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合心 《中关村》2014,(5):118-120
前些日子,临汾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许俊梁先生送给我一本他的新作《中华通韵》(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出版,下称《通韵》)。这是“平水韵”发布790年后的今天,平水(临汾)人写的又一部韵书,我甚感惊喜。开卷展读,头脑里产生了一连串关于诗、韵的想法:诗文与音韵有什么关系?“平水韵”在诗词史上是什么地位?《中华通韵》好在哪里?诗词如何实现复兴之梦?等等。  相似文献   

2.
千洵 《中关村》2013,(1):112-115
《顾太清集校笺》是迄今面世的第一部关于太清诗词的校笺集。作者以满学家的研究视角,结合太清生平解析太清的诗词,再以诗证史,是为顾太清研究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3.
萧惑之 《中关村》2013,(9):59-59
"改革开放"之初,我应邀参加德国汉诺威国际机床展览,在老祖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箴言熏陶下,对"高精尖"设备梦寐以求,搜集样本亦如获至宝。今日回眸,那"高精尖"的产品犹如过眼云烟,可是德国制造厂家的"能工巧匠"让我心仪难忘。日前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国际技能大赛在德国落幕,东道主获得多项冠军,相比之下,泱泱两亿制造大军的中  相似文献   

4.
陶之图  李春晓 《中关村》2007,(10):69-69
苏轼《老饕赋》有道是:"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颜师古注:"贪甚曰饕。"饕餮一词,《辞海》还有一解:传说中的一种贪婪的恶兽,古代钟鼎器物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物。《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奢,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贪财为饕,贪食为餮。"饕餮之徒是之谓也。我梦中为"饕餮之徒"画像,让我毛骨悚然,画出的竟然是"我"自己。梦固然不足信,却"昼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读了两则关于人类自毁家园的报道,也许是我梦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尽信网不如无网","名人的话不都是名言",当是值得牢记的座右铭。流言或谣言者,信口开河或无中生有之传言也。浏览《2014年十大"科学"流言》和《2 0 1 4年十大生活谣言》,很是为自己的孤陋寡闻学识浅薄而汗颜。我一本正经地讨教过近十位"而立"、"不惑"、"知天命"乃至"随心所欲"之年的朋友,尽管他们多是智能手机不离身的"网络捕快",可是给出的答案不置可否,一头雾水。更让人忧心的是,"老吾老""幼吾幼",对"科学"  相似文献   

6.
羽公 《中关村》2007,(10):114-119
我的家乡闽北武夷山,是个神奇的地方,除了那诱人的碧水丹山外,最具特色的便是漫山遍野无边无际茂密壮观的竹林。年轻时,我在竹乡插队十年,钻进葱郁竹林乐不思归。如今回想起来,我爱翠竹也许是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诗开始的。此系一个怪才之句,我只需提起他曾写过非隶非楷的"难得糊涂"四个大字,许多国人便会脱口呼出—郑板桥。  相似文献   

7.
萧惑之 《中关村》2013,(8):122-124
"回想我走过的路,非常庆幸自己当年的四个选择:选择回国,我的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选择从医,我的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选择跟党走,我的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选择参军,我的成长有了一所伟大的学校。"——吴孟超  相似文献   

8.
鲁瑞清:"中国IT卖场研究第一人""天下无人不识君"!在中关村IT卖场中,无人不识"鲁董"。"鲁董"是鲁瑞清在商界的昵称。大约是在前年的春天,我应《中关村》杂志卫汉青社长之嘱,陪同副总经理张芮女士去拜访鲁董,商谈关于合作办"店刊"事宜。事情虽没有谈出结果,可是鲁董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老板桌上那台笔记本电脑,主人娴熟的指法犹如弹琴,仿佛敲打我的"心鼓",是在记录我们的谈话吗?让我好生羡慕。在我的采访记事薄上,用铅笔写下一行粗黑的字—"鲁瑞清,电子商会会长,对IT卖场的现代化管理极其感兴趣。潜心研究科学管理,述而不作,思维务实……"  相似文献   

9.
萧惑之 《中关村》2014,(5):121-121
年届“随心所欲”的老朽很难再有精气神儿浏览小说,更不屑阅读强加你“普世”或“教义”的文字,尤其是“仰望星空”的虚空官腔。我只想了然世态样貌,然后用“心之官”判断是非。当然,也不相信星云大师布道的“舍就是得”,只因中国老百姓“舍”的太多,“得”之甚少,至今鲜见“佛光普照”、“普度众生”。  相似文献   

10.
萧惑之 《中关村》2013,(8):49-49
食品安全关系民生,要从民族生存的高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办公室里几位年轻朋友,相继成为父亲或母亲,添丁之喜,自然是热门话题,议论最多的焦点却是婴儿奶粉问题。"民以食为天",宝宝位列其首。据我的观察,这些白领同事,十之八九是首选进口奶粉。至于来路,八仙过海,各有门道,德国、日本、法国、新  相似文献   

11.
萧惑之 《中关村》2009,(6):112-115
权当序言去年秋天,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成为国人的畅销书。我只因出版商的一句广告语——“温总理读了百遍的案头书”——触动了神经,买来阅读。今年春节,又是因为出版商的一句广告词——“《沉思录》作者马可·奥勒留之先师巨著”——吸引了我的眼球,这位“先师”就是古罗马奴隶出身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这部“巨著”就是《沉思录Ⅱ》。两部书稿,  相似文献   

