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明清农业史研究目前己经取得了丰厚的成果,非常可喜。然而,在梳理过程中,发现有几个理论问题,如地主制经济体制发展变化对农业经济影响、政府政策对农业发展影响、垦荒与生态、农业发展动力、对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估价和封建社会地租率等,有的被忽略,有的认识有差异,有的是误导,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深入思考。本文把对这些问题的想法整理出来,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郭华 《魅力中国》2011,(4):218-218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商品化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士人群体作为精耕细作的总结者和推广者,为当地农业和商品化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分析研究知识阶层对农业的影响对当今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传播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加速发展外向型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经济国际化,已成为我国沿海发达省、市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但是,我省尚有一些同志对发展外向型农业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同志认为,我省农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发展外向型农业只能是长远期任务;有的同志认为,发展外向型农业对解决当前我省农民增收的作用不大,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些认识问题不解决,我省就很难把发展外向型农业摆上重要位置。这不但会影响全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还会使我们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发展外向型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从…  相似文献   

4.
明清两代均建都北京。为了减少对南方漕运的依赖,政府注意发展畿辅地区的农业生产,水稻种植有了扩展,开发的方式以政府组织营田及官府倡导民间种植为主。然而由于自然、社会条件的制约,水稻发展步履艰难,时兴时落。本文拟阐述明清时期这一地区水稻发展的状况,探讨限制水稻发展的因素,以便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总论·区域经济陈支平指出,为了适应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理论命题,从事明清农业经济史研究的学者们,一方面要面对宋元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力进展缓慢甚至是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则要论证明清时期的农业经济是如何有力地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产生的基本前提,明清农业经济史研究出现了某些理论与史实之间相互脱离的反常现象。作者认为,唯物史观和其他各种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都应当与中国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尽可能地摆脱事事比附西方发展道路的思考模式,才有可能更加科学合理地研究中国的历史,作者希望中国本土化的唯物史…  相似文献   

6.
广西许多地区已经产生和正在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其驱动主体主要是乡村农民企业家、外资和国有企业。这些集群在不同的背景下,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有的是在产业链寻求优势环节形成农业集群;有的是依托现有或具有形成可能的农业集群;或者有选择地引进主导产业的核心大企业,吸引相关的配套企业,形成农业集群等等。从形成的主要类型及存在问题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7.
张道仙 《魅力中国》2014,(23):114-114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人口大量外流,人口外流对徽州和流寓地有何经济影响是笔者将要探讨的问题。明清时期徽州人口外流有着不同的形式,而对徽州乃至流寓地的经济上的影响,主要是经商等谋生等经济活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史一直受到史学界、经济史界的重视。最近新出版的高寿仙《明代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黄山书社2006年3月出版)是这一领域的新成果。本书共5章33·8万字,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至三章围绕明代农业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展开论述。第一章讨论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额。第二章论述农业发展与环境变迁。作者从土地的拓殖、农田水利、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与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商业性农业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明代农业的发展,以及明代的环境变迁与自然灾害。第三章论述土地形态与生产关系问题。作者考…  相似文献   

9.
张道仙 《魅力中国》2014,(27):61-62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人口大量外流,从家谱角度考察人口外流对徽州和流寓地有何社会影响是笔者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明清时期徽州人口外流有着不同的形式,而对徽州乃至流寓地的社会上的影响,笔者主要从仕宦和经商两种方式考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制约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各因素问题,依据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总体目标,按层次分解问题,构成一个由下而上递阶层次的结构,建立了层次分析模型,得出各因素所占权重大小,进而得到仍有2亿人口的粮食不能自给对我国未来农业发展影响最大,其次是缺水,地少,再次是农村贫困人口生活问题、农转非,城市化建设在这四个之中影响最小的结论,解决或改善农村农业的这些问题,进而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道仙 《魅力中国》2014,(27):100-100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人口大量外流,从家谱角度考察人口外流对徽州和流寓地有何宗族及文化教育影响是笔者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明清时期徽州人口外流有着不同的形式,而对徽州乃至流寓地的宗族和文化教育的影响,笔者主要从仕宦和经商两种方式考察。  相似文献   

12.
明清两代律例中的"雇工人"问题的研究,对当时经济史、法制史、社会史均有重要意义。作者自20世纪60年代初通过分析明清"雇工人"身份对雇佣劳动性质的判断提出了一系列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清代的等级问题。对此,学术界产生了积极讨论和争鸣。本文就是对于罗仑、高桥芳郎和赵冈等学者的批评与争鸣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业机械化普及程度较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等,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替代落后的农业技术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要素价格变动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并根据理论和实践模型的结论提出建议,在发展生物化学技术的基础上,联系各地区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发展农业机械技术。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杭嘉湖是全国蚕桑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蚕桑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杭嘉湖城乡经济之所以高度发展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蚕桑业的发展。因此,研究它就具有巨大意义:通过对蚕桑业发展的研究,可以发现该地区农业经营方式的演变,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推进城镇的发展等经济史上的重要问题。本文所论蚕桑业是指桑、蚕的商品生产(包括技术)与商品交换,同时亦涉及茧、丝、丝织中若干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分析了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低碳农业发展资金短缺的原因及由于资金短缺对低碳农业发展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并针对制约低碳农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提出了不同发展时期的融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内迅速发展农业的影响下,也逐步地暴露一系列的问题,重点问题是农业的粗放发展、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影响到国内农业的发展,农业经济务必转变发展方式,而农业机械化发展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一节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从明清开始,农村日益膨胀的人口和人均占有资源之间的矛盾,便一直制约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新世纪,这个问题仍然没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全国13亿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9亿,而我国的耕地总面积不到20亿亩,人均耕地不足1.4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由于工业的加速发展,农村的耕地每年还在以1000万亩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对农业科技发展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我国的东部沿海、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乡镇企业已成为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受计划体制的禁锢,以及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较大、生产周期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还远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政府仍是主要投资者,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弱.一方面,企业因为缺乏技术.缺乏发展后劲,导致效益不佳,有的甚至破产倒闭;而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30%左右,科研成果转化不出来,科技人员的收入提不高,优秀人才留不住,科技与经济相互脱节,既制约了科技的发展,更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绝不能再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9.
何东 《广西经济》2005,(1):54-55
总结广西各地构建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双方的利益问题,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重点。而推广操作性强的、符合广西实际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的模式,对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企业农户的矛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述四种模式在实践中,有的已取得显著成效,有的获得了初步成功,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受气候气象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洪涝、干旱等灾害,需要水利工程进行调节。就当前水利工程现状来看,还存在资金、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全面的满足农业发展需求。为此,本文结合西北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以期为发展西北地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