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黄延信表示,土地私有化并不能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院长、教授张维迎表示,国有企业已成为未来中国成长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张维迎称,未来几年,中国在经济领域上要做三件事情,一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二是土地的私有化;三是金融的自由化。  相似文献   

3.
承包户和经营户,法律保护谁?这是一个两难问题。在城镇化中,土地问题无疑是一项关键的要素。在自由主义叙事中,当前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都被归于改革的不彻底性,或者说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这里所说的改革不彻底性,其实就是说私有化的不彻底,或者说产权不明晰,其中土地的公有制又是被批判的焦点。自由主义的结论很明确,认为土地应该私有化而未被私有化,是造成目  相似文献   

4.
2008年10月4日-13日,我开始了第三次越南之行。很多人告诉我,越南的土地是“私有化”的,是可以自由买卖的。这是我这次去越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进行土地调整,是村组集体行使土地所有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也是集体行使土地权能的一个重要表现。通过土地的调整,能够强化农民对于土地集体属性的认识,避免农民出现土地私有化的想象。近年来我们的调查显示,那些不断地进行土地调整的农村,农民对于土地的私有化想象就越淡薄,对于土地的集体属性的认识就越深刻。然而,笔者最近调查的山西省河津市赵家庄乡北辛兴村却是一个特例。1994年之前,河津市农村有三五年进行一次土地调整的习惯。在农民的观念里,调整土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地方有不少官员主张土地私有化,有一部分专家、学者中也有相同观点。甚至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三农”问题的根在于土地公有制,认为只有土地私有化了,农民就有了产权、有了人权、有了一切,国家就有活力了。但笔者认为对农村土地私有化的问题,还需要慎重考虑。针对此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或建议。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区建设》2008,(11):17-17
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昌平认为,随着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一般而言,农地经营的比较效益是相对下降的。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寄托于农地“私有化”是不现实的。土地制度无论怎么“化”,都无法在农地上创造增量了。相反,如果农地“私有化”了,一旦城市化和工业化遇到挫折或危机,数亿人的吃喝拉撒睡等“麻烦事”就不得不集中在城市里解决,这是很危险的。维持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既有利农业规模经营和合作经济、新集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法律意义上讲,当代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土地私有产权。权属是为了使用,干预使用就是干预权属?全世界的政府,包括我们的近邻日本政府,都干预土地使用。一直干预到每块土地的具体用途。越南政府搞了耕地和房基地的私有化.结果很糟糕。若非越南政府维持了对土地用途的严厉干预,后果不堪设想,越南会变成菲律宾、印度和拉美。  相似文献   

9.
由于在土地私有化问题上无法和议会达成共识,2003年6月11日哈萨克斯坦总理伊曼加利·塔斯马加姆别托夫( )辞职。伊·塔斯马加姆别托夫现年46岁,自2002年1月起任哈萨克斯坦总理一职。在土地私有化问题上,塔斯马加姆别托夫主张进行土地私有化改革,他认为这是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的必要条件;但许多议员并不赞同这一主张。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基本国情需要对农村土地坚持和完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在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农村(包括城市郊区,下同)土地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制度受到质疑:有的提出取消集体所有制,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化;有的提出取消集体所有制,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  相似文献   

11.
任何制度安排,恰如衣物,总会穿旧,土地家庭承包制这项农村基本制度,总有一天也会完成自己的使命而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此项基本制度,必须毫不含糊地反对土地私有化。  相似文献   

12.
刘亭 《浙江经济》2014,(8):14-14
城中村最大的问题,是国有和集体两种公有制产权的落差。问题倒逼政府变革:对模糊的集体产权进行彻底私有化,拿土地城市化的级差地租增值收益对农民的私有产权进行国有化“赎买”  相似文献   

13.
张捷 《环球财经》2012,(3):44-46
《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报告正式公布后不久,世界银行《中国2030》报告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报告内容引起很多争议,有学者表示:银行不能私有化,国企不能私有化。巧合的是次日欧洲央行第二轮LTRO就开始了。这其中究竟有何玄机呢?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经济中,土地私有化,并"以个人化的私权来促进金融资本进入形成土地兼并集中",值得警惕。因为,中国最大的一个稳定器就是农民平均占有的土地制度。中国农村的土地早在当年"大包干"的时候就已经完成财产关系的重构,建立了基于社区内部"成员权"平等的以户为单位的土地私有产权;这种财产关系与城市的最大不  相似文献   

15.
《山东建设》2005,(9):34-34
日前,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房价猛涨与土地供应无关,全国土地供应面积与房地产公司的购置土地面积都没有减少。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4年土地购置面积为39984.66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5.9%:而同期国土资源部统计显示:2004年土地“招拍挂”总数比上年增长1.2%,而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去年“8731”过关的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的土地。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土地问题”到底是怎样的问题?尽管其涵盖范围难以界定,但在中国当局对房地产部门实施“宏观调控”的关口,土地问题总是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近日,中国国土资源部一位副部长在官方媒体中央电视台表示,在中国“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下,目前房地产开发商却囤积了近40万亩土地;在针对某位记者举出的征地案例时,他很惊讶地表示,“……征用农民土地补偿标准确实存在着普遍较低的现象,但是一亩地只补八毛钱……还没有听说过”。  相似文献   

17.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转型时期政府改革国际研讨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顾问张皓若说,占中国人口近70%的广大农民,是基本权利保障最薄弱的环节,农民的权益与城市居民相比不平等,这已是中国社会发展失衡的重要表现之一。他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保障农民的权益:首先是土地问题。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变为在承包期内农民可以支配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18.
土地所有制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反对土地私有化,他们认为土地私有是荒谬性的、不合理的,因而主张土地公有。实现土地公有化有两种途径,一是对于大地产要收归国有并交由农业工人组成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营;二是对农民的小块土地所有制,应采取农民合作社的形式促使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当前我们应以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所有制理论为指导,继续坚持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反对部分学者提出的土地私有化主张;以新型农民合作社为载体继续发展壮大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土地私有化,农民可以通过出卖土地获得进入城市的第一桶金,我对此不抱乐观态度。只有在城乡接合部,大城市近郊的土地才值钱,离城市越远越不值钱。通过出卖土地换成第一桶金,是城市一些学者的幻想,他们并不了解农村。  相似文献   

20.
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土地政策改革,多否定大土地所有制来发展小土地所有制.其中的平均主义传统、多元层级复合一体土地所有制结构贯穿始终,不逾历史框架.路径依赖作用在以往的土地制度实践中比较突出,土地规模小型化、使用权私有化观念虽几经革命或改革而不能断绝.历史有力地说明了,农民意愿与制度设计之间的平衡是决定制度成败的重点,而"公平"、"平均"观念仍然是长期制约土地制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