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厂座落在海宁县硖石镇东、西两山之间,亚山之颠,面积约一万平方米。自1975年建厂至今,已十年之久。建厂之初称浙江省海宁邮政机械厂,1980年起改为现在厂名——浙江省邮电机械厂。十年以来,由于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各兄弟单位的密切配合以及全厂同志的同心协力、艰苦创业,使生产蒸蒸日上,税利飞速增长。建厂时仅有职工39人,固定资  相似文献   

2.
抓住机遇谋发展在北京的南城,坐落着一个花园式的大型印刷企业,草木葱茏的绿地四周,环绕着六幢高低错落的生产楼。这就是被称为“中国邮资票品摇篮”的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在这里,每年都生产出数以亿枚的普通邮票、纪念邮票、明信片、邮资封片等各类邮资票品。今年,是邮票印制局建局10周年。回顾这10年,那是一段令人振奋、为之自豪的创业历程。1959年,北京邮票厂建厂,成为全国第一家专业邮票生产企业,标志着中国邮政开始独立印制国家邮票。到了1994年,原邮电部决定改革邮票管理体制,对邮票设计、印制和发运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于是在北京邮…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的南城,坐落着一个花园式的大型印刷企业,草木葱茏的绿地四周,环绕着六幢高低错落的生产楼。这就是被称为“中国邮资票品摇篮”的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在这里,每年都生产出数以亿枚的普通邮票、纪念邮票、明信片、邮资封片等各类邮资票品。  相似文献   

4.
《中国邮政》1997,(10):9-10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陕西邮政事业———陕西邮政发展前景展望陕西省邮电管理局邮政运营部一、前言陕西省位于我国西部、黄河中游,是典型的内陆省份。全省人口351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687万。陕西省的北部为黄土高原,南部为秦巴山地,中部是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  相似文献   

5.
6.
我国邮政通信枢纽建设的回顾与展望姚燮煌一、邮政枢纽建设历程我国邮政通信枢纽(以下简称邮政枢纽)建设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1、局房利旧扩建时期1949年10自1日新中国成立后,邮政通信发展很快,实物的处理和传递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场地。50年代到60...  相似文献   

7.
从1897年2月20日正式开办邮政到现在,北京邮政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漫长历程。回顾北京邮政通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北京地区就有了邮驿。到元代,建立了较大规模的邮驿组织。明、清两代、驿政趋于衰落。清代乾隆年间,出  相似文献   

8.
《中国邮政》2008,(6):I0001-I0004
山西邮政独立运营以来,努力克服普遍服务成本高、基础设施薄弱等困难,坚定不移地履行普遍服务义务,积极为社会提供了优质、快捷、高效、方便的邮政服务。山西省邮政公司挂牌成立后,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相似文献   

9.
十年的通信监管之路,既是探索之路,也是先行之路。一代通信监管人在这个全新领域中积极探索,恪尽职守,创新创业,承载行业改革发展之重任,巧借东风破浪行,挥洒春秋著华章。  相似文献   

10.
陆广学 《中国邮政》1998,(10):36-3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与计算机技术、图像技术日益融合,尤其是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爆炸式的成长,邮政传统信函业务大量分流,各类效益好的非邮政专营业务,例如速递业务、包裹业务、报刊发行业务等,竞争日趋激烈。邮政要迎接挑战,加快发展,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通信...  相似文献   

11.
依法加强邮政行业管理──纪念中国邮政开办100周年邮电部邮政司副司长龚达才邮政是社会公用性的基础设施,是人们从事生产和日常生活都不可或缺的重要通信工具。它具有信息传递、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等三大功能。邮政的前身是邮驿。中国古代邮驿制度源远流长。中国国家...  相似文献   

12.
1874年10月9日,万国邮政联盟的前身——邮政总联盟宣告成立。为了广泛宣传邮政的重要作用,万国邮政联盟决定从1970年起把每年的10月9日定为世界邮政日。1988——1990年世界邮政日的主题是“邮政永远存在,遍布各地”。这个主题充分反映了邮政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的无限生命力,并以其遍布各地的广泛性,揭示了邮政为社会服务的根本宗旨。邮政通信作为社会的基础设施,既是人们相互联系的桥粱和纽带,又是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邮政,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记录了有组织的通信活动;在先秦的典籍中,也有“烽燧大鼓”、“置邮传命”等记载。邮驿制度在中国沿袭了两千多年,直到清末近代邮政出现后,才结束  相似文献   

