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对公用企业在反垄断法上的性质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莎 《金卡工程》2010,14(1):77-77
凯恩斯主义后,公共企业中政府干预愈加明显,主要出于保护国民经济的目的。但近年来的市场开放,公用企业也从服务于民的角色蜕变到利润战场的逐鹿者,随着电讯捆绑销售,供水价格起伏,汽油供应波动,让人不得不关注我们的公用企业行为,所以本文意在以《反垄断法》去审视公用企业中存在的垄断现象及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PPP模式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地铁”)在城市住宅区、交通运输中心和工作地点之间提供了一个快捷便利的连接。从经济学角度看,地铁项目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特性,即地铁运输服务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有一定排他性的基本特征,属于准公共产品。理论上纯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纯私人产品应由民间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准公共产品既可以由政府直接提供,也可以在政府给予补助的条件下,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即政府和民间合伙的方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  相似文献   

3.
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以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本文构建包含政府补助的扩展型CES生产函数模型,基于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倒U型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补助显著增加了劳动收入份额,但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政府补助低于临界值时,政府补助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增加,但当政府补助高于临界值时,情况则相反。机制分析表明,政府补助引致的融资约束改善和营业利润增加是其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补助规模增大,促进效应逐渐减弱,而过高的政府补助引发企业寻租成本上升等抑制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效应却随之增强,这是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倒U型影响的重要原因。本文不仅从微观角度阐释了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为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机理提供了模型解释和经验证据,也为新时代深化现代财税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朱恒 《金卡工程》2009,13(4):168-169
政府部门曾经探索过各种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如:政府垄断供给、民营化供给、第三部门供给、"政府-民间"协业供给等,但效果均不理想.在此我们将信托制度引入到公共产品供给领域中来,希望凭借其制度构造中展现出的公益性、安全性、高效性、灵活性的特征,为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一个全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邓珊 《中国外资》2012,(18):211
公用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长期的政企不分,行业垄断严重,立法滞后,监管缺位等因素,公用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行为十分普遍,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公众的普遍关注。本文从探讨公用企业的含义出发,归纳了我国公用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表现,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以此为基础,结合反垄断法,提出了规制我国公用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行为的措施,希望能达到合理规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用企业合法垄断受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质疑,在公用企业中适当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也成为大势所趋.公用企业反垄断涉及行业立法和反垄断法,本文在分析行业立法和反垄断法中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用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长期的政企不分,行业垄断严重,立法滞后,监管缺位等因素,公用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行为十分普遍,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公众的普遍关注.本文从探讨公用企业的含义出发,归纳了我国公用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表现,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以此为基础,结合反垄断法,提出了规制我国公用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行为的措施,希望能达到合理规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金平 《中国税务》2014,(12):49-51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的损益。取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9.
《金卡工程》2016,(4):36-38
近日,公交公司收取IC卡押金被指涉嫌“滥收费”,IC卡工本费高于成本将重点调查。8日,工商总局发布公告,指出目前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殡葬等行业的强制交易、滥收费用、搭售商品、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十分突出。从4月起至10月,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其中,IC卡工本费高于成本将重点调查。“公用企业提供的是基础公用产品或公共服务,事关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  相似文献   

10.
公用事业民营化,政府如何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理论和观念中,公用事业往往投资大,周期长,是个赔钱的买卖,私人无力从事,也不愿经营,只能由政府去办,由公共企业经营。然而,民营化的现实却与这种理论和观念相左,公用事业民营化蕴含着无限商机。 私人部门进入公用事业有两个契机:—是当原有由公共部门垄断经营的设施满足不了迅速膨胀的市场需求,而政府一时又拿不出多少财力进行新的投资和建设,于是,外国资本和民间资本首先进入了公用事业的增量领域。二是原有公用企业的设施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设备老化,急待更新改造,公用事  相似文献   

11.
准公共产品供给纵向一体化的政府垄断是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问题,问题的解决需依赖竞争性供给改革。对准公共产品竞争性供给改革可以按“两层分解,多元竞争”的思路进行:打破准公共产品供给高度纵向一体化的供给模式,将供给过程分解成不同的亚过程和环节;在不同的亚过程和环节开放进入、引进竞争者,形成多元竞争的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2.
政府补助是政府公共支出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特征是无偿性与资产的直接取得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按照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弥补相关成本、费用形式的差别,将政府补助划分为两类,即: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本文在阐述了政府补助的形式基础上,分析了政府补助的会计及税务处理,并提出了对其稽查的重点和纳税筹划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方性公共产品理论告诉我们,公共产品的受益具有空间层次性。按受益空间公共产品可为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和地方性的共公产品。公共产品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决定了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来提供。本文在详尽分析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不同模式效率差别的基础上,得出地方性公共产品提供的理想模式是地方政府供给为主,中央政府参与供应,进而界定了地方政府的投资范围是: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对基础产业的投  相似文献   

14.
公用事业企业,是指国家为了适应社会公众生括而设立的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经营组织,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价格水平和服务方式与公众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根据我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3年12月发布的《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公用事业企业具体包括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公用事业或行业的经营者。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生产技术上的规模经济导致自然垄断的产生,但垄断会导致市场失灵,所以使得政府管制成为必然。在现实社会中不同自然垄断产业其垄断程度不同,甚至同一产业不同生产环节上垄断程度也不同。因此,本文以自然垄断理论为依据,针对不同的自然垄断产业的特性提出不同的政府管制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支持各地区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进度,2011年第一批中央补助公共租赁住房专项资金100亿元已于日前下达地方。财政部要求,这笔资金将由各地专项用于补助政府组织实施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的开支,包括投资补助、  相似文献   

17.
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或财力分配比较分散时,市场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成为一种主要选择,可更多采取私有经营、政府管制或者私有经营、政府补贴方式当今社会,政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的触角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生  相似文献   

18.
预算透明:责任政府建立的前提政府是人们为解决自然状态下个体冲突而产生的一种超个人的契约组织。单个人而非政府是社会的价值基础。政府因公众的同意而具有存在的合法性,依众多的个人而生存,提供民众需要的、单凭个人力量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所谓的责任政府是指能够按照公众意愿,有效率地使用公共资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但责任政府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建立需要公众的参与、约束与监督。与私人事务由私人根据市场规则决策不同,公共事务的决策只能通过政  相似文献   

19.
地方债制度化变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方债制度化变革的经济基础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是政府为公共产品提供资金保证的财政分配模式。在公共财政模式下,无论是全国性公共产品,还是地方性公共产品,政府要履行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自然垄断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论证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自然垄断产业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性质或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程度对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自然垄断产业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对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具有显著影响。表明自然垄断产业企业的公司治理主要问题是其"内部人控制",自然垄断产业企业应以完善其公司治理为导向进行政府管制改革,提升民营资本在自然垄断产业所占的比重,这样才能提高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