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服装减价打折的招牌充斥大街小巷,各大商场也纷纷卷入了这场“降价旋风”之中。一些厂商介绍说,降价服装是因为款式不够新潮造成滞销或者因需及时回笼资金。从消费者角度来讲,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还不高,服装大降价无疑是一个福音。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购买降价服装最好到信誉好的大商场去买或者选购降价的品牌服装。鱼龙混杂的服装降价销售热潮中,不乏暗藏的种种浊流,值得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有关部门也应引起重视。浊流之一:打着幌子牟暴利。一些服装经营者将普通服装自提身价后再进行“打折”。由于原价与实际价格大大背离,打了大折扣…  相似文献   

2.
在商业营销活动中,价格是个极其敏感、异常活跃的因素,不论卖者还是买者都特别关注其变化。从卖者角度讲,会定价,价定得高也有人买;不会定价的,价定得低也不一定走俏。同样,会减价的,能带动非减价商品的销售;不会减价的,减了价也不一定有销路。从买者角度看,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购买心理和购买习惯,有人追求物美价廉,有人认为“便宜设好货”,有人抢购减价商品,有人却专买高价名牌,因而商家对商品的价格定位很难把握。尽管如此,商家只要认准行情,顺其自然,巧设技艺,择优定价,善于在价格上玩“花招”、变“花样”,就一定…  相似文献   

3.
著名作家梁晓声曾与一位韩国老板进行过以下对话:“您乘坐韩国轿车,而不乘坐更高级的外国轿车,是基于爱国主义吗?”“有点爱国主义的原因,但不完全是。我也愿意坐‘奔驰’、‘宝马’、‘劳斯莱斯’呀!但我的工人们会有意见的!”“您是大老板,您坐高级轿车,是花自己的钱买,与工人们何干?您百么反而在乎他们的意见呢?”“话不能这么说。我买过一辆高级的外国车,没坐几天,玻璃被工人砸了。这件事对我教训很大,使我明白,我的钱.是工人们帮我挣的.不是我生下来之前,上帝就替我存在那儿的!”对照这位韩国老板,我们的一些企业…  相似文献   

4.
这两年,商场、商店内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恐怕非“特价”、“打折”莫属了。应季打折特别是换季商品价格打折,被商家视为一种促销和处理积压商品、回笼资金的最佳经营手段。“全面打折”、“惊喜特价”、“换季大减价”……红一块黄一块的打折广告极大地刺激着消费者的购物神经。“惊爆特价!存货有限!”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但是且慢,还是请你问明白、考虑好之后再掏腰包,否则,在你买回打折商品的同时,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能一同被商家折掉了。问清打折原因明明白白消费现在很多商家打着让利或促销的牌子,折价销售商品,若在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5.
日本三越百货公司,针对顾客“降价没好货”的心理,利用“货币错觉”,实行“100元钞票买110元商品”的推销术,在一般商家普遍削价求售的经营淡季,却获得了成功。从表面上看,这种方法和打9折似乎都是10%的降价,但两者在消费者的心理感受上却有显著的差别。打9折法,给消费者第一个直觉反应是削价求售,而“100元买110元商品”却易使人造成货币价值提高的心理:100块钱能买到原来要110块钱才能买到的商品,  相似文献   

6.
“对不起,我们不提供免费塑料袋,如果您需要,每个3毛钱。”早已习惯了“两手空空”逛超市的王阿姨,每当结账时听到这样的提醒,总感觉有些不太适应。事实 上,从今年6月1日起,多年来一直心安理得享受免费塑料购物袋的她,总是不得不面对“3毛钱”的选择,买还是不买?  相似文献   

7.
一、不要轻信“优惠销售”。时下我们经常可看到一些店家挂出“大减价”、“神仙价”、“直销价”、“跳楼价”、“赔本价”之类的条幅和标语 ,确实引起不少人的购物冲动 ,但这类宣传大都言过其实 ,其目的是利用一些人贪便宜的心理 ,以抛售劣质的商品。我们应慎重对待此类“优惠销售”。以免上当受骗。二、不去熟人那里买东西。找熟人买东西有许多尴尬之处 :一是不便压价 ,因为熟人已称“看在你我交情上 ,只收成本价”了 ,实际上购买的东西往往比其它的地方价高 ;二是商品有质量问题不便找熟人讨个说法 ,更不便提出退货、索赔 ,这样 ,往往使…  相似文献   

8.
朱乃洲 《乡镇论坛》2014,(17):20-20
那天,我到村里的吴大伯家串门,看见吴大伯正在给吴大婶量血压。我惊讶地说:“吴大伯,您也会量血压了?这血压计是您自己的吗?”吴大伯说:“是呀,这是我今天刚刚买的电子血压计,200多块钱哩。”  相似文献   

