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快讯》2012,(13):16-17
北京:养老保险可转外地 北京近日制定发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规程》,明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在市内转移接续,并可转到外地。参保人员迁居外埠,外埠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隐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  相似文献   

2.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解决城乡居民养老问题的惠民工程,本文从参保人员流动带来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入手,剖析问题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利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相似文献   

3.
王志华 《中国经贸》2014,(15):131-131
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广大居民的期盼而做出的重大工作部署,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对解决城乡居民老有所养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按照威海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09年10月,我区在部分村居进行新农保试点,2010年全面铺开新农保制度。经区政府积极争取,同年10月份我区被列为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市。2011年7月,我区全面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我区居民养老保障全面覆盖。为促进城乡居民合理流动,2013年1月1日起,我区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统称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加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统一纳入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一体化经办管理。由于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因此在制度实施和运行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也不少,下面就我区开展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张会丽 《特区经济》2010,(7):174-175
如何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是我国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时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考虑的问题。而搞好整体模式设计是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任务,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出发,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必须依据不同类型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设计,在贫困型农村建立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保险模式,在温饱型农村建立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在富裕型农村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本文最后又分析了进城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成为政府和百姓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尤为关注。哈尔滨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覆盖了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但哈尔滨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然存在法规不完备、基金管理不规范、接纳程度低等诸多问题,因此分析新型养老保险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哈尔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农村养老功能和土地养老功能的弱化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只有不断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能有效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多种形式,目的是为了使不同的群体在养老需求方面能得到满足,解决我国的养老压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近几年新推出的制度,在运行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其中如何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效衔接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章就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有效衔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开始关注养老问题,农村养老也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但是农村养老的现状还不尽人意。中国农村养老应当逐步实现从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平稳过渡。为此,本篇论文就中国农村养老的现状与对策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
温海红  刘晶晶 《发展》2006,(7):44-46
本世纪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经济的竞争和家庭的小型化对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冲击,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已经逐步建立,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缺失却一直无法得到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及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迫在眉睫。近期,国家研究部署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出2009年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力争达到10%的目标。该文从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剖析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9月青岛市城阳区着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低保障、全覆盖、可持续、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障、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建新 《乡镇经济》2009,25(1):102-102
2009新年第一天起,北京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实施。至此,北京市形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和老年保障制度的新格局,养老保障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养老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民生问题,而我国的养老产业却未能形成足够的规模来支撑全国几亿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作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和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给传统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带来巨大挑战。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作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的新型商业养老保险,可拓宽养老金融筹资渠道,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本文在对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stc回归模型和交叉列表分析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应在政府推动下进行。  相似文献   

15.
马年伊始,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王章华  黄丽群 《改革与战略》2012,28(4):73-75,106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还存在部分人户分离人群难以参加新农保,个人缴费标准和基础养老金设计缺乏调整机制,政府财政补贴低,补贴机制不完善,已年满60周岁、未参保的农村户籍老年人领取基础养老金存在困难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其他养老保障的配套衔接政策制度缺失的问题。文章认为,应该尽快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缴费、政府补贴机制;规范集体、其他组织、个人对参保人补助和资助行为;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新农保与其他社会群体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居民参保意识。  相似文献   

17.
提高城乡居民对养老风险的感知与防范能力,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存权利的重要体现。因此,完善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及问卷调查,对城乡居民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决策的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寻找城乡居民参保决策差异产生的原因,以推进和完善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起,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09年在全国选择10%的县(市、区)作为新的农民社会养老计划试点。并规定:只要“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农保”。按照国际社会的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普惠制农村养老的推行,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高城乡居民对养老风险的感知与防范能力,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存权利的重要体现。因此,完善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及问卷调查,对城乡居民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决策的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寻找城乡居民参保决策差异产生的原因,以推进和完善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1.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过程。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我国沿海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乡镇企业逐步发展起来,农村集体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绝大多数农民家庭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劳动致富之路。为了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发达的富裕农村自发地搞起农民养老保险体制。如给老年农民发放养老补助金等;有些地方对农村干部或乡镇企业职工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从1987年到1989年。全国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190多个县(市、区、旗)进行了农村养老保险试点。800多个乡、8000多个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参加人数达90多万人。积累资金4100多万元。并且有20多万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