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天津神界漫画公司是国内经营规模、签约漫画作者、年创作规模最大的专业漫画公司,也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原创性职业漫画公司。目前与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型漫画出版机构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及代理机制,目前,其投资创作的漫画作品主要销往欧洲、日本、韩国等国际漫画市场……陈维东作为中国著名漫画公司“天津神界漫画公司”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2.
关于国内漫画产业营销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霖 《魅力中国》2010,(12):6-6,9
国内漫画产业营销尝试应向动漫产业发达的日本借鉴一些经验。我国漫画产业及其营销的主要现状:漫画的读者群范围有限,本土的核心漫画期刊缺少,原创力强的漫画人才贫乏。我国原创漫画应当朝着职业化、商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国内漫画产业之舟在市场的大风大浪中扬帆远航。  相似文献   

3.
今年10月,第六届世界漫画大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届时,来自全球的300多位漫画大师和众多漫画团体将齐聚中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动漫人的心中之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沪港经济》2003,(2):19-21
由于受到大批年轻人的追捧,动画片、漫画书及其衍生品已在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据预测, 中国动漫产业将达到每年200亿元的 规模,其中仅衍生产品的市场每年 就可达100亿元以上。因此,动漫绝 对是一个大金矿。在中国,从事动画创作的人的收入远远低于国外,并且相差极为悬殊。深圳、广州、珠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济南、大连……十几座城市已经相继成立了几十家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他们瞄准的正是中国大陆动画电影界的济济人才和低薪市场。于是,由外国及我国港台地区提供资金、图纸和市场信息,由中国大陆艺术家提供劳务的动画加工工业,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兴起。获得1989年奥斯卡最佳美术片奖的《美人鱼》、1993年获奥斯卡奖的美国迪斯尼的《阿拉丁神灯》、轰动全球的美国华纳影业公司的《蝙蝠侠》、中国小观众无不熟悉的美国的《变形金刚》、日本的《花仙子》、《机器猫》……均出自在合资动画公司中打工的中国大陆美术家之手。美国的动画巨片《花木兰》,最初是从深圳重金挖走一名女教师开始运作的,最终成为一部商业大片。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新区》2012,(1):11-11
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出炉 高新区内动漫企业包揽天津5项大奖 近日,天津高新区动漫企业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5项大奖,包揽了天津获得的全部奖项。它们是:天津神界漫画有限公司荣获最佳动漫创作团队奖,其出品的《三国演义之关云长》获得最佳新媒体动漫作品奖.  相似文献   

6.
刘美 《环球财经》2014,(8):40-43
看待日中问题,要有百年以上的长远眼光 Q《环球财经》:几年前您推动将《日泰百名漫画家忆停战日》译成中文,还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这些漫画举行了展览。用漫画来纪念二战是很新颖的形式,而这件事由一位日本作家来做,并且还是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样一个颇具意义的地方举行展览.这让我们爱到了很大的触动。  相似文献   

7.
梁敏 《魅力中国》2014,(14):98-98
日本动漫业在中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日本动漫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日本动漫有利于我们了解各国文化。它涉及的范围广,包括科学、历史等,它以青少年喜欢的方式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调剂了我们在学业中的重负;但同时有些同学沉迷于动漫,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动漫上,以至于荒废学业,使得学习成绩退步。从《樱桃小丸子》,到以后的《美少女战士》、《圣斗士星矢》,再到后来逐渐引进的《名侦探柯南》、《灌篮高手》、《魔卡少女樱》等这些日本动漫大片,让在国内的中小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动漫。所以,现今青少年中喜爱动漫的学生越来越多。逐渐。在全国各地盗版漫画店遍地开花;各地各种形势的动漫画展也越来越多;在网上有关动漫的网站和论坛更是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8.
热点聚焦     
《中国西部》2013,(27):10-11
“90后”女大学生退学开网店出版漫画《小卖家成长记》 大学期间,“90后”长沙女孩蔡修能发现所学专业不适合自己,在选择了退学之后开始了自己的专职淘宝路。两年的淘宝生涯,她出版了漫画《小卖家成长记》,并签约漫画机构。这个希望能活出自己的女孩说:“其实我就是想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林云帆 《西部人》2005,(2):24-25
随着《涩女郎》、《向左走,向右走》的风靡全国,都市人渐渐发现了漫画轻松幽默而又充满智慧的独特魅力。如今在香港和上海等城市,成人看漫画已经演变为一种阅读时尚。在美国和日本,最迷恋漫画的群体早已不是孩子,而是成人!一位洛阳女孩从中发现商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成人漫画吧”,没想到一下就“火”了起来,如今月利润高达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于娜  林卓军  苗俊峰 《现代乡镇》2012,(11):114-114
9月29日,由中国国际漫画节组委会主办,本刊合作联盟单位广州动漫行业协会联合广州市版权协会共同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版权交易会”在广州东方宾馆成功举办。本届交易会发布了“广州垃圾分类动漫创作设计大赛”、“2012原创动漫游戏电视大赛”、“动漫主题邮局”三大项目,并举办了“三维动画技术高峰论坛”。在展示广州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涩女郎》、《向左走,向右走》的风靡全国,深感职场压力大的都市人,渐渐发现了漫画轻松幽默而又充满智慧的独特魅力。如今在香港和上海等城市,成人看漫画已经演变为一种阅读时尚。在美国和日本,最迷恋漫画的群体早已不是孩子。而是成人!一位洛阳女孩从中发现商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成人漫画吧",没想到一下就"火"了起来,如今月利润高达万元以上!她是怎样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日本人,漫画的作用早已超出娱乐的范畴。不用去宫崎骏工作室的所在地三鹰,也不必专门去集中了大量动漫产品商店的秋叶原,你只需在大街上、地铁里就能感受到这一点。日本地铁里贴的挂的各式广告,串起来好像一本漫画书。就连消防局大门上的防火海报,也是一幅卡通画,甚至连大量的教学材料、某个新法令的阐释,也常常用易于理解的动漫来完成。  相似文献   