9.
一、买一赠一方式销售的税务处理 买一赠一方式销售是商业零售企业采用的一种促销方式,其行为性质属于降价销售。按照税法规定,企业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不属于捐赠,应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销售收入。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应按照实际取得的销售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对送出的货物直接结转成本。  相似文献   

10.
《冶金企业文化》2008,(4):38-38
面试就象推销,“商品”就是自己。我求职的最深体会是:讲诚信。面试前要做充分准备.临场回答一定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个年代,诚实并没有过时。记得找工作前,师兄师姐们向我传授经验:面试时要表现得圆滑老练些,不知道的千万不能说不知道,要想方设法“圆”过去。但我觉得,即使一时混了过去,也终有一天会“露馅”。这和买商品一样,如果有个推销员把一件商品说得天花乱坠,你还敢买吗?  相似文献   

11.
近来,“打折”成了社会上的一种时髦,几乎各行各业都打折,多则二、三折,少则也要八、九则。应该说,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价格是随行就市的,商品过剩了,价格自然要降下来,这是正常现象。但为何有些商家不直接予以降价,却偏要冠以“打折”之名呢?其实,这是商家在玩...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冲进汽车专卖店,拿出2000块钱扔在柜台上,对店员说:“给我来辆桑塔纳”,店员惊愕不已:“买桑塔纳2000块钱怎么够呢?”,那人指着门口的促销招牌说:“你们那上面不是写着:桑塔纳2000,火爆热卖中吗?”,店员听罢方才明白,连忙指着对门对那人说:“那您还是去对门买吧,那边奔驰才500呢!”  相似文献   

13.
鲁工 《上海质量》2005,(10):69-70
“你们修建标准的沉淀池,能为公司产生多少经济效益呢?”“我们在施工工地就地取材,每套可节约3000元.我们QC小组选这个课题,主要考虑的是社会效益,推行这一成果,公司每年可为国家减少施工污水处理费90万元.”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成熟的消费者对于满街的“降价”、“处理”、“优惠”、“让利”标牌已不觉心动,甚至触目“跳楼价”、“大出血”也不惊心。不是人们情感变得麻木,失去了同情心,或者缺乏商品的价格意识,而是多次的上当受骗教训了人们:这些价格的背后,可能隐藏的是比它们更低的原价。 消费者自然喜欢物美价廉。《反不正当竞争法》允许处理有效期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季节性降价,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  相似文献   

15.
有些新的业务员不知道怎样开口说话,好不容易找到了目标顾客,却硬邦邦地说出:“请问您对某某(商品)有兴趣吗?”,“想不想购买某某商品?”得到的回答显然是一句很简单的“不”或“没有”,然后又搭不上腔了。  相似文献   

16.
有时,大学教授会被学生这样问道:“如果说您真的那么厉害,那为什么不富有呢?”这个问题通常都会令教授怀恨在心。在他们看来,自己放弃挣得世俗财富的机会,是为了投身于对社会显然有益的教育事业之中。拿同样的问题直接问技术分析师可能更加合适。既然技术分析的目的就是赚钱,那么人们有理由相信,  相似文献   

17.
翻开很多媒体特别是以前的很多小报,“商机无限”、“财富之路”、“黄金铺面”、“投一万回报三万”随处可见。我经常纳闷,这样好的机会为什么掌握机会的人自己不做,还需要花钱做广告让给别人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人们知假还在买假,究竟为啥?商家过分热情目的何在?商品上的小吊牌起着什么作用?您在逛商场时,怎样守住自己的消费底线?看看央视“名嘴”李修平的亲身遭遇,听听李修平在消费中的切身感受,您就会对自己的消费观念来一个更新,维权意识也会有几分提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陈阳 《乡镇论坛》2014,(32):45-45
一位记者采访西双版纳的一个傣族大妈:“大妈,您种的番茄产量高吗?”大妈说:“很不错!”“那您想不想让番茄产量再增加一些呢?您可以使用一些复合肥,提高产量!”“不,我现在什么都不用,番茄多得够我们一家人吃了,我为什么还要再使用化肥呢?”傣族大妈的话令人回味,她的话正体现了一种朴素自然的生活理念,让我想到了物尽其用这个词语,现在,我的家人和朋友,正在实践这种朴素的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加快了商贩们头脑的急速运转。而今,要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请您不妨先学几招: 1.对付欺骗 小商小贩利用消费者对商品不熟悉的特点,特别是利用外地顾客不熟悉当地商品行情的特点,欺骗消费者。例如,服装每件实际价格18元,广告片上却赫然写着:原价24元,现价18元,欲购从速,勿失良机。另外,有些商品本来就是地道的国产货,只因包装上印了些字母,就高声叫卖“出口转内销”,或谎称是进口货,吊一些迷信“洋货”的消费者的胃口。对策:学点商品知识,不要轻信,不要迷信洋货,冷静考虑,仔细分析比较;谨记:小商小贩总要赚钱。他叫得再凶,也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