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玲 《价值工程》2019,38(25):12-14
新中国70的经济建设,使我国从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期间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文章主要列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成就,总结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标。最后,对于新时代经济建设,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协同发展产业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坚持全方位开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所有制结构变革是关系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全局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的绝大部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掌握。改革开放以后,公有制经济比重呈现趋势性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结构地位显著提升,所有制结构呈现新的格局。但由于管理集中,布局发生重大变化,国有企业公益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等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其活力、控制力、带动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中国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和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顺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继续调整中央和地方国有经济布局,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更好地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所有制结构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如何更好地把握国家治理导向国家审计,本文从国家治理导向审计内涵的界定入手,采用“本质—假设-目标-规范”的模式构建了基于国家治理导向国家审计理论结构框架,对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与经济安全间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国家审计维护经济安全的路径选择做了初步探索。本文的研究将对治理导向的国家审计这一问题进行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探索,发展与丰富治理导向的国家审计理论,并粗略地探讨国家审计维护经济安全的途径,对国家治理提供了恰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5.
《企业经济》2019,(10):18-24
经济现代化是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现代化大致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改革深化三个阶段。经济现代化在70年的艰辛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形态上从传统农业大国到工业经济大国、体制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上从公平优先到共享共富三个主要转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现代化健康发展应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坚守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现代化的领导,坚决厘清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边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现代化的内部协调和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6.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特殊的审计形式。对于促进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导,以地方党政领旱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经验为基础.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立足中国区域经济政策制定层面的演化,结合相应时期历史背景,能够得到四点结论:第一,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有三次重大的演进,分别为国家完全主导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国家与地方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共存及国家与地方制定区域经济政策互动三个阶段。第二,在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国家的重要定位不能忽略。第三,以胡焕庸线为界,各地区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能力差异极大。第四,国家与地方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方面的关系需要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8.
一、国家治理的概念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分析,国家的产生,必然意味着国家治理的存在与需求。按照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国家治理就是通过配置和运行国家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科学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国家治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相互协调,以管理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并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全面、  相似文献   

9.
现代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民主法治的产物,也是推进民主法治的工具。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的首要目标就是国家经济安全,而政府审计则为国家经济安全的保驾护航。审计机关,作为一个"免疫系统",能较早地感受风险,受人民的委托,依法、独立、专门、主动去预防、揭示和查处问题,促进其他各个系统的功能平衡,使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所有制结构变革是关系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全局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的绝大部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掌握.改革开放以后,公有制经济比重呈现趋势性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结构地位显著提升,所有制结构呈现新的格局.但由于管理集中,布局发生重大变化,国有企业公益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等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其活力、控制力、带动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中国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和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顺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继续调整中央和地方国有经济布局,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更好地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所有制结构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一、认识国家治理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所谓国家治理就是通过配置和运行国家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科学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国家治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相互协调.以管理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并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全面、均衡发展,从而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城镇化道路的总结,需要充分把握城镇化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与内在规律。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始终围绕着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线,整体表现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城镇化停滞发展期——解放发展生产力时代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期——现代化经济体系时代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期”三大发展阶段。高质量城镇化建设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依然面临着人口城镇化与工业化、土地城镇化失衡,人口过度集聚于超大城市,大城市病与中小城市功能性萎缩,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三大差距制约、城市发展特色缺乏等诸多问题。未来应当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践,加强不同空间区域的城镇化研究,深化城镇化的成本研究,构建科学有效的城镇化政策体系,提升城市包容性,加快城镇化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侯章生 《湖北审计》2013,(12):14-15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认真履行职责,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在监督权力运行、促进完善国家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立足中国区域经济政策制定层面的演化,结合相应时期历史背景,能够得到四点结论:第一,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有三次重大的演进,分别为国家完全主导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国家与地方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共存及国家与地方制定区域经济政策互动三个阶段.第二,在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国家的重要定位不能忽略.第三,以胡焕庸线为界,各地区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能力差异极大.第四,国家与地方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方面的关系需要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一般生产要素、结构因素和体制因素三个层次来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根据数据特征利用计量方法对时间序列划分时间段,并根据自相关检验结果采用Prais Winsten AR(1)或最小二乘法(OLS)分别进行回归,从而解释各个时间段不同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此外,本文还重点分析了各阶段人均GDP、结构指数与体制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根据阶段性动力的研究结论对中国下阶段经济增长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70年,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国家的顶层设计是要尽快全面实现全民所有制,在这一顶层设计下形成的政策环境逐渐演变为排斥民营经济,导致民营经济迅速萎缩。改革开放后的顶层设计是各类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一顶层设计下的政策逐渐演变为鼓励支持民营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越来越快的平稳发展。本文运用演化研究范式分七个阶段阐释政策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运用惯例机理深入研究政策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如何在政策推动下取得越来越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格局下经济责任审计担负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审计监督领域,经济责任审计突显了中国审计之特色,是现代吏治制度的一种创新。微观管理层面,经济责任审计为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的医师;社会经济层面,经济责任审计是各级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的卫士或经济警察;宏观决策层面,经济责任审计是各级党委政府干部监管决策的参谋或助手。  相似文献   

18.
19.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是国家建设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能否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则是涉及到国家发展和民族存亡的重大战略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状况对这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适时的调整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分析总结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是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的基础和前提。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实施,在此期间,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建设初见成效。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迎来了新高潮。此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经济建设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经济建设做足了准备。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中国的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4年,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终于进入了工业化腾飞阶段,即实现工业化之前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2006年,"十一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建设顺利开展,即使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也没有冲淡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态势。2011年,中国开始了"十二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建设,至2015年实现和完成了各项目标和任务。2016年,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中国开始了"十三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建设成就是辉煌的,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