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划转企业国有股权的10%来充实我国的社保基金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极为引人关注的一步.康德的法哲学及其再分配观的构建,与我国将国有资本划转到社保基金的制度方面有着相关的法理基础.由于我国社保基金存在历史欠账等其他原因,我国的社保基金需要充实,但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的正当性以及此中涉及机会平等的问题需要论证.  相似文献   

2.
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已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保基金资金筹集渠道、国有资本划转的必要性、划转方式、划转的影响、最优划转率以及重大意义等方面。而国外的研究则主要体现在社保基金与资本的关系、社保基金模式、社保基金投资效应、社会保障公共性等方面,为我国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国有资本划转后,社保基金具有国有资本属性。当前国内外对社保基金运营治理的研究相对缺乏,在实际中应加强对运作模式、治理机制以及治理体系构建等方面的考察,以提高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划转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精算模型分析划转国有股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以期化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危机,促进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研究发现:划转10% 国有股使基金开始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延迟;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保征收体制改革、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能进一步提高基金可持续性,此时划转国有股的最低比例降至0.56% ~4.68% 后,仍可实现基金收支平衡的目标.为有效缩小养老金缺口,应尽快落实划转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政策,并辅以其他改善基金支付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孙勇 《金融博览》2009,(15):4-5
2009年6月19日,《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公布,要求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凡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含国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须按发行股份数量的10%,将部分国有股转由全国社保基金持有。将部分国有股转持社保基金并长期持有,将国有资本每年的利润分红用于我国养老金支付,这一政策既体现了全民资产全民所有,全民所用的理念,又有助于社保基金通过增持的国有股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我国社保基金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收入支持,可谓多赢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背景下,本文预测了2010—2044年全国人口发展趋势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数据显示,2020—2044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全国被抚养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快速增大。为了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长期收支平衡,必须多管齐下:提高女性退休年龄,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继续给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助,系统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以及考虑把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累计缴费年限由15年提高到20年。  相似文献   

6.
曾益  陆颖 《财政研究》2023,(1):116-129
2022年1月我国实施以余缺调剂为目标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全国统筹调剂制度能否可持续运转?会产生多少财政责任?这关系着养老保险乃至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计量和精算模型分五种情况研究全国统筹调剂制度的可持续性:第一,不引入任何政策干预;第二,实施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提高征缴率等参量改革;第三,划转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第四,全国统筹调剂制度调整为上缴累计结余;第五,实施所有参量改革、划转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并上缴累计结余。研究结果表明,当养老保险参量改革、划转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全国统筹调剂制度上缴累计结余等改革政策协同实施,全国统筹调剂制度可实现可持续发展,财政压力将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7.
利用世代交叠模型(OLG模型)探讨划转国有资本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人口结构演化的关系。假设社保基金持股不变现、从国有资本净收入中获取分红,结果显示:中、高生育率方案下,如果做实个人账户,划转率在55%~65%,就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目标替代率,并兼顾年轻消费的转折点;10%的政策划转率与此仍有较大差距。为保障社会福利和替代率目标,应增加国有资本划转比例,优化制度参数,并辅以改善制度运行环境的其他措施。  相似文献   

8.
备受关注的国有股划转社保基金尚未正式开始,具体操作中的一些问题却已开始引起争论,有待进一步厘清。现金划转如何定价 此次国有股划转社保基金共涉及到沪深两市131家上市公司,其中需要进行股权划转的股东为826家。根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些需要履行国有股划转义务的股东中,  相似文献   

9.
在老龄化高峰加速到来,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等背景下,近年来,"延迟退休"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争论。本文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并不能完全弥补养老金缺口。本文提出可以采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大对社保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等措施有效弥补养老金缺口。  相似文献   

