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零售企业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跨国公司并购中国零售企业的环境入手,通过分析跨国公司在中国零售业并购内容以及产生的正面和负面效应,并针对其带来的负面效应,给本土零售企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促进中国零售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乐天集团以12.8亿元的价格收购万客隆100%的股权,掀开了这一年零售业并购的序幕。据了解,中国零售业当前的整合度仅有20%,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而中国零售业100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0%,市场呈严重分散状态,需要通过资本并购方式进行长期的整合。"零售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规模。"中国连锁协会会长郭戈平表示,"想要在短时间内打造国内零售航母,唯有实施资本运作,跨地区兼并重组以及扩张。"本刊通过对2008年中国零售业并购事件进行盘点发现,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零售企业都在用收购的手段扩大企业规模并增加市场份额。外资零售企业仍然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成为重组并购的主要参与者;国内零售业也在加强对重组并购方式的使用力度,稳固自己的"主场"优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零售企业应对外资并购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零售业的规模化、微利化发展,加上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压力,并购已成为当前全球范围零售企业实现扩张和应对竞争环境变化的重要方式。本文在分析中国零售市场的外资并购浪潮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在我国零售企业审时度势、调整发展策略的同时,对利用并购这把利剑积极应对外资并购的策略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4年底,中国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这是不是中国零售企业的生死大限?外资巨头表现生猛,沃尔玛一家的全球销售额即相当于整个中国零售业。相较之下,中国零售企业太过弱小。中国零售业版图注定就此改写,生存还是死亡,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被各界关注的上海百联集团在2004年终于启动了实质性的整合步伐,它究竟能否成为“中国沃尔玛”?而在资本市场上,零售业上市公司历来表现活跃,重组并购的传闻不断。无论是确有实质性动作,或是朦胧题材,都成为炒作的借口。  相似文献   

5.
网络科技手段的高速发展背景下,线下零售业被挤占了大量的市场空间的同时,线上零售业逐渐趋于饱和,二者都需要寻求新的发展道路,随着“新零售”概念的提出,一拍即合的零售业并购甚嚣尘上。 文章通过研究阿里巴巴并购高鑫零售的案例分析其独特的并购动因与结果,为未来新零售方向发展与企业并购决策提供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6.
黄侦 《商业科技》2007,(1X):3-4
零售企业规模扩张是近来理论界比较关注的问题,面对如火如荼的新一轮国内零售企业井购浪潮,解析当前零售业的并购动因,对于处在转型与开放整合过程中的中国零售业,无疑具有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零售业并购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售企业规模扩张是近来理论界比较关注的问题,面对如火如荼的新一轮国内零售企业并购浪潮,解析当前零售业的并购动因,对于处在转型与开放整合过程中的中国零售业,无疑具有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际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武 《商业研究》2004,(20):145-148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2004年要全面开放零售市场,全球零售业巨头均加快了在中国的发展步伐,因此中国零售业将直接面对国际零售企业的竞争。在这一背景下对于中国零售企业而言.把握国际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其原因,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连锁观察     
铮俐 《商业时代》2005,(11):8-9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3月17日向外界发布了2004年连锁企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连锁业总体规模继续扩大,连锁经营向更多地区、更广业态发展。与此同时,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大大加快,尽管比例不高.但外资给中国零售业带来的冲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中国零售业似乎步入了一个并购时代。 2005年年初,百安居收购了借牌运营而倒闭的普尔斯马特;4月又收购了欧倍德在中国的所有资产;2005年9月,华润以2.8亿元收购了宁波慈溪市最大的零售企业慈客隆超市的100%股权;11月,百盛集团在香港公开招股时透露,该集团计划将集资所得的约4.81亿港元用于收购10~14家百货公司;2005年11月,英国Ashmore投资管理公司以3亿元收购深圳民润农产品配送连锁商业有限公司52.24%的股份;2005年12月初,家乐福接收了乐客多大卖场上海七宝店,实现进入中国10年来的首次收购;而乐客多在上海的大华店和浙江的4家店则由乐购包揽;2005年,五星并购了“中永通泰”之一的青岛雅泰的5家店;上海永乐则用短短的两年时间收购了广州东泽、河南通利、四川成百、厦门思文、台湾灿坤以及北京大中;2005年7月,国美收购了华南的连锁企业易好家。 2006年,美国家电连锁巨头百思买宣布进军中国市场并最终斥资1.8亿美元收购了五星电器;紧接着持有永乐家电20%股权的摩根士丹利却开始狂抛永乐股票;未几,永乐宣布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与大中合并;7月,国美突然宣布以52.68亿元港币“股票+现金”的形式并购永乐。 中国零售连锁企业近几年来的并购简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透过这种局面,我们不禁在思索:这些企业并购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真正的竞争还没有开始 2005年是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的第一年,对于各大零售企业而言,跑马圈地是占领新兴市场的首选之举。各大零售企业纷纷加快开店速度,沃尔玛新开店13家,家乐福新开店18家;与此同时,零售业的并购也层出不穷,百安居收购欧培德,永乐收购灿坤,百联收购大商。这一切都容易让人产生一个错觉——中国零售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你死我活的惨烈阶段,而规模和速度是决定生死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自新世纪以来,我国零售业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春天”,受到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以及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双重影响,零售业的发展空前.在零售业的发展过程中,零售并购越来越多地成为零售商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自2004年零售业改革开放以来到2013年这十年,中国零售业上发生的一些重要并购事件.对这些事件进行分类,从并购数量,并购交易额,并购主体,并购方式与并购绩效五个方面分析,预测了零售业并购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做出了总结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零售业并购的微观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零售业的高速发展,中国零售业并购重组时代的到来了。零售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面临着现金流风险、政策风险、整合风险和管理风险,这需要企业加强资金管理能力和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并通过管理提高毛利水平、降低成本来防范和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14.
崔冬 《中国电子商务》2010,(12):211-211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零售业的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中国零售业在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更多方面的挑战。本文针对我国零售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对外资零售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将全部取消。国内零售业随着3年保护期的结束.外国资本将更加畅通无阻地进入中国.零售业面临着新的考验。从这一天开始.我国整个的零售市场.将从有保护的相对竞争阶段走向更加公平的全面竞争时代.也就是说中外零售企业将在同样的环境下展开竞争。这对于国内零售企业来讲是一次挑战。  相似文献   

