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年的中国钢企可谓难上加难: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影响还未消化,铁矿石海运费用又达到历史新高。面对双重压力.中国钢企何以应对?[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6月20日,宝钢与铁矿石主要生产商必和必拓(BHP)公司达成上涨19%的价格协议,同时澳大利亚力拓集团下属哈默斯利公司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也已达成同样的价格协议,这一旷日持久的铁矿石谈判对中国钢企来说是一个无奈的结果。这对中国钢铁行业将产生哪些影响?下半年走势又会怎样?这个结果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信息》2008,(11):56-57
对于英澳矿业集团力拓对中国钢企铁矿石长期贸易合同执行率过低的情况,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终于采取行动了。5月15日,中钢协呼吁,国内钢铁企业和进口铁矿石商贸企业不要支持力拓对中国市场推销现货贸易铁矿石的活动。目前中国与澳洲企业之间有关铁矿石长期供应合同的谈判久拖不决。  相似文献   

4.
李拉 《产权导刊》2010,(4):17-19
2009年,为了改变中国进口铁矿石所处的不利地位,原来的各钢企自己与外商谈判改由中钢协代表中国钢企对外谈判,并提出“中国模式”。所谓“中国模式”有三大要点:一是铁矿石贸易结算时间从过去每年的4月1日到次年3月31日,改为从1月1日到12月31日;二是坚持长期协议、量价互动、量大价优;三是统一价格,不同地区、不同铁矿石品位、不同质量、不同矿山企业分别确定一个铁矿石离岸价格,一旦确认,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生产企业还是贸易企业,都应执行这个价格,不再分长协价与现货价。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说,铁矿石进口价上涨,对中小型钢企来说是灾难,而对大型钢企来说却是压力与机会并存。下游行业虽然总体来说受到一定影响,但程度却有很大不同。 日本新日铁公司与巴西CVRD公司达成了2005年度铁矿石涨幅71.5%后,韩国浦项公司首先接受了这一结果。尽管宝钢认为这一涨幅“超出了钢铁业能承受的范围,必将对全球钢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最终还是接受铁矿石价格上涨的要求。有分析师称,尽管中国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的采购份额大幅提升,但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格局在短期内还难有根本改变。按2004年进口数据推算,这一涨价将侵蚀中国钢铁行业三成的利润。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铁矿石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几年里,“矿”与“钢”的博弈已经带给中国钢铁业太多的尴尬,“涨价”已成为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的一个无奈选择。2006年19%的涨幅使中国多支付了120亿元的成本。反观日本,因为用30年完成铁矿石战略,日本钢企对铁矿石原料涨价却并不着急。历史已经验证了矿产资源浪费与钢铁成本上升的矛盾现实,中国如何破解铁矿石涨价困局,日本的经验值得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备受关注的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日前传出令人震惊的消息:从2005年4月1日起,中国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扬71.5%,大大超出国内业界涨幅在30%~50%的预期。目前中国50%的铁矿石依赖进口,宝钢代表中国钢厂达成的这一协议表明,中国钢铁业已被迫接受国际矿业巨头的“天价”。  相似文献   

8.
1月19日,在市场对铁矿石现货价和年度合同基准价的一片“涨”声中,两大国际矿商必和必拓和力拓已绕开中国这块“难啃的骨头”,转而和日韩钢企进行“一对一”的谈判。中国的铁矿石谈判由此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日本钢铁联盟数日前证实,“两拓”已与日本钢企展开谈判。  相似文献   

9.
自从1981年实行铁矿石价格年度谈判,特别是2002年中国作为亚洲钢铁业界代表之一加入谈判以来,国际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就呈年年上涨、涨幅不断扩大、谈判时间越拖越长、谈判难度越来越大的态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2008年铁矿石进口量4.4亿吨,预计今年进口量将达到5亿吨,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50%以上,但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却不具备举足轻重的议价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运动直接带动了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继而导致了世界铁矿石需求量的迅速增长。随着世界尤其是我国对铁矿石需求的急剧增长,全球铁矿石开采得速度明显加快,但供给仍赶不上需求。中国是全球铁矿石的最大买家,2008年占全球海运铁矿石总量的52%。但中国在定价方面却缺乏相应发言权。然而国外铁矿石生产集中在三大企业,而作为主要买家的中国企业分散议价,在国际铁矿石资源上基本没有说话权利,进口铁矿石价格受制于其他国家。我们应主动加强对我国未来铁矿石战略的研究和思考,积极寻求合理有效的措施,努力改变国际矿价谈判中受制于人的现状,争取在铁矿石价格上的发一言权,变被动为主动,从而维护我国国民经济和钢铁企业的安全与利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钢铁企业连续三年吞下全球铁矿石价格分别上涨71.5%、19%和9.5%的苦果之后,2008年度国际铁矿石新一轮价格谈判于上海再次紧急启动。这场必将影响未来一年中国市场铁矿石价格走向的公开博弈,既决定着谈判参与者的切身利益,也牵动着整个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的敏感神经。  相似文献   

