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胡兆欣 《商场现代化》2007,(25):221-223
旅游业正在迅速发展成为我市最重要的经济产业。加强和重视人才队伍尤其是旅游外语人才的培养是造福旅游事业的长久之计。我们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使桂林市旅游事业健康发展。本文对桂林旅游发展中旅游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高职高专类旅游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前景以及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符合高职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不少高职院校在实施该培养模式时遇到了诸多问题。从学校、企业、学生等视角,对完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洪宏 《北方经贸》2014,(7):252-252
黑龙江省有自独特的旅游优势,因此培养适合本省旅游业发展的人才就成为了黑龙江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建立专业课程标准与旅游业职业标准相对接、培养能适应旅游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庆 《中国市场》2010,(31):116-117
本文在界定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基础上,探讨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问题,进而从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培养途径选择等方面构建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把社会有效资源和社会力量纳入学校资源,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培养人才有效模式之一.该文以宁波大学旅游管理系为例,对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蓬勃兴起,急需培养大量具有较高素质、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以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结合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权重、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对该院4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提出了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行在校识岗、实训周跟岗和实习企业顶岗的三段式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并制定弹性实践教学计划,学校要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的培养。力求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旅游人才市场需要、面向基层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智慧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的一种新兴业态,是旅游产业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它改变了传统的旅游经营管理服务模式,给旅游从业岗位带来了深刻变革,对旅游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提出了新要求,促使旅游人才培养必须作出相应改革与创新。在对我省旅游企业、职业院校进行实地调研及对沿海发达地区进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智慧旅游技术在旅游产业应用的主要体现及其对旅游人才需求的影响——即需要新型跨学科型旅游人才,继而提出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可以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开辟新的就业方向;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拓宽学生知识储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智慧旅游实践技能;创新智慧旅游实训基地建设,夯实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基础"等方面入手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旅游法》的出台,社会对旅游一线从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满足社会需求,高职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掌握了用人单位对旅游人员的具体要求,并结合西安高职院校的实际现状,提出了高职旅游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期望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旅游职业教育相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时间不长,但旅游职业同样取得显著成绩,本文在分析国外旅游职业教育概况中,对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日本的旅游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把这几国的旅游职业教育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为国内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与进步,已经逐渐朝着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紧紧围绕旅游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出满足旅游业实际的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对基于CBE模式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模式的构建予以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进入2l世纪以来,旅游在全球的社会经济领域逐渐成为主导。旅游高等教育作为现代旅游人才的关键培养路径,将受到人才市场的青睐。满足这些要求需以旅游学科为基础,以旅游科研成果为先导和指导,同时密切关注旅游学科建设与旅游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构建本科课程体系、明确本科教学重点。以韩国培材大学为例,从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三个方面对旅游高等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旅游业正处于从速度型、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质量型的转型时期.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旅游管理教育事业为了能为旅游业培养出适应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型高层次管理人才,如何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是一项极其艰巨的战略任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调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以期为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良性、健康、平衡、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探索和实践产学结合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结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外部环境和我院自身的特点,对海南旅游业人才现状进行了调研,为开发新型的校企合作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依据。通过分析学校单独培养旅游人才和行业企业独立培养人才各自的利弊来阐明校企合作开发旅游人才的必要性并设计出新型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对于西南地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旅游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出发,研究旅游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机理,并针对西南地区旅游刨意产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困境,从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和培养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全域旅游对游艇旅游人才有跨行业人才、多元化、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的培养要求。结合舟山游艇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增多、游艇产业刚刚起步、尚未形成游艇产业链的现状,分析舟山游艇旅游人才需求特点和培养现状,提出对舟山游艇旅游人才培养应依托相关高校的旅游、航海等相关专业,开设游艇旅游管理专业,科学设置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按岗位要求构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利用企业资源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实现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  相似文献   

16.
培养综合素质强、行业认可度高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是高水平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旅游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性,毕业生就业初期一般在基层工作时间长、体力强度大、待遇低下,容易形成职业倦怠。这一问题严重影响着高水平大学旅游专业学生的择业态度及就业对口率,也造成了该行业人才培养的"供需错位"的现象。以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与实践为例,探讨了构建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对其他高校旅游专业办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海洋旅游人才培养必须注重海洋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与各具优势的建立动态联盟的海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动态联盟的培养模式,关键是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要有特色、有针对性,从而使海洋旅游人才培养具有动态性、优势互补性、资源共享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分析海南本土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总结了海南本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的不足,提出了海南本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的若干模式和路径对策,并对国内的文化旅游研究体系进行了完善和改进,同时,该文提出的新观点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导游业务”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和带团技能为主。培养高素质的导游人员,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是高等教育旅游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通过对该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以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从而为旅游业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导游人员。  相似文献   

20.
温芳  贺丽青 《中国市场》2014,(51):202-203
在当今产业融合、市场需求多元化的大趋势下,高校对于应用型和职业型旅游传媒人才的培养应有所侧重。作者在阐述了旅游传媒人才的内涵与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在旅游传媒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索,以期建立跨媒体、跨文化、开放性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