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很多商场都会看到,当顾客走进时,会受到一个、甚至多个售货员的“热情服务”,喋喋不休地缠着顾客介绍、推销、兜售商品,一直闹腾得顾容无可奈何地买了才罢休。我就多次遇到过这种情况,后来我实在不敢走进这样“热情”的商场。 有一个以挑毛病为主题的相声也说过类似的事情,挑自由市场小贩“热情”的毛病,说这种“热情”使你不花个几十块钱“不好意思”出来。 过度“热情”的确是个毛病。一是“热情”得过度,已达到了“死皮赖脸”,误导顾客,强行拉客,甚至替顾客作主的份上了。我到某商场买块表,一挨柜台就被售货员迅速盯上了,…  相似文献   

2.
目前市场上促销手段、促销方法越来越多,五花八门,眼花缭乱。在商业竞争市场环境下.促销成了商家必不可缺的经营行为,不少商家促销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不但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注意,商家本身也大获效益。确实,有些促销宣传鼓动语是极为吸引人的,“买300送100”、“买500送200”、“终身保修”、“终身消费”等等,给顾客的印象是“便宜”、“安全”,而这也正是顾客所向往、所期盼的。  相似文献   

3.
上帝的愤怒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传到了天国 ,万能的上帝感到十分好奇。心想 ,这“顾客”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居然能与自己这位宇宙主宰相提并论。他便吩咐耶稣到人间走一遭 ,了解一下顾客的情况。耶稣来到人间 ,信步走进一家副食品店 ,看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买奶粉 ,奶粉标价15元 ,她还价14元 ,经过一番争执 ,最后以14 8元成交 ,售货员极不情愿地找给她两角钱 ,待她走后 ,自言自语地说 :“没见过这样的顾客 ,真是个吝啬鬼!”耶稣回到天国 ,如实向上帝汇报 :“父亲 ,原来顾客是个吝啬鬼。”“孩子 ,你肯定没了解清楚 ,想我上帝割肉喂鹰 ,人们…  相似文献   

4.
时近年末,正是各种商品的销售旺季,商家趁势搞促销,但其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感到遗憾的事。前段时间,我到无锡市大洋百货消费,商家明明讲是“买100送100”的,却不标明只是部分柜台;明明说可以使用现金券或“美丽券”的,却不标明只能在指定柜台使用;明明我已持有一定量的现金券,却被告知得再消费一定量时,这券才能在某个柜台使用等等。这明显是误导顾客陷入消费陷。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在物美超市看到一场两个名牌洗衣粉促销.促销方法截然不同:A品牌一袋500克.原价4元现卖3.2元,打8折;B品牌促销时推出特装袋.“加量不加价,4元每袋600克,”我在现场观察.两种促销方式都有效,顾客都觉得落了实惠,有顾客干脆各买—袋。  相似文献   

6.
笑一笑     
《光彩》2001,(9)
借口   父亲:“孩子,今天不要去上课了。昨晚妈妈给你生了两个小弟弟。明天,你给老师解释一下就是了。”   儿子:“爸爸,明天我只说生了一个,另一个,我想留着下星期不想去上学时再说。” 切实保证 商店里,一位秃顶的顾客走到化妆品柜台前,热情的营业员立刻向他推荐一种生发油。顾客问:“你能保证这种生发油一定有效吗 ?”   “当然,”营业员说,“您看,买本品一瓶,附送高级梳子一把,这就是最切实的保证。” 录取资格 小露丝去考贵族幼儿园,面试时老师取出一张 10元的钞票问:“这是什么 ?”小露丝很快回答:“这是奶…  相似文献   

7.
<正> 我是推销矿灯的。一次,刚刚向一个商店推销出我的产品时,恰逢一位顾客要买这种灯。虽然也动心想买,但他会苛刻地讨价还价。营业员热情地说:"28元一套。"顾客脸一沉,说:"人家杂货店25元,你们卖28元,太贵!"25元?我们批也批不来。若是同样的牌子,你有多少,我全要了。"一句话呛得对方支支吾吾,不说买也不说不买。见此情景,我忙上前:"老师傅,您说25元的6V矿灯,确实有,只是它的电池充电容量很小,仅3AH,而我店的矿灯容量为5AH。就像半瓶酒  相似文献   

8.
一名女顾客在一家服装店里看衣服。她对其中一套连衣裙颇有好感,踌躇间,店主主动问这位顾客要不要试一试衣服,并特意加上一句“不买不要紧,不买也可以试的”。这位顾客于是就到试衣间里试衣服了。但是,穿上之后她感觉不是很好,于是又脱下来还给了店主。店主依然笑容可掬,并向顾客推荐另一套衣服。  相似文献   

9.
前些日子,我在《看不懂的“节日促销术”》(见本刊2007年第2期“咖啡吧闲话”)一文中,从“买500元进200元”.“买300元送500元”之类的“节日促销术”说到“特有所值”的问题,但我只是提出问题,对于如何解决问题并没有展开,有一种言犹未尽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投入”诚可贵“卖出”价不高赵连波“我不靠偷工减料发财,而靠货真价实挣钱;我不想一个早晨就腰缠万贯,只希望顾客天天买我的煎饼。”这是一个个体煎饼摊女主人的生意经。她的煎饼摊设在一个大企业的门口。原来与她“同一战壕的战友”还有三个,几番较量之后,那三个...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3)
<正>剧烈波动的市场并未阻挡许多"85"后年轻人投入牛市怀抱的热情,越来越多的"85"后通过投资基金的方式参与到牛市盛宴中。不过,这其中还隐藏着一群想赚钱但对股票、基金知之甚少的"小白"。"前一天收益为正就买"蒋小姐是标准的文艺女青年,在本轮牛市来临之前,她从没有过任何理财经验。"朋友说我不适合炒股,推荐我买基金,我就买了货币基金和指数基金。"蒋小姐说,她买基金的标准是"前一天收益为正,名字看着顺眼"。在  相似文献   

