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从走私罪的现状、走私罪的本质和危害、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及司法实践来看,《刑法修正案(八)》对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死刑的废除是不妥当的,走私个罪与个罪、刑与刑之间存在不均衡现象。应全面启动对走私罪的立法修正,重塑走私罪的立法类型和罪刑结构。建议分别设立走私应税货物物品罪、走私限制进出境货物物品罪和走私禁止进出境货物物品罪。走私普通货物和走私毒品应保留死刑适用。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八)》适当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者基本未适用过的部分走私犯罪的死刑刑罚,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也符合“少杀、慎杀”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取消死刑的同时,《刑法修正案(八)》调整和完善了走私犯罪生刑刑罚结构,保持了刑罚调整的科学性;修改了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要件,加大了对“蚂蚁搬家”型走私行为的打击力度,使走私犯罪的刑事立法更趋前瞻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3.
《刑法修正案(八)》第26条、第27条和第28条对刑法第151条、第153条和第157条作了修改,对走私犯罪的刑罚配置、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行为方式以及数额认定等方面进行了修正。这些修正体现了世界刑事立法轻刑化的发展方向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严密了刑事法网,加大了对走私犯罪的打击力度,但本次修正对走私犯罪死刑废除的个罪取舍上过于激进,也未能消除原有走私犯罪法条之间的冲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类型化立法问题,因此,走私犯罪的刑法规制还有待后续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走私犯罪已历经《刑法修正案(四)》、《刑法修正案(七)》、《刑法修正案(八)》共计七个条文的三次修正,所反映出的立法不完善可见一斑。目前走私犯罪在体系结构、罪名设置、量刑规定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建议以各种走私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利益及其危害程度,作为规范走私犯罪结构体系的前提与依据,完善罪名设置,均衡刑罚配置,保障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实现。《刑法修正案(八)》取消走私犯罪4个罪名的死刑适用尤其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死刑废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1997年刑法及其随后刑法修正案、司法解释关于走私犯罪的立法违反了刑法谦抑性原则,导致犯罪圈不断扩大。以犯罪对象作为走私犯罪定罪标准也不符合类型化刑事立法原则,逃避海关监管的走私行为才应是类型化的标准。在个罪罪刑配置上也存在诸如刑法规定指向不明导致罚无适当罪、走私行为入刑化明显严苛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恐吓行为纳入到刑法的规制范畴之中.本文以恐吓行为的立法现状为切入点,借助对当前我国恐吓行为刑事立法不足的分析,分析了现行刑法对恐吓行为的规制不足,提出了恐吓行为刑事立法的补足设想.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走私罪名存在名不符实、逻辑混乱、归类不当的缺陷,刑法学界提出了一罪制、两罪制和三罪制的修改建议。根据类型化的立法理念和法益保护的立法原理,以走私对象为标准的罪名设置模式应当得到坚持,但应根据保护法益对走私罪名进行整合和重新归类,使它们名至实归。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刑事污点消灭制度正逐渐成为世界性立法趋势与潮流。我国《刑法修正案》对这方面的规定,是一个重要而有益的进步,但还需要从立法模式、构成要件及适用程序等方面进行具体完善。  相似文献   

9.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其重点体现在“宽”上,即“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可判可不判的不判”。因此,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宽严相济是我国现阶段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一项基本政策,而且该政策主要是从司法中刑罚适用(即量刑)层面着眼,鲜明地强调宽严相济是刑事司法政策。文章正是以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为视角论述其与法官在量刑上的自由裁量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刑法是一个国家社会生活受到最广泛调整的法律规范,刑事法律的立法是否符合正当性的要求对公民的生活和事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刑事立法的正当性体现在对成立犯罪范围的划定上,同时也体现在其与社会民意的契合程度上,这是刑事法律产生权威性的重要来源。刑事立法在刑法谦抑性的精神下,需要对其正当性进行审视,从而实现基本社会效果和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1.
