集团(占港股总市值的8%)相继除牌,使香港股市在世界主要股市的排名由1993年的第6位降至1994年的第8位。  相似文献   

20.
股市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市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在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中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国民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但近几年来,我们实际看到的是股市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并不是一致的。本文用实证方法对股市与国民经济进行了分析,并分析股市与国民经济发展不一致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