12.
网购一梦     
悦悦是不折不扣的网购狂,用她的话讲就是:不是在网购中醒着,就是在网购中睡去。 某日,只听一声,办年货了,悦悦边喊,边打开电脑,登录世界500强、我国粮食和食品大企业——中粮的“我买网”。一看,人正做促销呢,买200元送50元,还有不少特价产品。  相似文献   

13.
<正> 2000年10月份,我因生活所迫。辞去了小镇党政办公室文秘工作,回家做起了经营小电子生意。在近三年的经营中,我努力并坚持做到热心吃苦做、细心少出错,恒心耐寂寞。凭着诚信和韧劲,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小本生意做活了。一是买和不买都热心,分内分外都热心。每当顾客走近摊位前,我都站起身来笑脸相迎,问顾客看看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事需要帮助等热情话语。顾客购物时,热情详细介绍。不买时也谈笑风生应付。最后在"您走,走好"的友好气氛中送走顾客。长此以往,逐步获得  相似文献   

14.
一对一:新世纪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志平 《商业研究》2006,(1):147-149
当今市场营销范式正从大众营销向一对一营销转变。和大众营销相比,一对一营销注重顾客份额而不是市场份额,细分顾客到个体的程度而不是群体的程度,与顾客对话与协作而不是“我说你听,我做你买”,将产品传递给顾客而不是将顾客推向产品。实施一对一营销要创建顾客管理机构,识别顾客的需求和价值,整合顾客数据库,进行批量定制生产。  相似文献   

15.
对对于经商的人来说,有人采访报道应该是求之不得的。然而,采访北京红墙生物公司总经理志新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每次我给她打电话,她都有些为难地说:“唉呀,谈什么呢?我真的觉得没什么好谈的。”好像接受采访比她去挣几百万元钱还难似的。在我第三次见她的时候,我终于从她嘴里挖出了一些零星的故事。她说:“我觉得,对我来说,无智谋就是最高的智谋。”  相似文献   

16.
我与一些农机手谈论“国有农机公司生意缘何做不过个体户的看法”,机手反映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有拖拉机手或用户到农机公司买零售价格为30多元一只的气缸套缺5角钱时是买不到手的,尽管少收5角钱农机公司仍有利可得。而那位顾客到个体户那里,老板却爽快地说“少5角钱小事没关系,拿去吧!”再如,一机手的拖拉机抛锚在公路  相似文献   

17.
<正>促销“时尚”过了头奇招怪招副作用大一提到促销,人们就会想到降价、打折、买赠、抽奖、优惠券、贵宾卡,然后就是请明星、活动造势、户外展销等等。企业促销是为了打开市场销路、宣传品牌;商家促销是为了提升人气、吸引顾客。那么,真的是所有的促销都达到目的了吗?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家的促销活动吧。  相似文献   

18.
12月的一天,在A城市最大的百货商场跃华百货的策划部里,大家正在为新一年的春节营销策划方案发生争议:年终促销,除了“买就送”还有什么策划部主管王先生说:“往年春节我们百货商场的营销活动都是采取买就送的方式,今年还是按部就班,去年是买300送150元优惠券。今年我们可以和招商采购部商量一下,看看还是送150还是200?今年周围的几个大型商场都是在进行买送活动,例如彩虹商场是买300省100,玛雅百货是买500送200,巴黎春天是买800送500。”策划部的李经理也有自己的理由:“我们实施买送活动已经很长时间了,每逢过年过节就是进行买送活动,这种买送活动已经引起媒体和消费者的极大反感,他们都说这种赠券方式和买送方式是在将消费者当作白老鼠一样戏耍,这样明显不合理,他们希望能够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今年过年不买送,买送也不送购物券。”李经理最后一句“今年过年不买送,买送也不送购物券”的广告语翻版模式引起策划部人员的哄堂大笑,他们纷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来:“过节买送是常规,没有买送就没有过节的气氛了。”“最近周边几个大型商家的买送促销力度越来越大,我们企业的利润怎么保证呢?尤其是最近这个两个月,圣诞节和元旦,1月18日...  相似文献   

19.
启晨 《光彩》2001,(12)
前不久,一位出访匈牙利的记者在一家批发市场采访中国商人的经营情况。一位来批发货物的匈牙利妇女告诉她:我不愿意买中国货,因为中国货永远能降价,你不知道这些东西究竟值多少钱,也不知道别人拿到的货是不是比你的更便宜;如果别人拿到的货价格比你的更低,你的货就可能卖不出去。她说阿拉伯货并不比中国货好,但他们所有的摊位都是一个价,结果很多阿拉伯人很快就发了财。而中国人互相压价,很多人来了好多年了还是老样子。我想这与中国人固有的“同行是冤家”的经营理论有关。人家外国人的竞争观念是“你比我强,我一定努力比你更强…  相似文献   

20.
一位和西单商场同龄的老顾客曾穿着半个多世纪前在西单商场里买的中山装颇有感触地说:“家里的家电、家具都是在西单商场买的。在西单商场买东西就是放心。”为此,他家还立了一条家规,家里人凡在西单商场买东西,都可以凭购物小票到他那里报销。这条家规,使他的家人都成为了西单商场的忠实顾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