13.
金先 《中国报道》2014,(6):104-104
某地的动漫节借着“五一”节的假日时间,隆重热烈地开幕了。各种媒体特别是当地媒体大量报道此次动漫节的活动盛况,于是各类大报道大数据纷纷见于诸类媒体。据报道,当地动漫产业已超越旅游业而跃居为当地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其实,就这些盛况和数据的报道而言还是让许多专业人士有些摸不着边际。这样的活动既非仅仅针对漫画也不是专对游戏更不是特指动画,倒更像是对整个产业链的一个综合囊括和报告式的概括总结。因为这个动漫节就是包含了动画、漫画、游戏、玩具、模商、电玩、声优、舞台剧,甚至商贩等上下游相关行业·个大杂烩式的聚会。故此有人曾形象地称其为中国的“春晚”,由此可见这是多么赋有中国特色,之所以这么说缘于世界上大部分举办的都是动画节,当然也有单独专业性极强的,比如法国安古兰漫画节。  相似文献   

14.
金润锦 《理论观察》2008,(6):154-154
当今办报倡导“图文并茂,两翼齐飞”。报纸上“图文并茂”的“图”不仅指新闻照片,也包括新闻漫画。新闻漫画运用夸张和幽默的漫画语言,使所反映的新闻事实既有新闻性。又兼具幽默性,令人喜闻乐见。《鹤城晚报》家事周刊从创刊起,在头版开创的“话里有画”专栏,就是将新近发生的有趣或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配以漫画一同发表。幽默、谐趣、夸张的漫画,以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或活动为背景,进行说明或评议,用形象性来激发人们的感知和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15.
李乃良,1936年生,陕西省佳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委员,陕西省漫画学会会长,陕西美协漫画艺委会副主任,陕西省新闻漫画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安市美协理事等, 1957年起至今发表漫画作品2400余幅,编选出版了《外国幽默画300 幅》、《中外人物幽默画300幅》、《陕  相似文献   

16.
张澈 《新西部(上)》2013,(Z2):142+153
本文介绍了《羊城晚报》的创新点及"漫话漫画"专栏的特点。认为《羊城晚报》的"漫话漫画"专栏在传播形式上的创新、在内容上以小见大,丰富了新闻价值、在传播理念上的回归,都反映了《羊城晚报》的突破与创新。同时在媒介和被接受的方式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改善,这些都值得媒体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康永君 《东北之窗》2012,(9):106-106
姜末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弟子,漫画构思奇巧,画风拙朴,自成一格。张嘉树是大连1977高考作文状元,打油诗信手拈来,俗中见雅,藏头谐趣。两人首次合作在大连晚报发表诗配画是1989年,那时还未谋面。2001年,张嘉树与姜末同在《足球周报》工作,自韩日世界杯开始诗画相配,评说足球,在大连受到读者喜爱。2005年,二人携手出版《睹球》一书,收入漫画290幅、打油诗800余首,是为中国足球诗画第一书,  相似文献   

18.
要形象描述一下过去的互联网生活,我最先想到的还是1993年7月5日《纽约客》刊登的那副漫画。漫画中有两只狗:一只坐在计算机前的狗,对坐在地板上的另一只狗说:“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相似文献   

19.
井亚杰 《东宇经纬》2000,(12):34-34
人们常用“教师像园丁”来形容教师的工作性质。然而有一天,在《教师之友》看到一则丰子恺先生所作的漫画《由剪冬青所想到的》,心里便对这句话产生了些许异议。  相似文献   

20.
要形象描述一下过去的互联网生活,我最先想到的还是1993年7月5日《纽约客》刊登的那副漫画。漫画中有两只狗:一只坐在计算机前的狗,对坐在地板上的另一只狗说:“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