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突出效果,使得各国对环境刑事立法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1997年《刑法》在第六章第六节专门设置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实现了中国环境刑法的跨越式发展。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和不断高发的环境犯罪,中国环境刑事立法应当确立对环境法益进行直接保护的原则,通过完善环境刑事立法体系、科学界定环境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和完善环境刑法的刑种等,重新构建中国环境刑事责任制度,以充分实现环境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申 《企业家天地》2012,(12):63-64
法律必须稳定,但又不能静止不变,为了适应社会转型过程中对刑事法治的需要,我国从1997年《刑法》修改后一直到2011年,通过了八部刑法修正案。《刑法修正案(八)》中将社区矫正予以刑法化,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和裁定假释的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但就社区矫正制度本身而言,还缺乏坚实的法律依据,本文旨在通过阐述社区矫正制度,从而探析制定《社区矫正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关于辩护律师执业保障的规定主要集中于?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中。虽然这两部法律在立法上均对辩护律师执业保障有相关规定,但是规定得较为笼统,相关概念又界定不清,且我国?刑法?第306条有专为律师设置的伪证罪,所以我国辩护律师的执业情况不容乐观。辩护律师刑事豁免权的依据是保护人权,规避辩护律师执业风险,限制国家权力、促使司法公正。辩护律师刑事豁免权是辩护律师履行首要职责的保证。为此,须进一步完善对辩护律师刑事豁免权的立法,完善辩护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的内容,为辩护律师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刑法修正案对走私犯罪的不断细化和充实,走私犯罪案件数量逐年增多。一些偶发的偷逃税款行为,主观恶性不大、情节相对轻微,根据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司法机关通过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能有效避免走私犯罪不当扩大化趋势。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需要进一步明确单位职工认定为直接责任人员的标准、区分正常外贸活动与走私犯罪的界限、萤化走私犯罪情节轻微的认定标准,以及准确认定珍贵动物制品的价值并适当提高入罪门槛等等。  相似文献   

15.
回顾环境刑法的立法演进,可以发现环境刑事立法从无到有、从概括到明确,规范逐渐精细化,相对比较完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相关罪名的增设和修订具有阻塞处罚漏洞、贯彻罪刑法定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重惩罚、轻预防,一刀切式的旧时理念。在罪状方面表现为罪名体系狭窄、针对性不强,空白罪状参照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应当及时转变环境犯罪的刑法治理理念,在整体保护理念下,坚持预防性立法目标,多措并举治理环境犯罪,鉴于环境犯罪中空白罪状较多的情形,应当统一空白罪状参照的规范表述,发挥参照规范的指引功能,正确理解适用空白罪状中的参照规范,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6.
金融监管与刑事立法共同参与构建了一种制度结构,并在结构中分别处于前段与末端,共同受制于秩序价值的引导,相关刑事立法的沿革恰恰是对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回应。在微观层面,我国不同的金融监管阶段在刑事立法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未来综合金融监管模式会使相关刑事立法价值更加侧重于对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一司法案例”收集的140件走私刑事案件判决①为研究范本,对走私犯罪司法认定中涉及的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的关系、海关行政行为不当对走私罪认定的影响、从旧兼从轻原则中旧法如何理解、单位走私的判断标准、没有实际成交价格如何计算偷逃税额、鉴定机构的合法性、通关走私既遂未遂的区分、刑法第156条的理解适用、走私普通货物罪的罪数认定等九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商业财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立法者的注意力普遍转向制定一个更适当的普遍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体制。从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来看,继1993年“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作出规定以来,1997年刑法也对商业秘密犯罪作出规定,基本上形成了以民法保护为主、刑法保护为辅的法律保护格局。由于我国的刑事立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仅仅是初具框架,大量具体问题依然存在,尚待进一步完善。本文拟就此问题作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伴随金融体制的改革,我国金融犯罪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金融犯罪的数量与危害性日益突出.为了打击与预防金融犯罪,我国金融刑事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细致的过程,但仍存在不少缺陷.特别突出的是其立法前瞻性不足,稳定性较差,与其他金融法规协调性不够好,从而影响预防与打击金融犯罪.因此,必须对金融刑法的立法模式进行修正,从而完善我国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20.
早在2003年我国就开展了全国性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随之,社区矫正模式理论研究工作一度呈现繁荣景象。时至今日,我们积累的经验是可观的。终于,2011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确使用了"社区矫正"的概念,并且详细列明了社区矫正模式可以适用的对象范围。这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的历程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