16.
自1992年开放零售业以来,外资在国内商业领域中注入的比例逐年增多,但随着加入WTO后中国零售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和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本土化进程的深入,未来外资零售企业的在华动向令业内人士关注。特别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业企业沃尔玛进入中国市场,将会给中国的零售业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外资零售企业与零售商业在中国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商业》2005,(11):54-55
全球50家最大零售企业大部分已进入中国,快速的扩张由半遮半掩转向公开。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之后的第一年,中国零售企业进入了竞争最激烈的年代。中国零售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采购竞争、营运竞争。而在这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财务的竞争——开源节流。  相似文献   

18.
李蕊 《中国流通经济》2012,26(9):97-103
2008年以来,外商在我国零售业的投资在规模和空间布局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动向,引发了业界关于外资迅速扩张是否会造成零售业被外资控制、外资企业是否会抢占内资零售业优势资源等争议性话题,文章分别使用省际面板数据、地区面板数据、业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外资扩张对内资零售企业的影响。研究表明,整体而言,外商在我国零售业投资的加速扩张,并没有挤占内资零售企业的优势资源,外资零售企业市场份额的扩大并没有对内资零售企业构成明显的就业挤出效应。内资零售企业在面对外资零售企业迅速扩张以及由此带来的竞争压力时,应着力通过跨地区并购、跨行业并购、自愿连锁、内资并购外资等方式壮大自身规模,实现优势资源的重组,发挥规模效应,同时需要反思内资零售业目前联营模式过多、自营模式过少的弊端,通过提高自采比例、培育自有品牌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从2004年12月11日起,中国对外资零售企业设立的市场准入和资本准入的限制全部取消,国内零售业市场已全面开放。与跨国零售企业相比,国内零售业还存在很大差距。文章分析了国内零售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规模、管理水平、连锁经营、立法、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现代商业》2006,(1):42-45
按照麦肯锡的预言,中国的零售业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没有中小零售企业的立足之地。抛开预言回到零售业现在的竞争格局,事实上经历了零售业全面开放的第一年后,很多中小零售企业可能在庆幸自己还活着。如果要搜索2005年中国的零售业关键词,“倒闭”肯定是其中之一。全国各地零售企业就像是谁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倒闭关门,在过去的一年多就有150多家超市700多家门店倒闭,这些倒闭的基本上是地域性的中小零售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