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安部派遣的首任驻美缉毒联络官孔宪明介绍了他在美国的一些见闻,现摘编如下:一个警官两只手机有一次,我注意到一位接待我们访问的美国警官身上竟然带着两只手机。他告诉我,公家的电话用公家的手机打,私人的电话用自己的手机打。我问:“您总是同时带着两只手机吗?”“不,公家的手机是临时借给我用的,任务结束以后再还回去。”这位警官说:“电话账单上每个电话主被叫号码都列得清清楚楚,我家里的电话号码如果出现在公家的电话账单上,不仅名誉要受损失,还要接受处理。”原来如此!美国人这样做,反映了一个原则,公家不占个人的便宜,个人也不要…  相似文献   

2.
螺旋式成长     
我的朋友《当代经理人》杂志的言实兄几天前请我就本期的封面人物齐游中做一个点评。我当时几乎推掉,因为自己很忙,不一定有时间做一个够质量的点评。但我看了他传真来的稿子之后却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十分契合我在全国各地举办的《成功战略》中宣扬理念的案例。 齐游中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因为他具备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精神,不轻易就承认失败,而是一次次从危机中发现机会,并且几乎是固执地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上走下去。让我感动的并不是他使出的“休克疗法”及“借船出海”的招数,而是在一个恶劣的经营状况下(负债4300万,没有…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韧性     
我在很早的时候就认识了一个老人,这个老人是我邻居的一个亲戚。他常常搭着汽车从老远的地方来看望我的邻居。来后便静静地坐在那里,用他一口地道的汉口话同邻居娓娓地谈着什么。有时我也前去插上两句嘴,他也从来没有因为我是个小孩子而冷淡我。他的语气总是很平静,表情也总是很和蔼,你从他的脸上很难看出他有过怎样的经历。所以当我的邻居对我讲他家发生的事时,我简直是大大地吃了一惊。 当这位老人在少年时,他的父母便双双去世了,他从小就是个孤儿。后来他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有了一个安宁的家。却不料人到中年,妻子在给他留下两儿两女之后一病而逝,从那时起,他便既  相似文献   

4.
勤俭就是企业招牌有一位企业家,在一次经济论坛会议上作了一个发言后,刚刚走下讲台,他身边的两个银行经理就问他:“你需要贷款吗?“企业家愣住了,说:“我不需要贷款。“银行经理说:“如果你需要贷款可以随时来找我。“说话间递给企业家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5.
雪中的呼唤     
儿子今年七岁,刚上小学一年级。学校离家有三里多路,因为我在外经常出发,幼小的儿子养成了自立自强的性格。每天要独自往返十几里的路程,加上交通拥挤,车辆繁多,我的心时常为他悬着。记得有一次,我到城西的工业区审计,由于路程较远,加上审计的项目时间要求紧迫,中午不能赶回家给儿子做饭。那是一个星期三的上午,天上飘着鹅毛大雪,西北风卷着雪片呜呜地叫着,我惦记着儿子,心随着漫天飞雪颤颤的,冰凉。11点半我的手机响了,一接是儿子期盼的童音:“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我说:“儿子,妈妈今天中午不能回家了。”“妈妈,我的衣服湿了,鞋子也湿…  相似文献   

6.
《英才》2008,(11):143-143
好东西都要张榜公布,所以中国人总是有上榜的欲望。以前是白求恩,这回是一个英国小伙,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搞出了一个富豪榜。很多人在心里又一次失落,一桩好事又被别人拿去。但是上榜的人几家欢乐几家愁,眼看他出名了,眼看他出事了,眼看他消失了,眼看他又回来了。一张民间的榜,一张外国人的榜,  相似文献   

7.
颜长江 《乡镇论坛》2011,(12):42-42
我首先讲一个卑微的农民的故事。他叫张绍荣,四十八岁,是我的湖北老乡,也是远亲,所以他管我叫老表,我也得叫他绍荣哥。我在广州工作,他和他弟弟在增城市新塘镇干泥水活。这两年也没见面,不过,大约几个月他会来一次电话,一开始总是这样说:“老表啊.最近还好吧!”很亲热的有泥土气息的乡音。有时是投诉出门打工的难处,  相似文献   

8.
老王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负责人,今天又来招秘。记得前不久他刚来招过,怎么又来了?他告诉我,前些天那个又走了。“这已是这个月我第三次来招秘了,不知为什么总是留不住人?”  相似文献   

9.
一位父亲因为儿子总纠缠着自己要一起玩,于是他撕下一本杂志上印有世界地图的一页,剪成几十块.交给儿子:"什么时候把世界地图全拼凑好就和你一起玩".他想,即使是成年人,如果不熟悉世界历史知识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拼图拼好,更何况一个5岁的孩子呢.当他刚要专心工作的时候,他的儿子拿着已经拼接好的世界地图来找他了,而且拼接的准确无误.他吃惊的问:"你是如何在10分钟内拼好这么复杂的世界地图呢?"儿子说:"这个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把头像拼起来就很容易了,然后反过来就行了".  相似文献   