12.
趋势     
铁矿石谈判败局暴露行业软肋;贸易摩擦影响中国乡企出口;调控后半数房地产商将被淘汰;中国鞋企将结盟赴欧抗辩。  相似文献   

13.
贺军 《西部论丛》2007,(12):24-24
攸关全球钢价走势的新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于10月展开,据此前报道,全球三大矿业巨头酝酿将铁矿砂的价格提高50%。而市场人士预期,在钢铁厂的拉锯、折冲之下,预估最后的涨幅可能在15%-25%左右。  相似文献   

14.
杨凯 《西部论丛》2007,(12):14-16
作为世界钢铁最大的生产国,中国对于钢铁市场的调控足以引起全球钢铁市场的骚动。面对逐步消减出口退税以来钢价上涨的因素,国际铁矿石生产国亦闻风而动,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铁矿石谈判变得更加纷繁复杂。我国钢铁行业的落后产能比例大,这也为我国钢铁业的发展埋下了苦果,更为可怕的是,铁矿石生产国越来越强硬的态度,其目的就是要利用“铁矿石资源越用越缺”的趋势,要挟钢铁企业,控制钢铁产业利益链。如果有一天,铁矿石原料危机上升到钢厂无法承受的程度。同时,国际铁矿石企业又伸出兼并的“利爪”。那么,对于集中度极低的中国钢铁业来说,可能是一场更可怕的“困局”,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是一场针对产业主体的大“蚕食”;特别是中小钢厂,很可能面临被国际新兴“矿钢巨头”兼并的危险。 再看国际钢铁市场,为了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与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世界钢铁工业的改造、联盟、兼并重组步伐在加快,主要产钢国先后进入新一轮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阶段。钢产量世界前两名的米塔尔和安赛乐之间的兼并重组造就世界钢铁巨擘的行动已尘埃落定。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数年内,钢铁行业的下一波整合大潮将席卷中国。 中国的钢铁业似乎感到了彷徨,面临着生死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几年里,“矿”与“钢”的博弈已经带给中国钢铁业太多的尴尬。历史已经验证了矿产资源浪费与钢铁成本上升的矛盾现实,中国如何破解铁矿石涨价困局,日本的经验值得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伟力 《新财经》2005,(5):46-48
从某种意义上说,铁矿石进口价上涨,对中小型钢企来说是灾难,而对大型钢企来说却是压力与机会并存下游行业虽然总体来说受到一定影响,但程度却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7.
徐斌 《西部论丛》2007,(12):20-23
2001年以来,一路飙升不喘气的中国经济,拉动了全球大宗商品牛市。钢铁的旺盛需求也带动了钢铁厂家对铁矿石的饕餮无厌,从而让铁矿石价格坐起直升机。中国钢铁协会每年联合旗下钢铁企业,打算抱团压下国际铁矿石巨头的报价,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尤其是去年6月,宝钢集团代表中国钢厂20日已与铁矿石主要生产商必和必拓(BHP)公司达成价格协议,精粉矿和块矿价格比上个年度上涨19%。宝钢与另外两家铁矿石巨头——澳大利亚力拓集团下属哈默斯利公司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也已达成同样的价格协议。随着19%这一铁矿石价格涨幅的落棰敲定,宣布了中国2007年度的铁矿石谈判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8.
鹿建光 《西部论丛》2008,(12):68-70
2008年对于中国铁矿石进口而言是个充满变数的年份。铁矿石年度协议价格继连续6年大幅上涨、国际矿业巨头赢得高达65%-96.5%的涨幅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又以亚洲钢厂支付的铁矿石价格比欧洲钢厂低为由,于9月初向中、日、韩大型钢铁企业提出在已达成2008年度协议价格基础上追加涨价12%的要求,并在遭到中国钢铁企业坚决抵制后,中断对华铁矿石供货。延续28年之久的“首发跟风、长协、离岸、同涨幅”传统铁矿石合同谈判定价机制名存实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李敏 《东方经济》2005,(4):56-58
2月底,国际两大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和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宣布与日本新日铁公司达成协议,从2005年4月1日开始把铁矿石出口价格提高71.5%,这是铁矿石在去年提价18.6%后的再度大幅提价。代表中国钢铁企业参与国际铁矿石谈判的上海宝钢,最终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水涨船高,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波动对国内钢铁市场造成重要影响,国际铁矿石年度谈判模式2009年一朝打破,虽经一年多时间却仍未形成新定价模式,中国钢铁业因此遭遇巨大挑战,不仅因为矿石高价位运行,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仍难成形,临时定价可能将维持数年的时间,还因为中国钢铁业已经处于亏损的边缘,中国对策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