13.
向剑 《中国电信业》2010,(11):42-45
今年9月2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以下简称《电信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纪念日。2000年的9月25日,国务院以291号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时至今日已经十个春秋。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十年。十年来,我国电信业经历了政企分开、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拆分重组等重大改革,获得了超常规发展,电信网络规模和电信用户数已跃居世界第一,电信服务能力和水平获得极大提升,电话普及率迅速提高,电信资费水平明显下降,3G业务已进入全面应用等,这一切的变化和成绩都离不开十年前颁布的《电信条例》。《电信条例》是我国电信领域的第一部综合性行政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电信发展史的一件大事,是电信法制建设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为依法规范电信市场秩序、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电信事业的健康发展、加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星 《中国电信建设》1999,11(7):20-22,24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简称CERNET,网址http://www.edu.cn/)是全国性的计算机互连网络,也是中国政府首批认定的四大互联网之一。CERNET于1994年由原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到目前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历程。本文回顾CERNET五年来的建设历程,展望CERNET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惠全 《邮政研究》2001,17(1):37-38
深圳位于广东珠江口伶仃洋以东 ,北接东莞、南邻香港 ,面积 2 0 2 0 km2 ,人口 4 80万。深圳市邮政局于 1 998年1 0月 30日成立 ,分营时员工总数 5579人 ,固定资产原值1 1亿元 ,负债率 1 0 .3%。深圳邮政伴随特区改革开放走过了 2 0个春秋。 2 0年来 ,深圳邮政抓住机遇 ,进取创新 ,走出了一条在改革中加快发展 ,在发展中深化改革 ,并迅速成长壮大的道路。至1 999年 ,深圳邮政固定资产已由特区成立初的不足 1 0 0万元增值到 1 1 .3亿元 ;局所由 2 4处发展到 579处 ;金融网、综合网、邮件处理设备等现代邮政设备设施从无到有 ,业务经营规模进…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邮政决不是一个夕阳产业,但也不是现在邮政的翻版,那么中国邮政如何把握21世纪的机遇呢?21世纪面向邮政的市场是很大的,但是争得这块市场需要长远的战略规划。中国邮政改革也谈了许多年,究竟怎么改?比如中国邮政搞商业信函也搞了近十年,邮购也搞了许多年,但今后这两项业务应该怎么发展?这些都是邮政的战略问题。新业务发展的探索是应该有的,并且在经营中交点“学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某项业务的发展中不能没有战略。第一,网络现代化。21世纪的邮政内涵发生变化后,邮政的网络也必须跟上,否则给你机会也抓不…  相似文献   

17.
付轩 《邮政研究》2010,26(3):24-24
目前,中国邮政集团正在引进和发展BIU(商业智能团队),各地邮政部门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号召,对BIU进行了实体化的团队建设,并尝试通过数据解决客户深层次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国家邮政局于2001年6月下旬举办了系列庆祝活动,包括邮电离退休干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征文活动、“夕阳红”书法、绘画、摄影展、首届全国邮政职工文艺调演、“邮政职工心向党”大合唱比赛。系列庆祝活动展示了邮政职工的精神风貌,推动了邮政企业文化建设。 系列活动之一:邮电离退休干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征文活动 原邮电系统的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优良传统,经历了50余年的艰苦创业,在“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宗旨指引下,为我国邮电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19.
建国三十五年来,我国邮政事业有很大的发展,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推进邮政现代化建设,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按照“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认真总结本国30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经验,结合吸取国外经验,走出一条中国式邮政现代化的新路子。天津邮局在五十年代开始推行的“紧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球以实物传递为主要特征的邮政事业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亏损困境之中,如何摆脱困境,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保生存?出路有两条,一是开发新业务,二是改善服务质量,前者是出路的根本所在。今后邮政业唯有迎接信息革命的挑战,大力发展电子邮政业务,才能给二十一世纪的邮政业带来希望。本文试对“电子邮政”的有关问题做粗浅地探讨。 一、“电子邮政”的概念及可见的业务范围 这里所说的“电子邮政”是指利用电子通讯实现非实物信息传递,它与传统邮政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传统邮政业务在信息化社会的延伸与发展。它比通常所说电子邮件(政)(e-mail)的概念要宽的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