10.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划拨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保基金”和“全国社保基金海外投资”引人瞩目,全国社保基金运营(包括筹集、保值增值)的经济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和再分配效应)研究愈显重要。本文运用文字表述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说明:全国社保基金长期持有部分国有股、社保基金海外投资分别通过“降低代际企业所有权的转移成本”和“资本市场专门人才培育、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两条传导途径促进经济均衡增长(增长效应),增加劳动者和退休人的福利(再分配效应)。建议加快“划拨国有股充实社保”步伐,减少全国社保基金国内投资、加大海外投资比重,加强对海外投资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1.
邓大松  张怡 《保险研究》2020,(3):89-104
基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精算平衡原理,本文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模型,探讨国资划转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降费空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国资划转能为养老保险提供降费空间;但当前国资划转比例为养老保险提供的降费空间十分有限;若加大国资划转比例,养老保险降费空间可以提升。进一步研究改变缴费基数对国资划转为养老保险贡献的缴费空间的影响,发现缴费基数增加后,企业平衡缴费率降低,国资划转为养老保险降费率提供的空间减小。本文建议通过提高国有资产划转充实养老保险基金的比例、进行养老保险征管体制改革以做实缴费基数,从而改革和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界定社保基金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社保基金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揭示制约二者互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认为,制约我国社保基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主要因素是社保基金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机构以及有效的监管机制;而且,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投资风险大。因此,促进我国社保基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根本措施是推动制度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万幸 《南方金融》2012,(2):60-63
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单一,难以实现保值增值。因此,在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拓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风险进行鉴别和度量,针对我国社保基金运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然后从回避系统性风险、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应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度量风险以及规避管理风险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控制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体化有助于从社会保障待遇层面缩小城乡差距。当今形式下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正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本文着重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分析当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以国内养老保险有特色地区的养老保险模式为视角,总结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轨的困境所在。在解决困境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养老保险特色,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轨的政策建议:提出公式"个人负担指数"=个人收入结余*M%/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通过计算出可承受的缴费负担,来选定缴费档次,从而确定可选择的标准档次;通过增加基金投资种类,选取适当的基金投资组合方式来完善养老保险基金机制;建立统一专门的养老保险监管机构,并逐步建立并实施养老保险网上管理;通过推行"社保卡",建立"人手一户"的社会保障账户,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适用的人群。通过这四方面的制度设计来逐步实现新农保、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制度上的合轨,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基金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最关键的问题,目前社会保障基金入市还存在众多机制障碍,投资模式、法人治理结构、入市规模等敏感性问题还有待解决,有必要建立全国和省、市、自治区两级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更高层次、更稳定的国家货币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进入资本市场中稳妥地运作,获取最大程度的增值。个人帐户基金进入资本市场,要通过有效的资本运作与监督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财政作为社会保障的核心组织者和保障资金的重要提供者,在社会保障中起有着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的必要性,并从社会保障预算、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财政转移支付三个方面对我国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的法律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已明显减轻,但随之而来的通货紧缩则使国有企业的经济状况急速下滑,而信贷的紧缩则使企业的筹资更加困难,因此,在金融危机下,如何确保国有企业基本建设的正常进行及如何确保国有基本建设单位的资金的安全运转成为国有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首要任务。本文对金融危机下国有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支柱”视角的吉林省养老保障筹资问题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养老保障资金支出规模逐渐扩大。从"三支柱"角度分析吉林省养老保险资金筹措的现状,发现吉林省养老保险资金结构不尽合理,第一支柱中的财政投入能力有限,第二、三支柱对养老保险资金的支持力度尚未显现,养老保险资金缺乏可持续性的积累机制。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养老保险资金筹措的先进经验,在财政支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筹措养老保险资金的渠道应向第二、三支柱拓展,发展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从多渠道筹措养老保险资金,以缓解养老保险资金短缺的状况,实现养老保险资金的保值和增值。  相似文献   

19.
近期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经济案件的频繁发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思考。本文从政府责任定位的角度,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社会阶段、社会保障产品的层次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present a digest of European security returns. In this respect, Table 7 summarizes key data over recent years. The table presents information for the period 1967 to 1990. By and large, within Europe, equity returns appear to be very similar. To the extent that if differences exist, they can probably be attributed to too short a period for utterly unambiguous data on returns to be achieved. But there may be another explanation which relates to an international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and the sinews of this topic are explored towards the end of the paper. Data are presented which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part played by equity markets in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financing in Europe. These show the contrasting cult of the equity share, with its high emphasis in Britain and much lower role in Germany and France, for example. Other statistics reveal differing share ownership structures and pension fund portfolio distributions in European countries. That the topic of realized European security returns requires further research is obviously the case.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 and others in this issue — will stimulate a desire to undertake the necessary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