12.
茅于轼 《中关村》2007,(12):108-109
当我读完《活力远东》这本书,首先让我感受到,这是一本文化价值非常高的作品。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诠释江苏远东控股集团成功的密码,这就是从"大多数"入手。这是难能可贵的。就目前解码中国企业的作品中,有的人从外部看企业成功,有些人是从理论角度看企业成功,而《活力远东》的作  相似文献   

13.
张颐武 《中关村》2013,(6):104-104
语言和现实的缝隙在《新编辑部的故事》里被弥合了,"骗"变成了"炒作"。而这个变化过程其实是社会变迁的真实表征。《新编辑部的故事》正在各大电视台热映,这勾起了我对于《编辑部的故事》的回忆。这部当年的电视剧引发的轰动是具有标志性的,也是在《渴望》之后的另外一次巨大的成功,说明中国  相似文献   

14.
雷军把小米定位成一家做生态系统的公司,与BAT(百度、阿里、腾讯)是一个级别,吸纳百家,"羊毛出在猪身上",是"九头鸟"之新商道也。雷军最耀眼的符号是"小米"。金黄金黄的"小米"是"米粉"的梦想!然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人怕出名猪怕壮",雷军也难免被业界评说甚至于误读。年前网上流传的一些"论语",年后读起来仍然饶有韵味。联想缔造者说:小米值得尊敬,原来不是做硬件出身,最后真的做起来了,而且做得确实不错。尽管还没上市,但是你不能认为他说的是空话。我听了两三次雷军讲的东西,有公开的,有底下问的,还没能把这个"东西"弄  相似文献   

15.
萧惑之 《中关村》2013,(4):120-123
余秋雨教授是"学问、哲思、文采、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个方面合于一体"。《何谓文化》这部力作正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结晶,"用最诚恳、最隆重的方式",从"学理、生命、大地、古典"的视角,诠释了文化的真谛,回答了"什么是文化"的问题。别开生面让抽象的"文化"概念舞动起来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教授,走过"文化苦旅",开创"文化大散文"之新风,如今放谈"文化",充满激情,凸显凝重,启迪读者。日前推出的新作《何谓文化》,凝练出世界上最为简短学理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  相似文献   

16.
日前,我在《海淀文艺》上读诗人崔墨卿的《世风录》,有"是官场就有人贪污腐化"的警句。让我想起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先生早在1943年间写的杂谈——《论贪污》。"贪污这一现象,假如我们肯细心翻读过去每一朝代的历史,不禁令人很痛心地发现‘无代无之’,竟是与史实同寿!我们这时代,不应该再讳疾忌医了,更不应该蒙在鼓里自欺欺人了。翻翻陈账,看看历代覆亡之原因,再针对现状,  相似文献   

17.
关平 《中关村》2012,(3):79
柯达破产,"巨人"倒塌,令人纠结。我的书柜里还留有北京制造的"长城"相机和一架日产的"傻瓜"相机,几卷柯达胶片伴之"殉葬"。这些昔日把玩的"奢侈品",只因数码相机的问世才被束之高阁,如今已然成为"纪念品"了。退出市场的"纪念品"何其多,诸如"砖头"录音机、风靡一时的盒式放像机、小巧玲珑的随身听,就是手机和电脑也更新几代了。世界变化真快,科技魔力神奇,改变生活"没商量"。  相似文献   

18.
惟有当下的官员树立新的"官德"才能杜绝"舌尖"、"肠胃"和"心之官"的腐败。  相似文献   

19.
毛志成  CFP 《中关村》2006,(8):110-113
一有些以“名流”、“名家”、“名人”、“成功者”或“著名人士”为名目的杂志、辞典,约我写稿或收录了我的词条,我的心都曾甜蜜蜜、美滋滋过。好像人有了一点小名或大名,就成了世上的“人中之仙”,将来便有上天堂的资格而无下地狱的可能。当年我也曾有过此类幻觉,直到我年逾六旬已近“望七”之年时,才有了一点自知和自悟,随之也有了自我忏悔意识。要求伤害过我的人(尤其是在种种“运动”中频频整治过我的人)懂得忏悔,已经是不容易的事;要求我在一次又一次被“批判”、被“打倒”而事后终于脱离苦境之后做些自我忏悔,尤其更难,但我还是强…  相似文献   

20.
关邨 《中关村》2015,(1):56
"机器人"无国度,是世界"公仆",服务人类。中国更需要"机器人"。新年伊始,纵观地球,"机器人"悄然走来,渐行渐近,经济发达国家伸开双臂迎迓这位"公仆"。"公仆"者,理当具有"博爱"之心不作恶,"民主"观念不称霸,"创新"思维不守旧,"行动"精准不出错。当然这是理想中的"机器人"。也有人放言,"未来的机器人能够自主决定屠杀人类","将会在五年最多十年之内发生"。坐轮椅的科学家霍金说,"人工智能或致人类灭亡!"这种思维不仅违背了"‘机器人’不应当伤害人类"的天条,而且也忘记了"魔高一尺道高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