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PPP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首次以全投资PPP模式推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经过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等规范操作,目前,已正式进入到项目执行阶段,在全国范围内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本文从执行阶段对呼和浩特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PPP项目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提出建议,帮助政府决... 相似文献
2.
利用既有的国内地铁经验资料与理论储备,分析影响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车公里服务费指标的主要因素.基于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标准基础边界条件,构建车公里服务费指标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3.
分析PPP模式在英国伦敦地铁和英法海底隧道的应用案例,分别梳理其运作过程、运作机制、成败因素等,并针对运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归因,提出应用PPP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同类型PPP项目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5.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轨道交通进行施工时的新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新技术具体呈现形式以及运用方法,并且说明轨道交通进行施工时运用新技术的要点,以期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一定参考,保证轨道交通在建设过程中的整体质量与效果,充分满足人们出行需要. 相似文献
7.
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屏蔽门绝缘问题研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绝缘问题已有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屏蔽门绝缘问题研究是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不断深化的,地铁屏蔽门绝缘设计的必要性被广泛认同,地铁屏蔽门绝缘问题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屏蔽门绝缘问题的影响因素较多等特点.因此在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有工程项目交易方式的选择通常考虑项目管理层面的因素,而忽略了项目治理层面相关因素的影响,这导致BT模式下工程项目交易效率较低,成为制约BT模式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推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本文引入项目治理理论,提出应根据BT项目契约中的项目控制权强弱及与之匹配的风险分担的有效性划分出强BT、标准BT、弱BT三种项目交易模式,给出了按照项目控制权与风险分担相匹配的BT模式选择过程,并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这三种模式的运行效果,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BT模式创新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数目迅速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然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就我国的情况来看,利用城市轨道交通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也渐渐地形成了一种趋势。然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体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仍过于单一;轨道交通建设开发方式过于单一;轨道交通沿线单位无偿受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何有效控制投资成为制约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机电工程设计内容,以佛山某轨道交通线路为例,对地下车站机电工程的造价进行分析,得出不同车站机电工程经济指标,并找出影响车站机电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为后续工程投资估算、设计概算编制... 相似文献
13.
孙建军 《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6,(3):41-43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噪声源,对其主要减振降噪工程措施进行了综述,并就采用减振型轨下基础的各种措施的减振降噪效果、维修工作量及其难度、造价高低、施工技术难易程度等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以期能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成都市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问题,成都市政府近年来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图对商品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调控,缓解政府部门公益性建设项目的融资压力,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的。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领域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本文对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双方在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应用PPP模式的可行性及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合作融资建设的可行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建议,结果认为将PPP模式应用于保障性住房融资可以达到公与私双赢,且有助于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资金价值评估是目前PPP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作为目前国际应用前景最广阔的方法, PSC评价法被广泛应用于PPP项目的资金价值评估。但是,PSC评价法存在过多假设条件、折现率取值和周期性等缺陷。针对我国目前PPP项目评估现状,通过对PSC评价法存在问题的分析,从PSC值确定、风险调整以及折现率方面对PSC评价法进行改进,并提出契合我国具体国情的保障措施,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PSC评价法的运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后损失巨大,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需要多渠道的融资。这为民营资本的进入提供了机遇,使得PPP模式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大有用武之地。探索有针对性的PPP模式,积极应对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对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