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3.
梁莹莹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7)
蒙牛已经成为一个符号。而且这个符号已经超越蒙牛本身。小肥羊、鄂尔多斯、伊利和蒙牛一起,以“企业群”的形式把这个符号做大做强。由此,这些“带头大哥”被誉为内蒙企业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第一波力量,它们让外界重新认识了草原文化的商业纹理。需要指出的是,如今,这个“企业群”的符号意义正在被一股新的力量予以解构。这股力量同样来自内蒙草原,同样速度惊人,它们甚至选择了与第一波力量同样的成长路线。当然,这股力量的解构之举绝不是照搬照抄的行为艺术——它们渴望在共性的游弋中寻找自己的个性。这种寻找给了它们信心,也让它们困惑:超越第一波的跳板在哪里?成为第一波的平台在哪里?这股力量在对未来的不断拷问中,各自解读着对第一波的认知与预知。让我们暂且把这股力量称为内蒙企业的第二波力量。可以这么说,它们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抗争这种定义,它们就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夹杂着浓厚草原气息的商业实践的理解和判断…… 相似文献
4.
6.
我曾听到一个国内商业银行的董事长对会计人员说:"长期以来,我认为我与你们会计人员之间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因为,我向你要决策信息,你们总是给我三张报表。我知道你们很忙,但三张报表在我看来主要是给股东等企业外部相关人士使用的。我们企业的股东有上万个,你们不可能满足每一个股东的信息需求,所以只要用一套报表打发所有的股东就行了。你们的工资是企业发的,而你们一天到晚忙就是为了满足股东的需求,而不满足我们管理当局的信息需求,那我们还要你们干吗?你们总是抱怨我们管理人员不懂会计,看不懂报表,就认为会计报表没有用,因此要求我们去学会计、学会看报表。"这段话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比较严峻的挑战,说明当今的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人员目前的工作成果极度不满。究其原因,在于几百年不变的会计工作及其成果与管理当局的信息需求之间的脱节。 相似文献
7.
项保华 《企业管理(北京)》2003,(5):79-79
谈起创新,总会让人想起各类项目的专题会、论证会、汇报会、鉴定会等,这些会通常都被认为是进行创新管理的必要环节。而与会者中,创新方案的提出与执行者往往是挺有朝气与冲劲的年轻人,创新方案的论证者则是一些有点岁数与头衔的所谓资深专家。尽管会议主办单位希望通过这样的会来提高创新成功率,而实际上却更多地是浪费了各方面的精力。首先,真正的创新方案不是靠旁人论证出来的,而是靠创新者做出来的。更何况越是资深专家越容易有成见,因为对自身领域的熟悉与长期经验的自信,而容易在有意无意中对创新的东西产生排斥,这也是创新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8.
9.
11.
13.
14.
康励锋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22-23
有人预言:2006年是一个国际企业换标年。这不,2006年刚刚开始,英特尔与柯达这两个国际性大公司就宣布弃用30多年的旧标成为轰动业内的新闻。先是英特尔宣布弃用37年的旧标志,发布全新品牌标志和宣传语。全新品牌标志将Intel Inside标识和原有的使用了37年的英特尔“dropped-e”(下沉的e)标志进行修改。新标志中包括了英特尔公司新的宣传标语:“Intel.Leap ahead(超越未来)。”紧接着胶卷产业代言人柯达又发布了新的企业标识新,标识去掉了旧标识中使用了36年象征胶卷盒子的黄色方框和“K”图形,由单纯的“Kodak”标识取而代之。这意味着柯… 相似文献
15.
17.
19.
留下坏领袖,是传承一等一的错误,祸及亲族、企业、组织以至国家笔者追踪新鸿基地产事件很久,多年来的观点简单如下:老爸郭得胜没有估计到新鸿基的增长率如此惊人,所以坚持三兄弟一定要捆绑在一起。后来新地体积过大,家族的集体管治变成反经济规模效益(diseconomy of scale),要规划身后之事,跨代有效非常困难,郭得胜死于1990年,20多年后已失准。处理规模巨大资产的较佳治理模式,是效法蒙古四大汗国,让后人各自精彩。最近的新版《三国》剧启发了笔者,于是我对以上的理论有所修正。新《三国》剧中有一幕,话说曹操众儿子争逐世子之位。长子曹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