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律对劳务派遣单位作为一个用人单位进行了确立,开展劳务派遣关健是签仃好劳务派遣协议,用工单位实行劳务派遣用工并不能规避法律责任,劳动行政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3.
4.
河南省南召县H镇H村是个平原大村,共有十多个村民小组。《农村土地承包法》施行一年多后,该村第8村民小组42岁的女村民招某将所在村民小组告上法庭,请求人民法院依法查明事实,判令被告停止侵犯其土地承包权,赔偿损失,承担诉讼费用。 相似文献
5.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土地违法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超过法定提起行政诉讼期而拒不履行处罚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向有关机关申请强制执行。但在土地执法实践中,一些基层法院对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强制执行案件拒收的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在基层执法办案中,丁商干部经常遇到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有“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的表述,这些都是立法上的“除外规定”。在执法实践中,“除外规定”经常产生应否“转致”、 相似文献
7.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征收条例》)的颁布实施,取消了政府强制执行权,特别是中纪委下发通知要求严厉查处仍然进行政府强制拆除的干部,遏制了随意强制拆除侵害被征收人利益的行为,减少了恶性事件的发生。然而,在限制行政权、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不能毫无原则的对少数人作出让步,否则,就会破坏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征收条例》)的颁布实施,取消了政府强制执行权,特别是中纪委下发通知要求严厉查处仍然进行政府强制拆除的干部,遏制了随意强制拆除侵害被征收人利益的行为,减少了恶性事件的发生。然而,在限制行政权、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不能毫无原则的对少数人作出让步,否则,就会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导致一些征收拆迁项目长期拖延,影响公共利益的实现效率。本文结合《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和当前的司法政策,对司法强制执行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以对推动当前房屋征收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10.
一、深圳市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工作特点《担保法》、《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管理办法》颁布以来,深圳市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工作不断深人开展.目前,我们办理申请抵押物登记40宗.抵押物总值人民币62.54亿元,银行贷款人民币6.875亿元,其中因借贷抵押的有32宗,因买卖抵押的有8宗.纵观深切市抵押物登记基本状况,我们总结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王文贵 《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1,(9):40-40
验资是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或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公司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股东全部缴纳出资后,必须经法定的验资并出具证明。”于是有了注册会计师的保险业务。因为出资居于各种目的及注册会计师的失职,由此产生了虚假或不实验资报告,致使注册会计师吃尽苦头。 相似文献
13.
<正>商品房的架空层是个棘手和敏感的问题,特别是当架空层具备停车功能和其他独立的经济价值的情况下,谁能对其行使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开发商和业主常常说法不一,政府官员也是头疼不已,由此引发的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恶性事件。最近,福州市的业主围绕架空层的权属问题把房产局告上了法庭;湛江市一家开发商因为把“架空层”面积分摊给业主,引起了业主的异议并投诉消协……那么,在我国现有房地产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有没有办法解决架空层及停车位的权属问题,使开发商和业主和睦相处,实现“双赢”的良好局面呢? 相似文献
14.
15.
16.
<正>周律师:您好!我想咨询:我们几位大学同学准备自主创业、拟定了公司章程,主要内容如下:甲、乙、丙、丁、戊等五人计划设立一家高科技网络有限责任公司,甲某以现金出资人民币30万元,乙某设备作价出资人民币5万元,丙某以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5万元,丁某以其汽车作价出资10万元,戊某以其所有的房产作价出资人民50万 相似文献
17.
本案反映的问题属于劳动基准法的内容。所谓基准,是指为了保障劳动最起码的劳动报酬、劳动条件而规定的最低限度的措施和要求,而劳动基准法是有关劳动报酬、劳动条件最低标准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对全部劳动关系都具有约束力。本案所涉及的工时和休息休假制度就是劳动基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19.
4月15日,广东省连南县香坪镇盘石村村民唐小东拿着一份村委会开出的收据告诉记者,为了让村干部出面调解他和邻居的一起纠纷,他去年向村委会缴纳了200元的“纠纷受理费”。 相似文献
20.
产品缺陷的定义欧洲经济共同体产品责任指令、英国消费者保护法和德国、挪威、丹麦的产品责任法规定,如果产品不能提供“人们有权期待的安全性”,即属于有缺陷的产品。但不得以后来投入流通的产品比以前的该种产品更完全为理由认为以前的产品有缺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