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一场关乎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的重要变革。本文利用2015-202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讨农业水权交易制度能否推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研究表明,具有提高用水机会成本作用的农业水权交易能够显著推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机制分析表明,农业水权交易可以通过促进农户节约用水和改善种植结构对农业绿色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由于不同地区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定位不同,政策效果存在异质性,即农业水权交易并非总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据此,本文研究认为,推广农业水权交易是实现中国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需依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地推进实施农业水权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其农业资源具有优势,农业初级产品具有优势,并不一定就能实现经济优势,并有效地占领国际国内农产品及加工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业资源优势向农业经济优势转变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农业比较优势深化的过程。一、农业比较优势深化的内涵农业比较优势一般...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初步建立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农村较多,有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落后,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文章分析了在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有效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曹模珍 《农业经济》2023,(6):124-126
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业作为农村地区产业振兴的主要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资金需求,但是农村地区传统金融服务普遍存在准入门槛高、服务效率低、普惠性低等问题,难以满足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因此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转型尤为重要。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服务新模式,在提高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效率,促进农业经济转型,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转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未来普惠金融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党工作的首要任务。而农业大县在全国农村中居重要位置,农业大县经济发展对全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上,农业大县都是为国家作出较大贡献的地区,农业大县的优势曾使这些地区的人民较早地过上了温饱生活,但从温饱向小康过渡的过程中,农业大县也客观地面临着许多困难,值得人们深思,也迫切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1、农业大县往往是思想解放程相对滞后的县。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反过来,经济发展的状况也会促进或制约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6.
德国的农业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的农业规模经营○高启杰齐顾波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国土面积357000平方公里,人口7910万,其中原联邦德国即西德地区国土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100万。由于西德地区和东德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下面分别阐述其农业规模经营情况。一、西德...  相似文献   

7.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原则浅析河南信阳地区农经站陈建华,徐裕焯,李秀纯(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研究农业生产环节的本质、影响因子和发展变化规律。农业生产环节按生产过程分为种、管、收。按农业生产物质能量循环过程划分有供种、施肥、植保、排灌等。在这...  相似文献   

8.
江南地区的史前农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是中国史前农业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这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原始农业,经过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一种无论在作物培植,还是在农具使用、耕作技术和灌溉系统诸方面均具特色的史前稻作农业。根据考古资料分析,这一地区的史前农业最早发端于太湖水网地区和宁绍地区,大体经历了河姆渡—罗家角早期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三个时期,完成了“新石器革命”,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稻作农业发达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农业保护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农业保护措施施虹随着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是否以及如何对农业实行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都对农业采取了保护措施。它们为什么对农业进行保护,怎样进行保护的,值得...  相似文献   

