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产权理论、代理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财务决策权配置的影响因素,如产权状况、信息特征和资本结构等;并从代理成本、信息成本和决策成本的角度提出了财务治理权配置的基本模型;根据对模型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财务治理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有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可归因于对国有企业剩余权配置的不断调整。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一股独大问题”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同样与企业剩余权配置有关,可以看作是国有企业剩余权错配造成的。其有效解决办法在于对国有企业剩余权错配进行纠正.以优化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均出现公司治理机制失效问题,这一共性问题的产生对国有企业治理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在反思国有企业治理机制失效的原因之后,采取以“顾客至上”为中心来构建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影响国有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因素包括融资结构、股权结构、董事会的独立性、完善的监督机、高管人员的激励机制。优化财务治理效率可以从财务资本结构和财务治理结构两方面入手,调整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发挥财务杠杆正效应;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引入机构投资者;合理配置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为财务治理效率的提供实现机制;全面考虑公司的董事会及独立董事、监事会以及管理层等组织机构的权利分配和制衡,达到最小化公司的财务治理成本,实现财务治理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冷淡”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严重形成强烈的反差,但是解决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冷淡”的核心却不在国有企业,而在于国有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实现公司制的核心。鉴于公司治理结构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重要性,结合中国治理结构中存在结构缺陷这一现实情况,选择中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各项权能的配置,企业控制权的配置和行使,董事会、高层经理人员、职工绩效的评价和监督,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和实施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中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制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在国有企业建立起来,但其治理效率并未因此得到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依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公司治理理论为依托,分析了目前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状,为提升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水平提出些许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研究,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呈现出一种“拿来主义”倾向:忽略甚至回避我国的特殊制度基础,对西方理论和实践加以简单套用。本文驳斥了这种错误倾向,认为公司治理所处的制度基础决定了其演进的形式和方向。随后阐述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制度演进过程,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是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手工搜集2015年至2019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党建入章”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党建入章”对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党建入章”能够抑制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行为;(2)对于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的国有企业,“党建入章”对高管在职消费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3)异质性分析表明,“党建入章”对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商业类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文化松紧度较高地区中更强。本研究首次从“党建入章”角度考察国有企业委托代理行为的影响机制,这夯实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为实现“党建入章”与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融合提供了初步的理论解释和证据支持,同时也为如何更好地规制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行为奠定了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研究,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呈现出一种“拿来主义”倾向:忽略甚至回避我国的特殊制度基础,对西方理论和实践加以简单套用。本文驳斥了这种错误倾向,认为公司治理所处的制度基础决定了其演进的形式和方向。随后阐述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制度演进过程,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章聪祥 《商》2014,(9):234-235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相关文献中的治理方案进行综合整理,按宣传教育法、座位管理系统、收费制、习惯权利、博弈理论、个案研究等进行分析,基于浙师大图文信息中心“占座现象”进行评估,并以此对浙江师范大学图文信息中心“占座现象”的治理提出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当属阎达五等人的“制度环境论”和李连华的“嵌合关系论”,两种理论分别侧重宏、微观层面的研究.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企业的成长特点和所处的特殊发展时期,提出了正确处理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之间关系的“两步走战略”.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适应公司的产权结构,以股东与经营者分离、分立和整合为基础,连接并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相互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制度安排。公司制度中,股东因向公司出资而享有股权,配置科学、运行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股权的行使,充分满足所有股东的利益追求。但现行公司治理结构,犹如一柄“双刃剑”,在维持公司存续的同时,大股东对中小股东权利的侵害始终无法避免。本文试图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出发,提出加强对中小股东的权利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国内外财务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倡从环境出发,将整个财务理论体系分为财务环境理论、财务基础理论、财务战略理论和财务运作理论四个层次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财务基础理论中的财务本质、财务假设、财务目标和财务原则以及财务运作理论中的财务治理权配置层次、配置结构和配置模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国有企业急需进行数字媒体治理,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文章指出实行数字媒体治理可以解决行政型治理的内部化和治理机制虚化的“内部人控制”等重大问题。文章最后从做好数字媒体的授权经营工作、充分发挥数字媒体治理水平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国有企业建立数字媒体治理模式。文章重点强调了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系统数字治理、将经验升华为技术等要点。  相似文献   

16.
从交易成本、不完全契约、制度演化三种理论视角归纳了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选择标准,各标准有着不同的假设前提与研究变量、分析方法、理论依据和最优化原则。不同的交易治理结构应根据交易属性对组织模式进行合理选择,以最小化交易成本。不同的组织模式对应于不同的剩余权利配置状况,应根据专用性资产投资具体状况进行选择以实现剩余权利的合理配置,最小化专用性资产投资激励扭曲。根据所在地区所处行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外部制度环境完善程度对组织模式进行选择,使得组织模式调整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以最大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绩效。总之要综合考虑三种标准的适用条件与范围,以实现模式的最优选择,从而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对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贞 《商业会计》2002,(4):42-42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仅是促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有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笔者就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谈几点看法,供探讨。一、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产权主体,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产权主体,在政府之外构造一个独立的、能真正代表国家所有者行使产权权利的主体。构造国有产权主体代表的方式,我国首先选择了公司制。但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并没有解决国有产权主体在形式上和实…  相似文献   

18.
曹锦霞 《现代商业》2014,(6):219-220
“小金库”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广泛存在的顽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和谐以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开展都有着不利的影响,是需要重点治理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国有企业小金库治理的现状出发,对“小金库”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永峰 《现代商业》2012,(29):193-194
“小金库”已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到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为应对这一形势,企业必须加大对“小金库”防范和治理力度。本文分析了“小金库”的危害及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治理“小金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有企业与一般性私人企业的不同在于国有企业具有二重性,即“公共性”和“企业性”.创新和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构建我国企业治理体系,当务之急是要促使我国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由行政型向经济型转变.所谓“经济型治理”是指建立在股东主导型产权制度基础之上的治理体系,它必须具备保证科学决策、持续经营的运作机制,包括法人财产机制、激励机制、民主机制、监督制衡机制等,其行为必须是以市场为导向,追求通过股权、债权及其他经济性契约关系所维系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