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各项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也是确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会计确认解决定性问题,会计计量解决定量问题。西方国家对政府会计要素的划分及确认、计量的界定,均是各国根据本国国情自行确定的,没有权威或统一的标准。本报告立足中国国情,借鉴中国企业会计改革和国外政府会计改革的经验,对如何规范、界定中国政府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计量问题,提出建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数字资产的会计确认和计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猛发展,目前存在的很多产业正逐步从物质向数字转变。作为市场的一种重要资源,数字资产给它的开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为其使用提供了很多便利,加强对它的研究越来越显得紧迫和重要。本从研究数字资产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对数字资产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提出了笔的一点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资产评估中资产的涵义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公正性中介行业。作为资产评估的客体——资产,是资产评估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其涵义的界定,直接影响资产评估理论与评估实践。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资产评估中的资产与会计学、经济学、法学中的资产的区别与联系,以探讨资产评估中资产的特征,并参考国际评估准则对资产涵义的界定,阐述了笔者对资产评估中资产涵义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孙宇韬 《投资与合作》2011,(10):117-118
传统的政府会计一般以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它以处理技术简单.资金易于控制而在公共管理领域内应用广泛。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权责发生制被逐步运用到政府会计确认上来,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会计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我国进行政府会计确认基础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确认基础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数据资产的特征入手,深入探讨数据资产的权属界定,并提出相关计量模式改进方法和具体会计账务处理方式,将数据资产区别于无形资产予以单独反映,根据数据资产的用途划分为外购型和内部开发型,从数据资产的确认出发,通过不同计量模式对其进行相关初始和后续处理。数据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模式质量越高,就越能激发企业创造更多价值,更有利于企业经营决策和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谈或有事项的概念和确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事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至资产负债表日结果已确定,并可据此结果作出其他相应经济行为的事项,我们称之为确定事项;另一类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或有事项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一种状况,是无法避免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如何进行恰当反映的问题,既要反映事项的“或有性”,又要使财务报告使用者对此能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会计法》第 19条作出了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单位提供的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统…  相似文献   

7.
会计主体是理论上的一种假设,用以界定会计管理的空间范围。目前,我国会计管理已形成企业会计、政府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三足鼎立”的格局。对此,各方面基本赞同。但是,对政府会计管理的范围和会计主体界定的标准,对政府会计与其他两类会计管理的边界线如何划定,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有不同看法。为此,我们就这个难点问题,作些分析,提出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9.
析我国政府会计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诠释政府负债定义,意在概括政府负债的本质特征,说明其核算内容,界定政府会计提供政府负债信息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的困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该制度为使企业资产符合资产定义,贯彻谨慎性原则,对企业资产减值全面予以确认。确认原则可以概括为:在范围上是企业的所有资产;在数量上是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净值与资产账面值之间的差额。资产减值确认在企业信用不好、三角债盛行、市价不稳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有关人员在实际操作上却存在很多困惑。一、企业会计人员的困惑第一,确认难度大。新制度规定资产减值准备要逐项认定(虽然应收款的坏账准备是按比例提取的,但提取比例是在逐项分析可收回性的基础上确定的)。企…  相似文献   

11.
略论保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晖 《金融会计》2004,(11):56-59
保险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保险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保险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保险企业从外界(主要是被保险人与股东)取得各种经济资源(如保费与股本)之后形成保险资产,保险资产及其收益是被保险人获得偿付、股东获取股利的基础与来源。本文通过对保险资产计价方式的研究,对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与监管会计原则应采取哪种计价方式,采用不同计价方式应用哪种办法进行协调,资产的不同计价方式对我国保险企业所面临的利差损问题有什么重要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当前的保险会计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与开发支出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隆伟 《上海会计》2002,(10):13-14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出现,企业对研究与开发活动日益关注,学术界对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问题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本文中,笔者借鉴国外经验,就研究与开发支出如何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确认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一、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特点研究与开发活动(以下简称“研发活动”)包括所有为了形成和增进科学、技术、工艺等知识而进行的有组织、系统性的人类活动。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IAS 38)《无形资产》中对研究与开发活动作了如下定义:“研究,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具有创造性和有计划的…  相似文献   

13.
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确认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国外关于证券化资产会计确认的主流模式,并结合中国国情,对我国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发起人的会计确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会计要素定义的方法探讨 (一)企业会计要素定义的方法及其启示。企业会计关于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之间是否存在勾稽关系的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并由此产生了企业会计要素定义方法的重大差别。  相似文献   

15.
从2007年开始执行的新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是运用广泛并且较难理解的一个会计准则.我们发现上市公司在执行这个会计准则时,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的理解比较模糊.本文以ST平能公司和闽东电机为例,讨论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的条件以及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全面收益表看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湛 《现代会计》2001,(5):9-11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英美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国际会计准则先后颁布了“全面收益表”的准则规定,旨在更全面的披露收益信息。全面收益表的产生并非偶然,它与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中的问题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高效的金融创新工具,其增强资产流动性、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本年度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的正式颁布,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范围的拓展,这一业务必然将获得巨大的发展。而相应的配套法规、制度的完善是使得这一业务健康、规范运作的必要前提。这其中,准确恰当的会计核算特别是资产证券化中发起人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尤为重要。因此,应尽快建立和颁布统一的,富有针对性并据可强操作性的会计规范和指南。  相似文献   

18.
《京都议定书》使得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可交易的商品,关于碳排放权的经济交易与事项要求会计对其进行核算,国内外因此产生了多种关于碳排放权应确认为何种资产的观点。本文基于会计原理的视角分析碳排放权是否应确认为一项资产,并对国际和国内关于碳排放权应确认为何种资产的主流观点进行综述,基于上述观点的分析,得出碳排放权资产确认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采用资产负债表的债务法,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将两者产生的差异区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此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实务  相似文献   

20.
环境资产是企业绿色会计的要素之一,是环境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对环境资产的确认是研究其记录、报告的基础。环境资产会计的正确确认,直接决定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截至目前,我们尚缺乏统一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人们无法对企业的环保责任和贡献作出恰当的评价。根据此情形,本文对企业环境资产的确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在界定环境资产定义的基础上,依照环境资产的确认标准,明确了环境资产确认的方法与步骤,并提出了确保环境资产正确确认的主张——被资本化的环境成本才构成环境资产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