10.
店里装修,请了几个木匠,其中有一个19岁的男孩,是外地来打工的。男孩话不多,只是干活。别的师傅中午都能回家吃饭,他却没有去处。善良的母亲就让他中午和我们一起吃,他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吃饭时,母亲开玩笑地说:“我没有儿子,你就给我当干儿子吧。”他的脸红了一下,居然真的叫了一声“干妈”。此后几天,他都是在我家吃午饭,有时晚饭也留下来一起吃,偶尔会喊一声“干妈”,然后又埋头干活。完工那天,他来向母亲告别。母亲送给他一件衬衫,男孩感激地看着母亲,说了声“谢谢”,就走了。2个月后的一天,男孩突然来到店里,手里拎着一塑料袋活鱼。他…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初,记者报道“北漂律师”而采访秦兵时,他的一句“来北京这么多年,我一直都不买房子,因为我有一个想法:承包一座荒山,把我们家六七个现在还在种地的亲戚带过来,让他们耕种”的话,牵出了这一次“救助行动”的报道。他对亲戚的救助来得并非温情脉脉。用他的话来说,既然是一件要持续一辈子的事,就要形成一个体制,有了一套可行完善的办法,“救助”才能一直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2.
张宏宇 《数据》2013,(5):59-59
"眼镜",是我在外地工作的一个同学的弟弟。因为他总是戴着一副大大的并且颇显夸张的眼镜,所以我喜欢称他为"眼镜"。"眼镜"家住在县城,大学毕业后,我的那个同学深知在外打拼不容易,曾多次打电话给我,让我帮"眼镜"在本市找份工作,并劝他能够留在市里工作。第一次见到"眼镜",是在一家茶社。我把他哥哥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我做了3年生意,一直都很顺利,但也有过一次讨债的经历。这次讨债既让我记忆深刻,又让我兴奋不已。 我做的是电脑耗材生意,主要是向许多零售门店批发电脑耗材。刚开始时,我就化了一部分本钱和时间把我代理的货物铺到了市区的各个角落,也与一些经销商形成了比较好的合作关系。可是,我的第一次追债经历也是他们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东东西西: 我是一名29岁的单身女性。暂时只有约会的对象,没有固定的男友。但是,感情的烦恼却让我时时困惑。我的困惑,不是因为没有爱,而是生活里出没的“乱爱”太多。不知道为什么,我周围总是出没一些男人,不是有了稳定女友,就是已经结婚,他们常常向我明示或者暗示好感,甚至有人直接提出交往。去年,我和一个男人暧昧地交往了一年,从我们交往开始,他就是一个进入婚姻倒计时的准新郎,他的婚期,一拖再拖,可是,就是在和我交往一年的同时他还与未婚妻牵着手。今年,我又很糊涂地卷进以前老板的婚姻旋涡,不过是吃了几次饭,谈天说地,结果,真的发生了电影里才会发生的那种情节——他老婆哭着喊着打上门来。就在前几天,一个同事,和我一起出差,他,竟然提出了“一夜情”的要求。 唉,我不知道为什么生活里总是出现这样的事情,别人也这样么? 小纯  相似文献   

15.
找人与救命     
远见,来自信念而非逻辑哲理的故事这是发生在海地大地震中一个真实的故事。阿美利达大叔独自经营一个小小的杂货店,那天中午,一个小伙子到他店里来买调味品,因为这个小伙  相似文献   

16.
刘墉 《中外管理》2010,(7):71-71
哲理的故事这是发生在海地大地震中一个真实的故事。阿美利达大叔独自经营一个小小的杂货店,那天中午,一个小伙子到他店里来买调味品,因为这个小伙子是常客,大叔还和他闲聊了一阵。一个小时以后,阿美利达大叔突然发现,小伙子要的是一种价格最责的调味品,但他售出的是比较便宜的一款.  相似文献   

17.
“过程其实很简单,就是我在一个会上碰到沈南鹏,递给他一张名片,就在上面手写了—下‘我们正在融资’,第二天他就给我电话了,说‘蛮有意思的,我们来看看’。他们动作非常非常快,一周内安排了四次会谈。四拨人,第四拨就是他,然后马上就定下来。”51.com公司董事长庞升东在谈到自己第一次融资过程时轻描淡写地说。  相似文献   

18.
快乐打工     
在北京味多美,有一个面包师小张在工作时脸上总是洋溢着快乐的神情,且感染着周围很多的人。每天,都有许多新老客户光顾。人们时常会问他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他总是说“不”;问他是否是为了成就感而努力工作,他仍然说“不”。他的回答很简单:“我把每个面包做好,只是为了生存,但我是快乐的,因为至少我可以用我擅长的工作去换取酬劳。”  相似文献   

19.
<正>有个朋友信教,但我始终没搞清楚他信什么教。佛教、道教、基督教,或者兼而有之。因为自己没有什么宗教信仰,所以,每每听到朋友说他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时,总是很不以为然。有一次,忍不住问他“像你这样有信仰的圣人,和我们这些没有信仰的凡人相比,到底高明在哪里?”他说,做事的境界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可能会稍微高一点点。于是,要求他试举一例。  相似文献   

20.
毛付根 《财会通讯》2004,(11):73-73
我曾听到一个国内商业银行的董事长对会计人员说:“长期以来,我认为我与你们会计人员之间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因为,我向你要决策信息,你们总是给我三张报表。我知道你们很忙,但三张报表在我看来主要是给股东等企业外部相关人士使用的。我们企业的股东有上万个,你们不可能满足每一个股东的信息需求,所以只要用一套报表打发所有的股东就行了。你们的工资是企业发的,而你们一天到晚忙就是为了满足股东的需求,而不满足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