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市场经济”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瓶颈。从今年初开始,中国在多次场合要求给予中国完整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6月3日,中美双方代表就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在美国举行了首次听证会。“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是否是一些国家对中国反倾销提案起因?中国离获得西方发达国家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路途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2.
“中国造”遭遇“十面埋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3日,美国商务部就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举行了第一场听证会。除了美国之外,中国还同时正在与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多达100多个国家进行艰苦的谈判。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从“入世”(加入世贸组织)再到“入市”(成为拥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按照一般的理解。“入世”了就应该是个一般的市场经济国家。因为世界贸易组织是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一个组织。事实的情况是作为欧盟和美国认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国在2001年底入世了,而2002年俄罗斯得到了欧盟和美国肯定的市场经济地位。却至今还在为了入世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与中国“入世”谈判的情形相似,中国“入市”的漫漫长征也并非一帆风顺。继新西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三国在短短两个月内先后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之后,6月3日,美国10位代表亮出了10张否决票。紧接着欧盟也亮出了红牌。  相似文献   

5.
经贸关系专家周世俭描绘的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路线圈”是:澳大利亚将是下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然后依次是加拿大、日本、韩国。欧盟,最后是美国。  相似文献   

6.
"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是在反倾销案中屡屡败诉的重要原因,也成为一些国家针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时最常用的武器。本文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一概念及在反倾销中的作用入手,分析了“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给我国外贸造成的危害、我国的市场经济程度以及积极应对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理解中国转型:国家战略目标、制度调整与国际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以后,在国际社会中出现了两类发展中国家:一类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国家,其中部分国家已经成为人们所熟悉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一类是冷战结束以后出现的从中央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国家,这些国家不仅面临着发展问题,而且也面临着转型问题。发展和转型问题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作者以中国转型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为案例,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回答如下3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受到什么样的国内约束以及中央政府如何进行制度调整?国际力量如何影响中国国内的制度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框定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次序以及速度,并使得中国在过去20年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够顺利地进行转型?  相似文献   

8.
陈功 《西部论丛》2002,(5):33-34
在人们所熟知的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之外,有没有第三种经济现象存在?但为什么中国经济可以躲避过很多连市场经济国家都惧怕的危机和风暴呢?现在面对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人们使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传统经济研究方法,来对比衡量现有的中国经济,却处处发现似乎并不“合身”,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难道是经济学方法在中国都失灵了吗?  相似文献   

9.
郁慕湛 《沪港经济》2004,(11):49-49
“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这个问题近年来一直成为争议的焦点。对这个问题的判断,不仅关系到中国及与中国经济贸易往来国家和地区的实际经济利益,更关系到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在国外遭遇的反倾销调查日益增多,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及学术界的相关争论作个简要的梳理,以便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问题的概貌。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存在越来越多地限制了中国许多产业的发展,替代国标准的存在人为增加了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的败诉率,极大地打击了我国企业的积极性。“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逐渐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得到各界关注。在“市场经济地位”尚未确立之前,探讨一下如何应对国外日益增多的反倾销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什么左右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盟日前已向中国送交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初评报告。报告称,欧盟无法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美国也举行了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听证会,迹象表明美国近期很难承认。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中国为什么得不到欧美的承认呢?  相似文献   

13.
欧盟日前已向中国送交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初评报告。报告称,欧盟无法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美国也举行了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听证会,迹象表明美国近期很难承认。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中国为什么得不到欧美的承认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产业》2005,(7):31-31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王建国提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几乎完全融入了国际经济体系。中国市场经济在机制上与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并没有根本的区别.即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市场价格配置资源.公平交易:然而只有少数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原因是.世界对我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概念不甚理解。王建国提出。用“新市场经济”的概念不仅可以用来向世界描述我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还可以用来描述我国作为新兴的新型市场经济的更多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与美国贸易政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市场经济地位”和“市场经济”一样 ,不仅仅是经济学词汇。“市场经济”是一个意识形态术语 ,更接近于“民主国家” ,而“市场经济地位”则更多的是一个法律术语 ,是国际贸易纠纷仲裁中一个重要的标准。贸易是真正的政治 ,不仅牵涉到国际政治 ,更牵涉到国内政治。贸易谈判如果不能和国内政治连线 ,在贸易谈判中一定会处于劣势 ,甚至签下“城下之盟”。今后 ,我国面临的贸易保护及谈判压力只会与时俱增。理解美国贸易政治的机制 ,探求改进贸易政策制定的结构 ,实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地位之辩——欧盟为何拒绝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道路上,欧盟无疑是一道重要的关卡。遗憾的是,此前吊起很多中国人胃口的欧盟初评报告,给予了一个否定的答案。欧盟的决定不可避免地夹杂着复杂的政治因素,这对中国是不公平的。该如何看待市场经济地位的意义所在?欧盟采取拖延战术,中国还有哪些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特征分析李晓峰各国市场经济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这一点来看,有许多共性特征,但不同国家市场经济模式的差异说明各国的市场经济也存在许多成功的个性特征。我们提倡建立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就是要有中国的“个性特征”,要体现中国的“民族的”...  相似文献   

18.
统计资料显示,自1978年以来,中国以经济特区为试点,由中央规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并且不断引进外资及技术。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日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际上,中国经济的“黄金增长”时期已维持了二十七年,每年平均增长率为9.4%,并成为世界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周刊》2006,(18):14-14
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吗?20多年的改革打破了市场壁垒,令这个国家成为全球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国明显是在朝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西方政界人士却始终不满足。中国的经济地位已远超出学术辩论范畴。如何界定中国经济地位,将会影响全球每年数万亿美元的贸易流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市场经济成长的社会环境分析周毅在我国,市场经济成长的社会环境从本质上概括地说,就是作为“后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国情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急行车”的振荡我国是“后发”国家,我国所进行的现代化在客观性质上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