10.
特色农业:西部农业的优势选择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是地区优势选择的结果,也是西部农业发展道路选择的必然。根据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强调特色,突出重点的发展思路,并给出发展西部特色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农业开发的技术路径与生态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兆余 《中国农史》2003,22(4):102-111
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农业开发对生态环境之所以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与农业开发的技术路径息息相关;大规模移民造成了人地关系的恶化;水资源过量开发,导致水资源萎缩;生产技术原始落后,只好通过扩大垦殖规模来增加粮食产量,而滥垦土地又造成地表生态系统的失调。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茶园生态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喀斯特空间分布的基础上 ,通过利用 GIS技术初步划分茶叶种植适宜地和不适宜地; 并选择对茶叶生长相关的地貌、气候及土壤条件中8个评价因子,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其权重, 应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实现贵州茶园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 贵州适宜茶叶种植的面积为3.2417 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8.40% ;其中非常适宜茶叶种植的区域面积为1.0618 万km2;主要分布于黔东南、黔北、黔南以及黔中地区 ;适宜茶叶种植的区域面积为1.1554万km2 ,全省均有分布; 比较适宜茶叶种植的区域面积为 1.0245万km2,主要分布于黔北、黔西北、六盘水以及黔西南等区域;不适宜种植茶叶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贵州喀斯特强烈发育,石漠化严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苗族议榔、侗族款约、苗侗民族谚语、村规民约在林业保护中的作用,以及苗侗传统民族法文化在现代林业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黔东南地区杉木被明清统治阶级发现后拉开了采伐的序幕,但过度采伐导致了林业资源的枯竭,也使苗侗地区的民众生活陷入困境。在反思林木的采伐、管护方式中,苗侗民族的林业保护习俗也逐渐形成。从最初的苗族议榔、侗族款约来保护林木,到后来条款化、体系化的林业习惯法;再加上精炼的民族谚语和改革开放后的村规民约,都集中反映了苗侗民族对林业的重视,这些优秀的民族法文化至今在林业保护、发展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晋陕地区地处典型的欧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偏少且呈明显的季节性分布,农作物生长、丰收对人工灌溉的依赖很大。明清时期,伴随着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和官方对水利事务管理的收缩,晋陕两地农村水利事务呈现出以乡绅为领导核心的民间管理趋势,水利规约成为民间水利事务管理的制度形式。民间水利事务管理模式的运行,减少并弱化了成员在用水过程中的投机行为、降低了水利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和水利纠纷的诉讼成本。但是,监督体制的缺失和普通农民参与管理的能力不足,使得这种管理方式的效用发挥是有限度的。因此,以史为鉴,协调好国家政权、乡村精英和普通民众的关系,重视民间力量,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民阶层的水资源自主管理作用,是解决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马尔科夫优化模型的贵州省林业产业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尔科夫预测法建立林业产业最小偏离模型,基于1998~2013年贵州省林业三次产业产值数据,求得林业产业结构的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并验证其准确性,预测出2014~2023年贵州省林业三次产业产值比例。以2020年的预测值为参照标准,计算出1998~2013年贵州省林业产业结构的有序度为0.48~0.82,表明近十多年来贵州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仍需进一步进行调整,最后提出贵州省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16.
首先概述了贵州省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接着以蓄积量法估算了贵州省2015年至2017年间的森林碳汇量,并在此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科技投入、人才培养、税收优惠、宣传展开、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快贵州省森林碳汇发展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论明代的渔业税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玲玲 《中国农史》2004,23(2):63-70
本文探讨了明代渔业的征课水域与征收方式,并叙述其渔课种类与渔税名目,揭示其渔税征解过程及渔税支配方式,最后论述了明代的渔业税制改革并分析其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明代渔业税制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作为保障首都生态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北京市西北生态涵养区的生态健康程度反映了生态文明战略部署下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成效。本文通过构建北京市西北生态涵养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该区域的生态健康程度,为生态涵养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PSR模型、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基于PSR模型构建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压力、状态和响应系统3个准则层和10个评价指标,涵盖涵养区自然生态和人类活动影响;(2)研究区4个时段的健康指数分别为0.673、0.664、0.650、0.687,生态健康等级为一般。研究结论:北京市西北涵养区生态健康状况较为稳定,在保持西北涵养区建设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需要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提高生态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贵州粮食市场和商品粮食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良武 《中国农史》2006,25(4):70-76
20世纪20、30年代贵州粮食市场的发育处于黄金时期,粮食市场数量众多,市场网络得以扩大,商品粮数量较大,贵州省成为粮食输出省份。本文试图通过对粮食市场与商品粮的分析,剖析经济社会处于重要转型时期的贵州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兴起及其它因素成为市场发育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清至民国时期,黔东南苗侗族民众在田土山林诉讼之后有独具特色的防御策略,即将官府判词刊刻在石碑上,立于桥头路口等众人途经之处,以警示他人以后对判决所涉田土山林不得再生觊觎之心。黔东南苗侗族民众之所以采取这种诉后防御策略,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田土山林对黔东南传统苗侗族民众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二是意图减少或者避免以后的讼累;三是官府判决的权威性已经在黔东南得到显现。黔东南苗侗族民众的田土山林诉后防御策略对法制建设的启示:要加强对民众田土山林权益的保护,减轻民众的诉讼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